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講話報導 味道咋就不對了?

—國內報道的習總講話為啥有點變味?

前兩天偶爾看到電視上正播出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發表演講的錄像,也不太長,就看完了。如果沒記錯,這還是除了習總在黨代會上所作報告之外,我唯一一次看完他在另外場合的講話錄像。對於一個研究時事政治的寫作者來說,這多少有些不合理。在西方,觀察領導人講話時的表情、肢體動作與輕重緩急的語調,甚至比研究那些千篇一律的文字內容還更有用。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研究」習慣,我邊看錄像邊觀察。

    觀察習總講話的過程中,我發現在闡述中國外交政策與國家發展時,他都能以平和、內斂與真誠的語氣表達出來,波瀾不驚卻很有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與此同時,我也產生了一個疑問:這篇講話我不是剛剛在國內新聞網站上看過?當時為啥沒有觀看錄像時的感覺?

    這事引起了我的警覺,於是翻看了國內幾個大網站播發的第一篇有關習總在法國、德國的演講報道,同時找到了兩場演講的錄像,這一對照,就發現了一些問題。

    總結習近平這次歐洲之行的幾個我感興趣的講話重點大致如下:一,中國奉行和平發展道路,崛起中的中國將努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以往強國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二,強調了同周邊國家搞好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甚至「韜光養晦」絕不是權宜之計;三,中國的改革開放將會持續,頂層設計的「路線圖」已經有了;四,不搞事,但也不怕事,「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習總還以通俗而很有說服力的句型強調: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被實踐證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當我把幾次的講話錄像同國內新聞對講話第一時間的文字報道對照後,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國內官方發佈的新聞往往強調的是習老大講話中比較「強硬的部分」,尤其喜歡以比較強硬的句子作為新聞標題,也會把一些看似「威脅」的語句放進導讀。可如果看完講話錄像,就不難發現,和平與合作是習近平始終強調的重點,幾乎佔到任何講話的五分之四的內容還要多。這種對原來講話報道的微妙而關鍵的「變味」,是內外有別,有意為之?還是我們媒體長期形成的固定風格使然?

    以我在海外生活與工作的經驗,習總對外國人的講話是有針對性,也很有說服力的,因此得到普遍好評與尊重,可外國人不是只聽習近平的演講,也不會忘記觀察中國官媒態度與網絡輿情啊。

    如果打開中國的官方電視與各大新聞網站,幾乎大部分的官媒在高呼現在強大了不用再「韜光養晦」;與鄰居國家的一點小小漁業糾紛,也都能毫無例外地上到頭版頭條,為民族主義打雞血似的,充斥中央台國際節目的是要給周邊國家一些教訓;原本沒有變成熱點的的領土糾紛,在購買、改裝了一艘烏克蘭廢棄的航空母艦後就突然變得炙手可熱,今晚不奪回來就難以安眠一樣……你讓人家如何相信你這是和平發展?

    對這些媒體培養出來的觀眾來說,習總的講話他們肯定不愛看。於是,習總的講話在國內推出時,也要「包裝」一下,弄上咄咄逼人的標題才能吸引眼球?其實我倒認為,習總的講話不應只針對歐洲人與外國人,最應該聽的反而是中國人自己。

    中國沒有向外擴張的基因,中國的文明也是以和為貴,正因如此,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都在擴張與被擴張中一一滅絕,而中華文明反而成了唯一的倖存者,懦弱乎,強大乎,一目了然。可是,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與殖民擴展時代的到來,把世界大趨勢變成了擴張與戰爭。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中華文明一下子暴露了固有的不足,弱不禁風,積弱百年而無所適從,一些人開始反思是該當「狼」還是「羊」,希望睡獅醒來後能向世界發出「獅子吼」。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經過百年擴張,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與之後進一步的全球化、民主化與市場化,以及確保互相摧毀的核子武器的誕生,世界歷經劫難後終於走上了以和平為主的大道,正如習近平在德國演講時指出的:「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什麼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

    習總這代領導人對世界潮流,對中國歷史、現狀與未來要走的路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中國的和平發展甚至當初提出的「韜光養晦」都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不是因為弱了就「韜光養晦」,就臥薪嘗膽,強大了就開始張牙舞爪。如果一百年前那樣做還說得過去,那麼當今還抱着百年前的心態,別說你強大了會被人滅,也許壓根兒就沒有強大的機會。

    當然,對照國內的文字報道與眼前的錄像,我認為「變味」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習近平屬於比較有性格的領導人,講話的內容不只是靠文字,也是靠他的演講風格與肢體語言來傳遞的。這些可以增強文字感染力的豐富內容到了國內千篇一律的官方媒體上,就自然顯得乾巴了。為什麼西方有性格的領導人動不動就針對一些並不大的事件發表視頻演講,接受電視採訪,這樣做顯然可以傳遞更豐富的信息,獲得更加廣泛的理解與認同。

    有鑑於媒體報道後的「變味」,我建議多搞一些習總等領導人活動和講話的視頻,在官媒那些寫手遠遠沒有學到老楊頭的文字功夫前,這有利於增強國人對領導人的理解,對政策的支持。

    楊恆均2014.4.1愚人節傾情之作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香港黨媒鳳凰網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403/38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