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林中的維吉爾:第三次世界大戰,真有可能爆發麼?

「震天的戰鼓」是否已經「再次敲響」。

——提及

各位好,最近這一個周很忙,沒寫國際新聞,偏巧這個周的新聞其實很多,也很微妙。那今天就來做一個綜述,也順帶聊一聊時下引發熱議的那個問題:備受矚目的S3(第三次世界大戰),到底有多大可能會發生。

首先是當地時間19日凌晨,以色列伊朗境內發動了突然襲擊,與伊朗此前對以色列的突襲行動雖然發射了200多枚導彈或無人機,可大部分被以色列及其盟友攔住不同,伊朗多處軍事目標遭受了損失。

這個新聞多少有些令簡中互聯網吃驚,因為僅僅幾天之前,當伊朗發動報復襲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後宣佈不會進行報復時,很多營銷號興奮地分析說以色列「認慫了」。

其實,你但凡了解一下以色列這個「中東平頭哥」平素的行為方式,你就知道以色列「不進行報復」是不可能的。

對以色列的生存環境而言,挨了伊朗的打而不還手(哪怕這個打擊對其的傷害非常輕微),也會給敵視它的組織和國家造成一種印象,好像打擊以色列可以不付出代價,這會引來更多類似的效仿。所以遭遇襲擊必須還手,是以色列在中東的生存之道。

但是我們可以據此認為內納尼亞胡與拜登之間的那通電話是純粹的煙霧彈麼?我覺得到也未必,更合理的解釋,是不想擴大中東亂局的拜登一定在電話中對內塔尼亞胡作出了某些讓步(比如允許以色列放手加沙哈馬斯問題),從而換得了以色列將對伊朗的報復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

這個限度是指,伊朗日前對以色列的大規模空襲,動用了200多枚導彈和無人機,以色列如果採取同等規模的反擊,那麼伊朗將受到的損失會是數倍甚至十數倍與以色列的,畢竟伊朗沒有鐵穹,而以色列的導彈、無人機質量遠高於伊朗。所以這樣的襲擊一定意味着戰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而從目前看到的信息看來,以色列最終對伊朗採用的襲擊,似是以同等損失烈度為標準的,也就是發幾枚導彈、無人機意思一下,讓你遭遇與我之前相似的損失。屬於「同態復仇」,這對於以色列來說,已經是其可能採用的最低反應方式了,低於這個反應,內塔尼亞胡都沒辦法說服他的利庫德集團。

那麼伊朗對此會做什麼反應呢?我看到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新發的一個聲明很有意思,他宣稱以色列昨天對伊朗的襲擊損失「十分輕微」,大部分導彈和無人機都被伊朗防空部隊所攔截,同時警告以色列:「不要再次做出冒險行為,否則將遭遇伊朗更為猛烈的復仇。」

這話翻譯翻譯,其實也就是:「你打我這次,也是不疼不癢,不要再打了哈!再打老爺我真生氣了。」

我之前在《伊朗打以色列:我已點到為止,勸你耗子尾汁》一文中曾經分析過伊朗目前的困境與心態,伊朗自發生「伊斯蘭革命」以來對以色列的仇視,有相當程度其實是為了維持其本國國內的團結與穩定,並且在中東世界尋求一杆能夠團結所有非波斯族裔但屬於伊斯蘭陣營國家的大旗。可是這種仇視並不能真正付諸戰爭實踐。

因為一旦付諸實踐,伊朗的經濟和國內矛盾經不起正式戰爭的消耗。

其實在此次伊以危機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苗頭。伊朗襲擊以色列之後,不少旅居法國的伊朗人甚至參加了遊行,高呼「婦女--生命--自由」,表達對伊朗伊斯蘭政府的譴責。

而在伊朗國內,多地出現支持以色列的牆面塗鴉---以色列,打他們!伊朗人支持你們。

伊朗前國腳阿里·卡里米在社交媒體上的發帖則更加耐人尋味:我們是伊朗,不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仗還沒真正開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這與伊朗這些年的人口代際心態變化是有非常重要的正相關性的。自二戰結束以來,伊朗人口就在經歷急速的膨脹,從1945年的1600萬人暴增到1978年的3720萬,巴列維王朝之所以在伊斯蘭革命中倒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推動的經濟上的「白色革命」無法滿足急速膨脹的人口(尤其是廣大伊朗農村青年人口)的就業需求。所以你可以看到當年伊斯蘭革命中沖在最前面的那批人,像內賈德,後來成為了伊斯蘭共和國的中堅,甚至當選過總統。

內賈德代表的那一代伊朗年輕人是對巴列維王朝失望,而相信霍梅尼的宗教主張能給他們更幸福、至少更公平的生活的。

但如今,內賈德那一代人已經老了,伊朗這一代年輕人和他們想的並不一樣。

伊朗現在的伊斯蘭共和國,畢竟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更強調教權利益的政權。它發展經濟的能力和意願甚至不如當年的巴列維王朝。所以從1978年到今天,當伊朗人口從3720萬增長到8800萬,用四十多年的時間又翻翻了一倍不止時。新一代的年輕人對伊斯蘭共和國的忠誠度是遠不如內賈德那一代人的。

伊朗目前國內失業率高企,青年失業率官方公佈的消息都已經增長到了14%。伊朗前些年開始出現政局不穩,政府一再調高普發的福利待遇試圖穩住國內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別說對外開戰了,能通過福利和壓制穩住國內的基本盤就已經是萬幸。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此次的伊以危機中,伊朗反而扮演了一個克制而精明的角色。我估計,即便以色列真如阿卜杜拉希所警告的再次對伊朗進行打擊,恐怕「更為猛烈的復仇」也不太可能發生,多半又是二百多枚導彈示威一下,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傷害0.5,大約也就這樣了。

請相信,此刻的中東,其實沒有國家比伊朗更期盼和平了。

本周的另外一個消息,是美國國會中,此前一再阻撓和拖延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約翰遜突然改弦更張。宣佈要儘快推動眾議院對新一輪援烏法案投票。

這個法案除了向烏克蘭撥款超過600億美元以外,還反過來敦促美國總統拜登在生效後儘快向烏克蘭移交遠程ATACMS導彈,這種武器對烏克蘭跨境打擊俄羅斯境內的重要目標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此前共和黨一直以擔心戰事擴大為由,不支持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這種武器。

約翰遜的「君子豹變」可能會讓很多人吃驚。因為在很多媒體的宣傳當中,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目前在美國對外政策上的分歧是嚴重的。籠統的講,共和黨力挺以色列卻不熱心援助烏克蘭,而民主黨熱心援烏,卻不支持以色列。雙方的這種分歧,讓他們在國會中應該不斷推諉扯皮,什麼有效決定都做不出來,最終坐視俄羅斯、哈馬斯或伊朗牟利才對。

可是這個觀點其實壓根不了解美國政治的實景,的確,民主共和兩黨在對外政策上各有偏好,但卻都在遵守一條「共同底線」。

大體說來,共和黨雖然不支持美國深度介入俄烏戰爭,但卻絕不願意看到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完勝,因為那將造成美國在歐洲信任體系的徹底崩潰。

而民主黨一邊,雖然很多人的確看不慣以色列在中東有仇必加倍奉還的「平頭哥行為」,但以色列若真的如伊朗要求的那般「從中東地圖上抹去」,也是他們完全無法承受的,就像民主黨籍拜登一再強調的,「美國承諾以色列的絕對安全」。

這種兩黨「共同的底線」,會讓雙方都關心的事態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讓他們從爭吵突然轉向妥協。而從目前的種種跡象看,這個節點也許正在臨近。

明晰了這一點,我們在反觀目前的俄烏、中東局勢,問這樣一個很多人都在爭論問題:中東危機的愈演愈烈,對於深陷俄烏戰爭泥潭的俄羅斯來說,到底有利還是有弊呢?

從短期看來,很多人覺得中東的亂局似乎是對俄有利的,因為哈馬斯、伊朗這些國家或組織的對以發力,分散了美國的全球戰略精力,將其的援助重點,從俄烏戰場調到了中東地區。至少在這半年內爭取了對俄相對有利的態勢。

但從長期看來,這個選擇其實是在飲鴆止渴。

因為如前所述,矛盾點的增多,最終反而會促成美國內部共和民主兩黨達成妥協性共識。而一旦美國決定更深度的介入,援以和援烏這兩個選項是可以發生「民主國家兵工廠」式的合併的,這將對俄的戰略局勢更加不利。這半年內獲得的戰略喘息,會在未來連本帶息的償還回去。

事實上,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像一戰時期最終導致美國下場參戰的「齊默爾曼電報事件」。

在該事件當中,德國本來也是為了分散美國的戰略精力,拖慢其下場加入協約國的腳步,才試圖策動墨西哥與美國發動戰爭。但沒想到最終這種努力的結果,是反而加速了美國參戰的速度,並堅定了其決心。

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蠢行其實也有類似的效果——本來美國國內當時還存在亞太派和歐洲派,並因為這種分歧猶豫要不要下場參加「又一場歐洲戰爭」,日本人把戰火擴大到太平洋的舉動,反而消弭了這種分析的可能性。加速了美國人的下場。難怪希特拉聽說後氣的要罵娘。

當然,這樣舉一戰和二戰的例子,似乎更增加了眼下國際局勢發生「S3」的可能性。

但我覺得局勢還是相對樂觀的,因為無論俄羅斯、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還是伊朗,這些國家或組織的實力無論單獨還是綁在一起,都與美國和其盟友並不在一個數量級。更何況這其中還有伊朗這種如前所述其實內里非常精明的國家,外交場合喊幾句口號,它是樂意的。但,要招呼下場真干?別逗了,伊朗這麼聰明的國家,連以色列它都不會真去剛正面的。

所以我覺得以目前的形勢看,所謂S3爆發的可能性尚微乎其微。因為目前的「參賽選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但我看到很多人、尤其是營銷號在討論「第三次世界大戰」這種話題時,有一種非常值得警惕的傾向。那就是他們似乎覺得「S3」是一件很好玩的遊戲:什麼時候開打啊?真打我一定要參與。

對於這種愚不可及的想法,我不得不再費筆墨普及那兩個說過無數遍的常識。

第一,世界大戰和普通戰爭壓根不是一個概念。普通戰爭可能存在「一戰而贏國運」、通過戰爭攫取大量利益的勝利方。像「世界大戰」這種烈度的戰爭,不是你贏下來就能得利的,既有的兩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也都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尤其是平民,一旦戰爭開打,先是財產化為烏有,隨後很有可能喪失生命。所以任何一個神經正常的人,都不應該期盼世界大戰,這是比自殺更消極厭世的思維,因為它將不僅僅毀滅你自己。

第二,正如「不被歷史所記載的民族才是幸運的」一樣,一個能夠在世界大戰中是置身事外的國家和民族也是幸運的。哪怕是美國,之所以能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成為幾乎唯一損失最小、獲益較大的國家。也是因為其在兩次戰爭的前期都選擇隔岸觀火、置身事外。成為資本和財富的戰時避風港。即便「世界大戰」真的不幸重臨,怎樣置身事外,而不是急於下場,這也一定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現實戰爭不是打遊戲,不是你用鼠標劃個塊,直接A過去就可以的。放下焦躁、放下仇視、放下宏大敘事,放下「必有一戰」的叫囂,安安生生干你的工作,過你的日子,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才是一個合格公民最應當也最愛國的舉動。

和平是如此的來之不易,不要用妄念、偏見、無知或殘忍去輕易地毀壞它。

人類文明在過去的全球化時代享受了難得的昌明與寧靜,我們已經習慣了貨幣不會一夜之間淪為廢紙,貸款買的房子不會在一夕之內化為廢墟。但在不是歷史的常態。歷史的常態中,普通人總如同浮萍一般脆弱。

深願這和平不是偶然,願它繼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林中的維吉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22/204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