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伊利夏提:兩面三刀的中共御用文人 王蒙的驚人之語

作者:
長者說王蒙一點猶豫都沒有,立馬用維吾爾語也半開玩笑地回答說:「鐵伊普江老朋友,你可真好笑啊,你這不是在嘲笑我吧?你向我們漢人要自由,我們漢人自己都沒有獲得自由,都還是奴才,奴才能給你什麼呀,哪有什麼自由給你們呀!?你這不是問我們要我們所沒有的東西嗎?!你們得靠自己!」

今天看到胡錫進環球時報》就港人佔中投票突破70萬人而發表「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不抵13億人」報道文章;在感嘆胡錫進之流中國御用文人之無恥、無賴之餘,想起了另一位和維吾爾人有過交集,2009年7.5後自覺效力中共,不停在電台、報章發表有關維吾爾人談話,為中共獨裁統治、屠殺掠奪維吾爾人做辯護宣傳的另一位漢人作家!

這位作家就是在屠夫毛賊澤東發動的所謂『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中共貶黜,落難維吾爾人家園的王蒙!我本人對王蒙沒有太深的印象,讀過他的幾篇小說,知道他是個名作家,但也僅此而已。

據王蒙自己的電視談話,落難的王蒙在維吾爾人家園,因為維吾爾人的善良好客、熱情豪爽、平等待人而較輕鬆地度過了那段艱難時光。然而,從王蒙7.5後在中共電視、電台及報章上發表的有關維吾爾人談話看,王蒙不僅在倚仗其在維吾爾人當中的生活經歷昧心替共產黨的屠殺、掠奪維吾爾人政策作辯護;同時,他還在無恥地埋怨、指責維吾爾人對共產黨不知感恩;憑這點,不說王蒙忘恩負義,至少可以指責他沒有立場、胡說報道。

7.5後,看到王蒙第一次在香港鳳凰台發表有關維吾爾人談話時,我就想過要寫點什麼,斥責以下這位不知廉恥、好了傷疤忘了疼得中共御用文人好自為之。然而,一忙,時機錯過了;錯過了時機,再寫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但今天《環球時報》的文章,卻給予我機會使我一箭雙鵰,在同大家一同嘲弄《環球時報》胡錫進不知羞恥的同時,也趁機揭露一下王蒙這位倚老賣老無恥中共御用文人。因為胡錫進也和王蒙一樣,是個後起的兩面三刀中國御用文人,他也人前人後、台上台下說話做事不一樣。

胡錫進敢寫「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不抵13億人」的文章,但就是不敢寫讓13億中國人就任何一件中國公眾關心之事,也公投一下的文章!?然而,據我了解,在一些場合,胡錫進也人模人樣地說幾句人話,也曾博得過一些百姓的心;憑胡錫進的小聰明,他也知道如果讓13億中國人公投一下的結果會是什麼樣!

王蒙、胡錫進都是同類中國文人,為五斗米折腰,是中國兩面三刀作家;王蒙在維吾爾人面前說一種話,背後說另一種話;台上迎合中共主子,台下迎合百姓;王蒙、胡錫進之流的中國文人,他們既不想得罪主子,也不敢太過惹怒百姓。

今年在土耳其之旅中,我和一位現住土耳其,過去在東突厥斯坦『維吾爾自治區』文聯工作過的著名維吾爾作家交談,這位長者無意中談到了他和王蒙的一次碰面。

這位長者告訴我,大概是在80年代初的一個冬天早上,『維吾爾自治區』文聯的人都在外面正在清雪,他有事進入文聯大樓內。在走過著名維吾爾詩人鐵伊普江∙艾力尤夫(Teyipjan Eliyup)辦公室時,看到鐵伊普江∙艾力尤夫正和一位漢人模樣的人親切交談;鐵伊普江∙艾力尤夫看到辦公室外走過的這位長者,就跑出來喊他進入辦公室。

當這位長者進入鐵伊普江辦公室後,鐵伊普江指着坐在另一張椅子上的人、用維吾爾語介紹說:「來、來,認識一下,這位是中國著名作家王蒙。」長者說他當時好激動,王蒙畢竟是中國著名作家,而且在維吾爾文人當中也很有名氣,且很多維吾爾文人都把王蒙當作僅有的幾個可以信賴,且可以開誠佈公交流看法的漢人知識分子。

長者說他們三人的交談都是用維吾爾語進行的,王蒙的維吾爾語非常正宗。在交談中,鐵伊普江∙艾力尤夫突然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向王蒙發問道:「好朋友,你們漢人什麼時候走啊,什麼時候讓我們維吾爾人獲得自由?」

長者說王蒙一點猶豫都沒有,立馬用維吾爾語也半開玩笑地回答說:「鐵伊普江老朋友,你可真好笑啊,你這不是在嘲笑我吧?你向我們漢人要自由,我們漢人自己都沒有獲得自由,都還是奴才,奴才能給你什麼呀,哪有什麼自由給你們呀!?你這不是問我們要我們所沒有的東西嗎?!你們得靠自己!」

長者說當時聽完王蒙面帶真誠的坦率回答,他驚呆了;王蒙的回答斬釘截鐵,准且、恰到好處!雖然是以玩笑的口氣,卻真誠、直率,沒有虛假;不愧是中國著名的大作家!

長者說他確信那話是真正發自王蒙內心的,是王蒙的真誠表白!

然而當我們談到王蒙的今天,當我告訴了他王蒙自7.5後發表的幾次有關維吾爾人談話內容時;長者沉默了一會兒,說王蒙大概是老了,沒有了銳氣,想明哲保身吧。

為了不傷及長者對王蒙美好的印象,我也沒有再繼續此話題;只是自己在內心感到了一種深深的遺憾;看完王蒙鳳凰衛視談話後產生的那一股對王蒙的厭惡、憤恨,被一種深深的遺憾所替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博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625/40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