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高利貸致命誘惑:一個20億的熟人圈龐氏騙局

作者:

 

包括多名銀行工作人員在內的50多人,都落入了一個由熟人圈構成、以「過橋」的名義搭建的陷阱,涉及金額高達近20億元。

月息6分(年化收益72%)、月息8分(年化收益96%),最低月息也有2分(年化收益24%),正是這樣的高息誘惑,讓包括多名銀行工作人員在內的50多人,都落入了一個由熟人圈構成、以「過橋」的名義搭建的陷阱,涉及金額高達近20億元。

這起集資龐氏騙局的設計者叫胡明(化名),30出頭,長相斯文,曾有着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一線信貸業務的多年工作經歷,這成為他後來招攬資金的金字招牌,受害的群體中,除了胡明的父母、近親、鄰居,便是數量眾多的銀行群體,有胡明在銀行工作期間的同事,以及銀行同事的客戶。

深圳警方將其定性為特大型集資詐騙案。事實上,胡明案只是高息誘惑,手法並不高明。近年來,深圳不時爆出巨額集資詐騙案,也因為深圳民間資金活躍、數量龐大,而資金投資與金融創新較為寬鬆的環境,亦成為諸多資金詐騙案件的土壤;二是近年來民間高利貸盛行,錢生錢的神話四處上演,資金掮客大行其道。

乖乖仔的高息生意

「去他公司一看,我心都涼了,原以為就欠我幾百萬,才知道他竟然欠了那麼多!」一位投資人士張曉伍(化名)聊起胡明行騙經過,至今還是難以置信。在胡明還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張曉伍就結識了他。胡明那時是某股份制銀行深圳一支行員工,三年前辭職自己開公司,對外自稱做「過橋資金」生意。

胡明從銀行辭職後在深圳金中環租了一間高檔辦公室,還聘請了一位前銀行同事過來上班,這個由兩個人支撐的公司卻干起了20億吸金生意。

「他看起來很孝順,給了我們一種假象,」張曉伍說,他平時觀察胡明為人很不錯。胡明的鄰居馮女士也稱,她對胡明一直印象很好,「看起來老老實實,人又長得很帥,很靦腆的樣子,這個孩子看起來多乖呀。」

馮女士是這場騙局的最後接盤者,9月份剛剛投資了200萬,但不到一個月就栽了進去。她是胡明父母的老鄰居,8月份剛碰到胡明母親,聊天的時候得知其兒子生意做得很不錯。一個多星期後就接到胡明集資的電話,馮女士剛剛賣了一套房,還完銀行貸款賬上剛好還有200萬。「我毫不猶豫地轉給他了!」馮女士說,印象中胡明是一個能幹的乖乖仔。

多名投資人對記者表示,胡明一貫給親人和朋友值得信賴的印象,但真正讓他們動心的,是胡明開出的月息6分、8分的高額利息。高額利息誘惑下,一些投資者不斷將利息亦作為投資追加,還有投資者自己充當二手資金中介,從其他渠道借貸籌集資金追加投資。

張曉伍持續投資了兩年,累計投資了700萬,包括了這兩年來的利息。「之前都按時付息,9月份突然就沒有了!」他對記者說。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經歷了兩年的投資時間,一位楊姓投資者告訴本報記者,自己累計投入本金1億多,若加上兩年多的利滾利,累計有4億。但他稱自己的本金一部分是借朋友的錢來投入,最近正在加緊賣房還債。

胡明在銀行工作的經歷及人脈,成為其獲取資金的聚寶盆。在50人名單中就有12名銀行人士或前銀行人士「中槍」,有9名為胡明曾供職的前支行同事;另有3名是跳槽去其他兩家股份制銀行的職員。高息誘惑下,銀行人員把自己的朋友和客戶也介紹過來,還有8名人士為這些銀行人士的客戶或朋友。其餘近30位受騙者當中,包括了胡明的親人、朋友、鄰居等等,而朋友當中,也大多是胡明在銀行工作時所結識。多名投資人稱正是胡明以銀行工作過的人士這種身份來從事「過橋」資金生意,才讓他們對其資金生意深信不疑,包括胡明的前銀行同事們。

除了銀行同事和好友,胡明還向至親的人下手,包括他的父母、丈母娘、小舅子、姨丈等數位親人。胡明的父親稱,為支持自己兒子做生意,自己也投了400多萬,直到出事了,才知道他竟然欠了那麼多債。

資金去向成謎

直到9月份,胡明的資金遊戲難以為繼,其公司賬戶上已空。原本應該在9月份支付利息,但所有的投資人都沒有收到,都紛紛跑到胡明家裏找人,方才恍然大悟,原來胡明早已負債纍纍,而且無力償還。

「主要是我向你們借款太容易了,也不要什麼手續費。打幾個電話、發幾條短訊,幾百萬、幾千萬就到手了……」10月12日,胡明召集投資人到公司開會時說,那時他已無力償還,隨後在投資人的堅持下,胡明向公安部門投案自首。

而近三年來,包括本金以及投資者不斷追加投入的利息在內,胡明吸納的資金已近20億。但最後這筆巨額資金不翼而飛。「他就是說不出來,反正這些錢都沒有了」,張曉伍告訴記者,面對投資者們資金去哪兒的質疑,胡明始終沉默以對。「他也沒有揮霍的跡象,幕後一定還有隱情」。包括胡明的父母在內,投資者們寄希望通過公安機構的介入,找到巨額資金流向,挽回投資者的損失。

這20億巨額資金究竟去了哪兒?

近年來隨着房地產繼續膨脹吸金、PE/信託產品、民間高利貸、P2P各類金融產品不斷野蠻生長,很多人都玩起了錢生錢的遊戲,再加上實體經濟缺血、銀行對一些行業提前收貸,一些中小企業急需資金,確實衍生了「過橋」資金的成長空間。「過橋」資金主要是用於期限較短的拆借,譬如一些企業IPO上市前夜的融資、中小企業貸款到期續貸前。

目前深圳過橋資金貸款利息是銀行同期的4-15倍,少則30%,多則50%-100%,自2007年後銀行受《貸款分類風險指引》新政影響一般不再借新還舊,而是直接先收回貸款再給企業續貸,這使得不少企業在貸款到期前不得不求助和依賴「過橋」資金,這使得「過橋」資金近年來規模急速擴張,利率節節攀升。

對運作「過橋」資金的機構來說,「過橋」資金利率攀升玩的卻是刀尖上跳舞的遊戲,一旦企業不堪負荷資金鍊斷裂,也將使過橋機構陷入被動。接受記者採訪的銀行界人士指出,胡明從事的「過橋」資金生意之所以捲入近20名銀行系統人士及銀行客戶其中可能大有內情,很可能是利用銀行的資源做一些貸款客戶的「過橋」生意。但胡明的借貸成本太高,一旦運轉失靈很可能產生巨大的利息成本窟窿,另外「過橋」資金很可能又投向過於集中,譬如集中一兩家企業或某個行業,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難以為繼。

此外,投資界人士指出,超級高利貸的資金生意本來就是走鋼絲的遊戲,胡明案受害的投資者本質上還是受高息誘惑。近年來,不斷有投資者受高額利息誘惑,將資金投向高利貸領域,到處都是資金掮客,哪裏都是高利貸,人們談的都是錢生錢的生意,這不是一個正常的健康的民間金融業態。由此帶來的實體行業成本上升甚至實業空心化問題更需要警惕和反思。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華夏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026/46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