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的巨大經濟風險:全球對WTO的逐漸遠離

除非中國很快採取更多行動來促進世界貿易進一步自由化,否則全球貿易體系可能岌岌可危了。儘管中國已經欣然接受了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成員的義務,但其遲遲不願敦促降低貿易壁壘,這就把WTO作為世界貿易中央論壇和支點的未來置於險境。

2001年11月,中國獲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圖為時任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舉杯慶祝。

在不少談判陣線上都可以看出中國的這種不情願。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貿易部長們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以重啟陷入停滯的擴大WTO《信息技術產品協議》(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談判。該談判的目的是,通過免除更多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的關稅來增強這個極為成功的協議。而主要的障礙仍然是中國,中國雖是全球最大高科技產品貿易國,但很抵制擴大協議、把多種新產品囊括進來的做法。

這只是中國的猶疑妨礙貿易和投資進一步自由化的例子之一。另一個例子是,中國在十多年前承諾簽署WTO政府採購協議,但至今都未能履行。還有一個例子,中國至今都未與美國和歐盟締結雙邊投資協議,而這種協議可以擔綱全球急需的外商直接投資規定的模板。這些以及其他一些事務終於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速度都太慢了。

自從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很有建設性的WTO成員。中國總是很有禮貌和耐心,積極參與WTO事務。中國越來越遵守WTO規定,服從WTO裁決。除了一點以外,中國已經履行了作為WTO成員的所有義務,而這一點就是:展示出幫助維持WTO管理之下的全球交易系統的核心地位的領導力。

起初,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一個新成員,中國需要時間來學習如何在WTO之內展開工作。然而現在,中國已經登上了這個靠貿易連接起來的世界的最頂端。

伴隨強大經濟實力而來的是巨大的經濟責任。姑且承認,就像中國所說,數以億計的中國人仍深陷貧困,中國的人均收入仍低於秘魯。然而,中國經濟的規模和影響力已達到這樣一個水平,以致於如果沒有中國的完全參與和最終同意,WTO成員國希望就大量全球商業問題採取的多邊行動就不能成功實施,就像離不開美國、歐盟和其他多個國際貿易大國的參與一樣。

另外,中國還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從WTO成員國身份中受益更多。WTO制定了在國際貿易中禁止歧視的根本規則,如果沒有這樣的法律保護,中國在過去10年的經濟崛起中肯定會受到其他貿易國普遍的歧視對待。如果不是WTO成員國,中國現在無疑仍是這種歧視所針對的目標。

所以,中國應該為這樣一種現狀感到極大的憂慮:全球其他國家似乎越來越遠離WTO,並越來越多地轉向區域性及其他優惠性的貿易協議,而且這些協議大多都沒有包含中國。這些貿易協議可能會以鞏固WTO的構想制定,但卻可能以最終削弱WTO的方式達成,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風險。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全球對WTO的逐漸遠離可能使世界充斥着排他性和歧視性的貿易集團,而中國會被這些貿易集團排除在外。這種遠離將會持續下去,除非或者直到WTO成員國走到一起重新證明他們能夠達成降低貿易及投資壁壘的重大協議。如果沒有中國發揮更大的領導力,WTO將不會達成任何這樣的協議。

這個全球貿易體系的僵局使WTO可能面臨成員國從別處尋找辦法增加貿易和投資的局面。當然,應該為此承擔過錯的遠不止中國一方,其他各國同樣負有責任。不過,新具備的經濟影響力使中國處於一個得天獨厚的地位,能夠幫助證明,WTO去年12月份在峇里島成功達成的通過簡化清關程序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協議並不是徹底背離區域主義,而是為今後更大規模的全球貿易協定預做準備。

峇里島會議之後,出現了一些令人安心的跡象,顯示中國至少正考慮在貿易領域表現出更強的全球領導力。一個尤其令人鼓舞的跡象是,在1月份達沃斯論壇結束前的最後一刻,中國與美國、歐盟及其他一些WTO成員國一道發起了圍繞在WTO內取消環保產品關稅協議的談判。如果進展順利的話,這一動議有望催生一項全面、可持續的能源貿易協議。

中國還請求在WTO會議間歇在日內瓦與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一起參與圍繞一項擬議的國際服務貿易協議的談判。甚至還有人說中國請求與美國、日本等國一起就擬議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進行談判。中國參與這些協議的談判,可能幫助確保這些協議與WTO的規定保持一致,幫助催生包括WTO框架之下更多國家在內的最終的非歧視協議。

當前中國需要展示出這樣的領導力。但時間緊迫。WTO在峇里島的有限成功帶來的良好勢頭正在減弱。如果WTO主要成員國不很快顯示出真正的領導力,峇里島會議創造的機會將被錯過。

中國可以在信息技術領域做出更好的表現,進而邁出重要的第一步。中國由此獲得的信譽可能成為其加入當前服務協議談判的入場券。有中國參與的服務協議談判若取得突破性進展,則可能給停滯不前的多哈回合全球貿易談判注入新的活力。多哈回合談判有望帶來更大的繁榮,中國和世界各國都將獲益匪淺。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601/40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