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昝愛宗:從《參考消息》內容看中共對內宣傳的不同尺度

作者:
以「專門編譯外電新聞」為特色的《參考消息》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又是中共創辦最早的一份專供中共領導人閱讀的特別報紙。看外國人如何評論中共及其執政,是辦這份報紙的最初用意。該報原是內部報紙,讀者訂閱報紙必須有一定行政級別,還需要單位開具介紹信,否則郵局拒絕訂閱。這份報紙在內部發行期間,刊載外電的尺度非常大,是今天的《參考消息》和《環球時報》所不能比的

近期,上海報業集團新媒體《澎湃新聞》發表一篇譯自英國《經濟學人》關於中國問題的評論,並註明「有刪節」,卻引起不小的爭論,其實註明「有刪節」並不算過分,因為新華社辦的《參考消息》和人民日報社辦的《環球時報》更為過分,他們常常斷章取義卻絲毫不說明,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擔心中國人讀得懂英文原文而出醜,而是從政治需要的不同尺度嚴格審查:說中共好話、有利於中共形象的就保留;批評中共的、不利用中共統治的基本刪除,甚至不惜誤導並製造假新聞,比如有關美國之音內部調整英語之外語種的短波廣播頻率和擴大互聯網廣播一事,中共的《環球時報》卻造謠說美國之音放棄對華廣播,這完全不符合事實。再說如今是互聯網時代,美國之音不但沒有停止短波對華廣播,還加強了互聯網媒體對華廣播的信息傳播力度。

以「專門編譯外電新聞」為特色的《參考消息》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又是中共創辦最早的一份專供中共領導人閱讀的特別報紙。看外國人如何評論中共及其執政,是辦這份報紙的最初用意。該報原是內部報紙,讀者訂閱報紙必須有一定行政級別,還需要單位開具介紹信,否則郵局拒絕訂閱。這份報紙在內部發行期間,刊載外電的尺度非常大,是今天的《參考消息》和《環球時報》所不能比的,那時港台的媒體稱呼「中共」為「共匪」,《參考消息》照樣轉載,筆者檢索了1957-1998年的《參考消息》,發現「共匪」一詞有767處之多。如今,這份還是中國大陸惟一提及「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不加引號的媒體。

第一篇提到「共匪」的是中央社台北1957年3月2日的電文,文中說:蔣總統於3月2日接見美國新聞界訪問團時,美記者中有人引述美國駐華(台灣)大使蘭金曾說如果共匪真的進入聯合國,那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對於中華民國並不是一個了不起的打擊,詢問總統有何意見?總統答覆說,他原則上同意蘭金大使的看法,不過我要補充一點:我相信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亦必將是自由世界最大的不幸,因為那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基本精神的,而且聯合國公理、正義的基本原則一旦動搖不存,那聯合國的壽命也就一定有限了。蔣總統最後向訪問團說,一百多年以來,中美兩國政府與人民間的友誼一向親密,希望美國人民不要忘了在中國大陸上正有四億五千萬中國朋友希望得到美國人士精神與道義等各種支援,使自由中國得以早日打回大陸,解救他們。總統又說,中國感謝美國歷來對我國的援助,今後一定更要妥善運用美援,使其發揮最大的效能。總統說:「我們決不會辜負美國朋友的援助。」

這些電文中,多半是台灣的媒體稱中共為「共匪」,比如「共產政權特別是朱毛共匪」、「俄帝傀儡共匪」,美聯社則稱中共為「北平政權」(當時台灣依舊稱北京為北平)、「赤色中國」,稱台灣為「國民黨中國」(事實上是兩個中國政府)。此外,該報還把台灣國民黨軍隊對大陸空投投放印刷傳單的內容進行報道。這些傳單用顯著的文字和圖畫告訴大陸同胞,請他們想一想「共產黨控制下的匈牙利學生為什麼要發動反共革命,赤手空拳對抗蘇俄的坦克?」和「共產黨控制的國家裏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公安警察,有這麼多的監獄和奴工營?」「在共黨控制之下的國家裏為什麼總是缺乏大米和食油?」號召他們一致起來反抗共匪的殘暴和極權,爭取生存自由。1957年6月3日出版的《參考消息》還全文刊載了台北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於6月1日上午在總統府國父紀念月中誦讀的文告全文,文中至少出現八處「共匪」字樣。這些文字都見諸在當年的《參考消息》上,在今天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陳水扁和馬英九的講話從來不會全文出現在《參考消息》上。按照中共保密規定和宣傳紀律,馬英傑總統的講話全文可以作為內部情報專報給中共領導人批閱,這些專報多是以「秘密」的形式發送,普通民眾是無法接觸到的。但是,這些內容又毫無秘密而已,只要可以登錄台灣的官方網站,都可以隨意瀏覽、複製、查閱有關馬英九總統講話的公開信息。

通過查閱數據庫看到,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參考消息》上已經極少出現「共匪」字樣。1995年12月12日,已經從內部發行轉為公開發行的《參考消息》,再次出現「共匪」時已經加了引號,當時已經是李登輝任總統,稱呼「共匪」的也不再是出自台灣當局領導人之口,而是出自台灣民間人士之口。台灣當局的出版物以前多是關於「共匪竊據大陸、殘害大陸同胞」的內容,後來一一消聲。有意思的是,澳門出版的《華僑報》1991年5月16日這樣報道:台灣「總統」李登輝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後,台灣已不再將中共視為「叛亂團體」,而是視為「有敵意的政治實體」,對中共的稱謂也由過去的「共匪」等,改稱為「中共當局」、「大陸當局」。

1950年代內部發行時的《參考消息》,不但直面「共匪」,還堅持把「黨內機密」刊登在報紙上,比如1957年5月17日出版的報紙刊載國際新聞社東京5月1日的電文譯文,透露中國高級共產黨人即「農民革命」的策動者,所謂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主義戰士」,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確是堂皇的外國大學所教育出來的人,比如周恩來朱德劉少奇被認為是地位僅次於毛澤東的人,他們都曾出國留過學。周恩來在東京的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上過學。朱德曾在德國學習。劉少奇是莫斯科遠東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張聞天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科學的學生。陸定一曾經在耶魯大學學習過。哥倫比亞大學還訓練出羅隆基,獲政治科學博士學位。曾經在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受到教育的馬寅初現在是北平大學校長。教育部長張奚若也曾在美國學習過,但是,目前找不出學校的名字。外交部副部長王稼祥和另一位部長李德全等其他著名共產黨人,都曾經在美國人在中國辦的教會學校學習過。這家日本的國際新聞社還曾把毛澤東和赫魯曉夫稱為蘇中兩國的兩個獨裁者,《參考消息》也照登不誤。該報還提及蔣介石大元帥,稱他在保定軍官學校學習過。最突出的例外是共產黨中國的第一號人物,黨的主席毛澤東。他出身於湖南省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幾乎沒有像樣的正規教育,據說是在初級師範讀書,該校是為小學培養師資的初等學校。

還有,《參考消息》對中共全國人大選舉的「機密」也毫無保留地「泄密」(1959年4月29日):法新社北京1959年4月27日電文:中共統治集團的第二號人物劉少奇今天被一致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事實上選舉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因為新華社沒有等投票結束便宣佈劉少奇當選為共和國主席,宋慶齡和董必武當選為副主席。西藏的達賴喇嘛儘管流亡在外,可仍再度當選為常委會副委員長。路透社同步的電文也進行「泄密」:第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1157名代表一致投票同意朱德委員長的任命,但是在選舉周恩來為總理的時候有一個人棄權。在表決十六個副委員長的時候,達賴喇嘛得的票最少,只有1108票。班禪喇嘛得到1152票。會上並沒有見反對票。台灣中央社對待劉少奇卻不那麼有好感,而是批評,電文稱:中央社香港電,此間匪情問題專家本日分析,共匪這次安排劉少奇出任匪偽政權主席一職其主要目的是在加強向蘇俄的一面倒以表示對蘇俄的忠誠,而希望今後在軍事經濟上乞得蘇俄更多的支援。至於宋慶齡之出任「副主席」,據這位專家指出,這意味着共匪將繼續其「統戰」工作和偽裝的「民主」。

外電刊載劉少奇當選國家主席的新聞時還鬧出一個笑話,新華社在《參考消息》上作了「糾正」:南斯拉夫報紙錯誤地刊登了劉少奇主席的像片:「政治報」在第三版報導劉少奇同志當選主席時,刊登了陳毅同志的像片,但是在像片下卻寫着「劉少奇」。「戰鬥報」在第三版報道劉少奇同志當選主席時刊登的像片像是位二十多歲的青年,而且右眼像有毛病,不大像少奇同志的像,但他們也寫着「劉少奇」。看來外國人確實分不清誰是劉少奇,誰是陳毅。

「文革」開始初期的1967年,當國家主席劉少奇(中國的「赫魯曉夫」、「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被當做毛澤東的頭號敵人打倒時,《參考消息》同樣把外電新聞翻譯過來,路透社電:數十萬名示威者今天在北京的街道上遊行,高呼「打倒劉少奇」,這是迄今為止反對這位國家元首的最大的示威。舉着大紅旗,拿着毛澤東主席的巨幅彩色畫像遊行的工人、紅衛兵、士兵和兒童,譴責劉少奇和他的支持者,讚美毛澤東。廣播車不斷喊着「打倒劉少奇」的口號。每一個隊伍都抬着有鏡框的毛澤東主席像,每喊一次「打倒劉少奇」,就接着喊「毛主席萬歲」。儘管劉少奇還是國家主席,卻照樣被打倒,外電還說:赤色中國人並不總是照法律辦事的——即使是他們自己的法律。

除了劉少奇,《參考消息》數據庫中還可以搜索到有關方勵之的報道,這也是和中共其他報紙不一樣的,第一篇是1987年1月14日發表的關於方勵之的報道:合眾國際社電,主張搞自由化的人被調離大學領導崗位。共產黨的一位官員指責方勵之(當年51歲)企圖背離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憲法規定的「四項基本原則」。共產黨中央委員、科學院長周光召說,「必須改組」中國科技大學的領導班子,「以保證黨和國家的領導」。美聯社說,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方勵之是因誹謗共產黨的領導和詆毀社會主義被解除了職務。路透社報道,解除高級科學家方勵之和另一位高級學者的職務,其罪名是他們引發了全國範圍的大學生的示威遊行。國務院秘書長陳俊生在一篇長文中告誡說,如果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會出現社會動亂。共產黨的理論雜誌《紅旗》說:「極少數人的錯誤的甚至是反動的言論,對一些學生鬧事起了煽動、慫恿的惡劣作用。」除了方勵之被中共開除,被開除的知識分子還有劉賓雁和王若望,王若望公開地自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老祖宗」,鼓動學生和其他青年「跟着自由化走」。有意思的是香港《中報》1987年2月12日文章「中共迫害知識分子」?(作者田華),被1987年2月17日《參考消息》全文轉載,該文中有這樣的問題: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會演變成知識分子的又一場災難嗎?1988年9月23日,《參考消息》轉自香港《明報》報道,還提及當年火爆的電視系列片《河殤》「震驚了中南海」,「胡啟立親自過問,中宣部下令停播」,「有關方面正組織幾十人去寫批評《河殤》的文章」,這些內容也都是中共其他媒體上看不到的「內部信息」。到了1989年3月13日,法新社的一篇報道提到美國駐華大使館邀請中國持不同政見者方勵之參加布殊訪問中國大陸時舉行的宴會一事,中共當局拒不允許方勵之出席,《參考消息》也作了摘編報道。

六四」前夕,《參考消息》上的「內部消息」更加可圈可點,比如1989年3月22日,該報轉自香港《成報》3月19日文章說,89歲的作家、民主促進會名譽主席、政協常委冰心曾在第一封支持方勵之、呼籲大赦政治犯的公開信上簽名(《中國之春》撰稿人陳軍發起的,冰心熟悉其父親)。以聯署公開信的方式向人大會議表達意見,在憲法上是合理的。她還認為在此「五四」運動70周年、建國40周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之際,中國又有特赦的前例,應該可以對魏京生進行大赦。

到了最敏感的1989年5月,《參考消息》的轉載報道更加突出了對學潮報道的支持,5月15日刊載外電報道:上千學生在天安門絕食。法新社提到學生領袖王丹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臨時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希望戈爾巴喬夫先生的訪問能有助於促進中國的政治改革。」他證實,學生的一個代表團已向蘇聯駐這裏的大使館遞交了一封信,邀請戈爾巴喬夫到他們學校發表講話。但是蘇聯發言人說,戈爾巴喬夫由於日程已排滿,不大可能接受這個邀請。在向天安門廣場行進的隊伍中很突出的一位是北京大學的李淑嫻教授。她是方勵之的妻子。她說她來參加是「表示我對絕食學生的支持」。

該報編譯的美聯社報道還稱,來自10多所學校的學生們整齊地排坐在寬闊的天安門廣場。有的帶着水壺,有的坐在毛毯上。他們高喊:「我愛真理勝過米飯。我們要求立即進行對話。」一位學生解釋說:「我們想同政府進行真正的對話,不僅僅是官員們的說教。」在北京大學,示威開始之前放了一陣鞭炮。許多學生說,他們已準備無限期地舉行絕食。一些學生私下說,他們希望政府不久將採取一些行動,使他們結束抗議活動。

香港《虎報》的評論說,在首都接連不斷的學生示威活動中,北京大學學生從一開始就顯得比較成熟,紀律性和組織性也較強。同以往的學生騷亂不同的是,過去往往採取暴力行動,而這一次,北京的大學生想方設法使示威遊行平平靜靜。因4月26日官方《人民日報》發表《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社論,學潮升級,接着學生絕食抗議。法新社5月19日電文說,中國領導今天開始同天安門廣場上的絕食者談話,但未能立即終止學生的抗議。現場的趙紫陽總書記承認,已波及20多個城市的示威活動是「愛國的」,並保證示威停止後政府不會中止對話。本周中共官方報紙充分報道了學生的抗議活動。學生後來認為這次看望沒有提到他們所關心的問題,並表示要繼續進行絕食。一位北京大學學生領袖說:「我們感到不滿意。」

到了「六四」事件後的1991年1月30日,《參考消息》的標題是「外電評中國處理參與動亂暴亂案犯」,提到中國宣佈對學生領袖王丹和其他7名主要的活動分子的判決,王丹不僅進行了反省,而且還協助揭發了其他的嫌疑犯,因此,儘管王丹罪行嚴重,但還是決定從寬處理(判刑4年)。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在天安門事件後曾受到嚴厲批判的劉曉波被免於刑事處罰。1991年9月5日,該報還報道,正在北京來訪的英國首相梅傑會見總理李鵬,提及王軍濤、陳子明、任碗町、包遵信、劉剛、王丹等人被單獨囚禁、生活條件很差。英方還向外交部部長助理姜恩柱遞交了一份名單,主要都是政治犯和宗教良心犯。李鵬還對梅傑提出的名單作了答覆,指出西方國家代表團來訪經常提出這個或那個名單,對此我們都有禮貌地收下了,並進行調查等。1993年2月17日,北京釋放了民主運動積極分子王丹,2月21日的《參考消息》在轉載法新社電文時點名報道了。

「六四」事件之後,《參考消息》在1989年9月28日的報紙上轉載共同社電文,提及江澤民總書記說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暴亂」。當年10月12日的報紙又援引維•布(菲律賓)的來信說,「經過詳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最近在北京發生的反革命暴亂是美帝國主義及其走卒陰謀策劃的。這也是美國中央情報機關蓄謀已久的。」1991年7月5日轉載蘇聯《真理報》7月1日的文章說:1989年春季青年示威的浪潮席捲中國,並發展成為騷亂,當局認為是「反革命暴亂」。軍隊制止了這場暴亂。隨後,中共加強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宣傳。竭盡全力加強憲法中載明的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北京在不否定政治改革的重要性的同時,指出必須「劃清」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不允許「無限民主化」和「在民主的口號下攻擊社會主義制度」。

我再檢索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該報上是1973年7月15日,當時正在「文革」期間。該文譯自6月16日出版的美國《新共和》周刊,作者斯坦利•卡諾的文章,題為《中國日記之一——美國人是吃香的》,該文提到作者遇到一名導遊,導遊主動把鄧小平重新露面而且仍然擁有副總理的職位的消息告訴他,還透露廣州的前共產黨首腦趙紫陽(他也是在文化革命期間銷聲斂跡後來又在內蒙古露面的),現在是這裏黨的機構的第三位人物(當時趙紫陽任廣東省委書記,省委第一書記韋國清居第一位)。該文還特意提到《參考消息》,指是「發給共產黨員看的、未經改動的西方通訊社的消息和其他文章的供參考的特別新聞」,因此,中國讀者可以從政者了解一些關於導致美國總統尼克遜下台的水門醜聞的情況。

第二次出現趙紫陽名字的時候,已經是1976年鄧小平下台的時候,1976年4月12日的報紙編譯路透社電文,在四川,在群眾集會上,省委第一書記趙紫陽在大會上講了話,他號召人民「徹底揭發批判鄧小平妄圖顛覆無產階級專政、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行」。當天的報紙稱一共有七個省的領導人表示擁護提升代總理華國鋒和撤銷鄧小平的職務的決定。

第三次提到趙紫陽的時候,已經是毛澤東死後華國鋒出任中共主席,合眾國際社的電文說,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四川省黨的領導人趙紫陽,他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該報還刊登當年最新流傳的一個民謠說,「要吃糧,找趙紫陽」。報紙還披露一些領導人的資料細節,趙紫陽和胡耀邦出任政治局常委時的年齡分別是61歲和67歲。華國鋒出任黨主席和總理的時候僅56歲。1989年5月19日編譯法新社電文,5月18日一早,數以萬計的北京市民湧向天安門廣場,再現了17日的壯觀場面。示威活動也蔓延到一些省會,其中包括上海、武漢、哈爾濱、廣州、天津和長沙。在17日下午4點,示威者對着人民大會堂高喊:「趙紫陽、李鵬:出來。」5月20日的報紙更多是支持趙紫陽和學生運動的報道:香港《星島日報》5月18日社論,在中共黨來說,不僅不將學潮作為「敵我矛盾」處理,甚至不作為「內部矛盾」處理,有若家長對待子侄,師長對待學生,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地撫慰學生。這就是中共黨人一向所說的「和風細雨」解決問題辦法。至於能否解決學潮,一來取決於中共黨人之誠意與毅力,二來取決於學生們是否同樣以「和風細雨」的態度接納中共黨人的要求,坦誠對話,停止行動。解決任何問題,單方面努力很難獲得結果,一定要雙方面努力,互相信任,雙方都為大局着想,方能消除障礙,獲致成果。

香港《明報》5月18日社論,中華民族一個半世紀來曾遭遇無數危機。目前天安門前的局勢,又是一個大危機。這可能是迅速邁向光明幸福的發端,也可能是演出許許多多不幸悲劇的開場,是福是禍,不但取決於參與者(包括黨政領導人,以及北京學生群眾)的一念之轉,也取決於一些誰也不能控制的偶然性事件(例如有人突然死亡),基本上,雙方的立場和目標並無多大差距,至少並無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處理的方式親切、友好而妥善,應當立即可以將激情化為祥和。

香港《天天日報》5月18日社論,北京學潮問題如何解決,是很多人關心的。首先是法制要建全,貪官要剷除。在實施廉政法例之後,就不論官民,不論貪污或行賄,一律依法治罪。無論廉政建設或法制建設,都應有輿論監督,言論自由不可少,言論自由應嚴格按照憲法規定。北京學潮,顯示了民族的希望,這是一個深入改革的大好時機,順應潮流,因勢利導,執政黨就能重新獲得人民支持。

《澳門日報》5月18日評論,北京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絕食,已歷時5天,海內外咸表關注。多少人噙住熱淚,在熒光屏上看到這些社會精英勇敢地以生命作「死諫」,心如刀割。在此,我們謹向進行絕食的愛國學生致以親切的慰問和崇高的敬禮!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絕食學生正面臨死亡邊緣。我們以十萬火急的沉重心情呼籲北京愛國學生立即停止絕食,「留得青山在」,相忍為國,共濟時艱。

一、當局和學生都要各自讓步。趙紫陽總書記已多次講話,肯定學生請願的性質是愛國的,保證與學生對話,絕不「秋後算賬」。學生應該信任總書記。二、當局要親民愛民,要體察人心黨心,高姿態地承認「四•二六」《人民日報》社論中所提「動亂」不恰當。三、如果當局仍不肯澄清「動亂」的帽子,學生可將問題先掛起來。劉少奇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千秋功罪,自有人民評說。局勢嚴峻,救救愛國的絕食學生。

香港《經濟日報》5月18日評論,要徹底解決當前危機,取決中共能否在短期內實行大手術的政治改革,而且必須是體制性的有實質內容的政治改革。民眾的改革旗幟,已不惜捨棄性命奮然高舉,是非黑白,愛恨分明,容不得半點含糊,已不止於對話便可以平息民怨,而取得問題的解決了。我們一再呼籲,中國已到了危急關頭,一旦北京民主運動不能迅速平息,有效解決,危機隨時爆發,誰都不能補救局面。

當月底,趙紫陽下台後,《參考消息》也作了一些外電資料編譯,先是將趙紫陽傳言辭職的消息披露,後是證實該職務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接替。合眾國際社電文稱,江澤民是一個不怎麼出頭露面的忠誠黨員,鄧小平可以依靠他的支持來對付持不同政見者,並保衛他的經濟改革不遭到反對。決定挑選江澤民擔任黨的總書記表明,他支持嚴厲對付要求民主的抗議活動和鄧使用軍隊結束學生對天安門廣場的22天佔領的決定。

有趣的是,我搜索「獨裁者」一詞,第一個出現的獨裁者是斯大林。第二個獨裁者是南斯拉夫的鐵托。第一次把毛澤東作為獨裁者寫在報紙上是1957年6月20日,據國際新聞社東京6月19日電:共產黨頭子毛澤東的長達一萬五千字「秘密報告」,他激烈地揭發了他的政權的「缺點」,沒有一個民主政治家能夠承認這些「缺點」,而不冒他的生命的危險,更不用說被趕下台的危險了。獨裁者毛澤東看來並不驚慌。他說,紅色中國有些人真正認為西方民主制度比共產主義有更多的自由。他咆哮說,這是多麼不可想像呀!顯然「階級鬥爭並沒有結束」。對於那些「明星」反對中國共產主義的人們,毛提出了明顯的解決辦法: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政策?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剝奪他們的發言權就得了。還有美國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也把毛澤東稱作共產黨獨裁者,此後,外電常把毛澤東稱為獨裁者,《參考消息》同樣進行了原文照登。1989年的報紙也出現多次獨裁者字樣,但多是指向希特拉和斯大林,並無指向鄧小平,這是因為《參考消息》已經公開發行了,公開發行的報紙都要尊重中宣部的新聞規定,對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利或有損形象的外電都被割捨或屏蔽了。這正是典型的無新聞自由的「中國特色」。

來源:縱覽中國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906/44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