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槍聲」 來自中南海 中國硝煙瀰漫

海外黨媒多維/從坊間盛傳的「九號文件」到氣勢洶洶的「8?19」,從三所高校在黨刊集體表態到《遼寧日報》揭發的高校存在的「呲必中國」現象,從高校自由派教師接連「出事」到中共警察大學教授王守田因不當言論被拘留,中國範圍內的意識形態戰役在中南海的「槍聲」中,已然開始從口舌之爭走向硝煙瀰漫的實戰。這一「變化」最為顯著的表徵,即是所謂自由民主派痛失陣地。在主流輿論場,自由派的聲音基本消失殆盡;而在網絡輿論場,雖然每次重大事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發聲,但是存活的可能性和空間已經越來越狹窄。

在中共高層看來,或者更確切地說,在習近平看來,自由派已然成了「不愛國」甚至「賣國」、「抹黑中國」的核心群體。他們所追求的憲政、民主,不過是敲打執政者的工具和籌碼,在當局呼籲傳播正能量、引導民眾如何愛國的當下,自由派着實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在高校範圍內,這種現象體現得尤為突出。一方面,高校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陣地,無疑是「爭取下一代」的最有效平台,而且有些人文領域的課程,將不可避免地談及敏感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等;另一方面,高校教授雖然因諸多不上枱面的「醜聞」淪為「叫獸」、「磚家」,但是相較於其他職業,在社會中依然保有着較高的認可度和信任度。比如伊力哈木作為中央民族大學的教授,之所以能擁有眾多擁躉進行群體性分裂國家的行徑,很大程度上源於其自身的教師身份以及學生群體更為原生態的「可塑性」。

自由派由盛轉衰全面失聲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習近平上台至今的兩年時間裏,針對自由派的動作不可謂不頻密。十八大前,一場聲勢浩大的憲政論戰因《紅旗文稿》一篇奇文點燃,網絡場域的憲政派討論一時間熱鬧非凡。有人批駁主流媒體的理論匱乏,有人反詰中國特色背後的一黨專制底色,有人對比中西方的憲政意義和實質……雖然滿屏儘是「不愛國」的聲音,但是因為喉舌媒體也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故而當局也表現出了充足的寬容度,並未採取強硬措施降低「槍口」。後續地,隨着習近平上台不僅後數次鮮明的「右轉」,讓憲政派頓感春天不再遙遠,比如憲法30周年的講話,上台不足一個月循着鄧公之路南巡,派改革先鋒胡德平執行秘密使命……

然好景不長,着急又緊張的習近平既是年輕版的鄧小平,因其鍾情於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敢於推開一扇門;也是毛澤東的忠實粉絲,因其堅定地認為要想保持作為世界最大黨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永不變色」,那麼必須將意識形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進行到底,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需要調整思路,從口頭上的警告和你死我活走向真刀真槍的實幹。《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也即坊間簡化了的「9號文件」,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盛傳於高校的「七不講」,與此一脈相承的「8?19」講話,大抵都是循着這一思路展開。至於從口頭警告走向實戰,現實例證俯拾即是,比如公民運動倡導者許志永、王功權先後身陷囹圄,網絡意見領袖李承鵬北京大學教授夏業良先後因不當言論無奈出國求存,憲政旗手賀衛方以及同為北大教授的張千帆長期處於被監視狀態,至於自由派茅于軾則早已被扣上了「漢奸」的帽子遭數輪封殺。就近的的,則是中共警察大學副教授王守田因不當言論被拘留,雖然公眾無從得知不當言論具體為何,但從其所授課程——憲法學來推測,顯然與憲政有着或多或少的關聯。

另據可靠消息透露,時下被紅色文化研究會等旁徵博引用來反駁敵對勢力的「吃飯砸鍋」論,其實最早源於習近平10月初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一次批示。習近平在批示中表示,對於大陸那些反對聲音,「絕不允許這類人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習近平所謂的「這類人」,更多指向的是發出反對聲音的自由派。而自由派由盛而衰,也大抵是循着習近平的意旨展開。體現在高校領域,即是社科院作為中共重要智囊「出產地」遭遇中紀委點名批評,指出的四大問題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意識形態方面存在的危險;以及中央連續下發文件奪取高校這一意識形態最大變量,如《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更早之前,還有教育部、中組部及中宣部聯合印發的一份呼籲加強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概而言之,時下在中國各個場域掀起的意識形態戰役,主軸即為習近平在不同場合發表的精神內核並無二致的講話。具體到執行層面怎麼做,是單純地口頭警示還是將「害群之馬」悉數法辦,恐怕並非習主觀願望的直接表達和外溢。

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自由民主派在中國政治生態中向來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對現實政治的「干擾」程度也微乎其微。鑑於在知識結構和思想方法方面的欠缺,中國自由派陣營的思想基調只有自由民主——專制極權的對立,他們不知道或者說不願意承認,國家除了這種分類並導致對立外,還有考慮問題的其他維度和中間地帶,比如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利益單位,比如地緣政治的考慮是國際關係中不可缺少的,是超於國內製度和意識形態的,他們不了解歷史的複雜性,習慣了以扣帽子、掄棍子的形式刷存在感。

此外,高層針對意識形態的動作不論為何,在自由派看來均是高壓管制以及維持一黨執政的伎倆,也想當然地忽略了意識形態作為根本性和全局性工作的必要性。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籍徳裔哲學家馬爾庫塞就提出了「科學及時意識形態理論」,認為在發達工業社會,「技術『中立性』的傳統概念不再能夠得以維持」,因為,技術已經成為了「社會控制的現行形式」。隨着技術的意識形態化,「發達的工業文化較之它的前身是更為意識形態性的」,即整個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都被高度意識形態化了。由此可見,不論中外,意識形態作為社會控制的現行形式,都是存在的,而絕非自由派看來的「中國特色」。理解了這一點,也就會少了點「外國的月亮總是圓的」之類的臆想和偏見。

自由派之外,佔有絕對主動權的中共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的緊張兮兮,也讓原本簡單的問題一再複雜化。時下,中共當局深感憂慮的是,自由派偏離愛國軌道越來越遠。《遼寧日報》之所以在頭版發佈公告並利用整版刊發公開信,即起源於一位大學生的留言,「不知從何時起,說中國壞話、罵這個社會成為了時尚,我們一個老師,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案例教學時,負面的例子全是中國。」國平後續的跟進,以及《光明日報》對「自乾五」(註:全稱為自帶乾糧的五毛)的褒獎,也都圍繞「說中國好話還是壞話」展開。然而,愛國主義與自由主義向來不是兩條不可相交的平行線。愛國與否,也不能單純地以說什麼來評判之。如果執政者足夠聰明,那麼應該成為化解愛國主義與自由主義緊張關係的推動者,而非扮演讓這種關係更為緊張的直接推手。何況,從「你一言我一語」到鴉雀無聲,其背後的政治佈局確也不免令人擔憂:「高壓鍋」太久,有朝一日會否引發更大的禍端?  (泉野撰寫)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120/47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