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東方一三:盼望霧霾來拆台的APEC情緒

作者:
APEC是一個巨大的隱喻,見證着國家和社會在很多問題上漸行漸遠,有一種巨大的離心力。政府對APEC這樣的國際活動很熱衷,而民眾則越來越淡漠,在很多國內社會問題很糾結的語境中,政府越熱衷於這種國際活動,不借一代代價去營造形象,越激發公眾的反感與反彈,刺激民間的APEC情緒。

東方一三:盼望霧霾來拆台的APEC情緒

APEC是一個巨大的隱喻,見證着國家和社會在很多問題上漸行漸遠,有一種巨大的離心力。

APEC開幕,北京嚴陣以待防霧霾,政府採取了很多超常措施營造「APEC藍」。可痛恨霧霾的民眾中卻流行着一種複雜的情緒,反而希望北京APEC期間能來場霧霾,以等着看笑話式的心態盼霾。看到秋高氣爽的藍天,反有一種失落的感覺。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一種跟政府鬧彆扭的APEC情緒。社會分裂的一種表現就是,政府做什麼說什麼,民眾都反對,政府反對什麼,民眾就支持,輿論帶着一種逆反情緒與政府對抗。

網上網下瀰漫着這種APEC情緒,調侃和嘲諷政府為了面子而採取的那些超常措施。政府採取單雙號,民眾認為這是造假;政府為迎接外國領導人而燃放煙花,被公眾解讀為「只許州官點燈,不讓百姓點燈」;天津暫緩供暖,河北一起單雙號限號,北京甚至連快遞都不能發不能收,醫院放假,牛奶斷供,被認為是過度擾民。拍自APEC會場的一張清潔工跪地仔細清掃地毯灰塵的照片,在網上受到了極大的反諷,認為這完全是沒必要的嚴苛,在衛生方面政府「對內對外」完全是雙重標準,完全是做給外國人看的。

6日晚高峰期間一位女士在擠地鐵時不小心被地鐵屏蔽門夾死,這起慘案與APEC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很快被一些網友算到APEC頭上,認為是地面交通管制導致地鐵過於擁擠而引發的悲劇。這也是APEC情緒的表現。

人們未必對APEC有多大情緒,而是藉機將各種社會情緒投射到了政府在APEC的態度上,在APEC問題上形成了國家與民間的對抗。APEC是一個巨大的隱喻,見證着國家和社會在很多問題上漸行漸遠,有一種巨大的離心力。政府對APEC這樣的國際活動很熱衷,而民眾則越來越淡漠,在很多國內社會問題很糾結的語境中,政府越熱衷於這種國際活動,不借一代代價去營造形象,越激發公眾的反感與反彈,刺激民間的APEC情緒。

從食品安全到環境危機,再到向腐敗宣戰,還有政治改革,中國面臨着很多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可政府的行動遠遠落後於公眾的期待。尤其是治理霧霾問題上,並沒有看到實質之舉。這就是為什麼APEC前後政府採取超常規之舉讓公眾那麼反感的原因,僅僅為了讓外國人看看藍天,僅僅為了面子,可以有幾天APEC,可過了這幾天,霧霾會以報復性席捲而來。企業為了APEC停產了好久,APEC一過必然會報復性地開足馬力。

相比幾年前的北京奧運,類似國際活動的民眾支持率越來越低了,負能量越來越多。當年為了保障北京奧運,北京和周邊地區的民眾付出了更多的代價,無論是單雙號限行還是停產,都比現在更多。但那時還是理解多於吐槽,多數都能發自內心地支持政府辦這種能提升中國國際形象的盛會,這種盛會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但顯然,奧運的凝聚效應已經越來越弱,就拿這次APEC來說,社會矛盾不僅沒有通過這種活動而凝聚,反而進一步被拉大了。這幾年的改革中,權力和資源並沒有向民間分流,甚至逆向更多地集中到權貴手中,民眾對國家的離心力在強化。空洞的愛國宣傳很難凝聚民眾對國家利益的向心力,如果改革不賦予充分的公民自由權利,憲法不成為公民的權利保護神,很難讓愛國有真正凝聚人心的力量。

在這種巨大的離心力下,缺乏真正國家利益認同的民眾,不願意站在國家立場去看待這類政府主導的國際活動,而覺得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沒給自己帶來一點兒好處,感受到的都是擾民。民眾覺得APEC只是政府和領導的面子,就不在乎來場霧霾去拆台讓政府沒面子了。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109/46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