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大陸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獲得國務院批覆,此舉意味着在全國範圍內防治地面沉降已被提上日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指出,目前中國大陸遭受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全國累計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地區達到7.9萬平方公里,並有進一步擴大趨勢。目前地面沉降主要有三大重點片區,分別為長江三角洲地區、華北平原、汾渭盆地。由於地面沉降,有的城市甚至被預言會在幾十年後消失。
據大陸國土資源部通報,除中國最大的城市的上海外,全國還有超過50座城市面臨地面沉降的威脅。情況尤其嚴重的是北京、天津、杭州和西安。長江三角洲、汾渭盆地和華北平原地區形勢嚴峻。
引起地面沉降除氣候原因,如海平面上升之外,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石油及天然氣的過度開採。
上海在沉沒
目前,已經有人把上海與傳說中沉沒的文明大陸「亞特蘭蒂斯」相提並論。
德國之聲中文網說,人口超過1600萬的上海真的面臨着嚴峻問題。今年2月,上海陸家嘴在建的當地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施工工地附近出現一條八米長的裂縫。根據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的測量,整座城市正在以平均每年7毫米的速度沉降。
據《財新》雜誌報導,從1965年至今,上海的地面已經下沉了110毫米。儘管如此,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還是一幢接一幢地拔地而起。今天,上海的地平面已經比100年前降低了大約三米。上海,這座「海上的城市」中的上千萬居民,開始為自己的生存安全擔憂。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上海的沉降與摩天大樓的建設相聯繫。
華聲在線說,2003年,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曾經對上海的高層建築與多層建築密集區進行了沉降監測。其中陸家嘴為上海金融貿易區,摩天大樓林立;而中原則是上海大型多層住宅區。在八十~九十年代,陸家嘴新增的551萬平方米建築中,高層建築佔了357萬平方米,高度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築有24棟;而中原地區新增面積為435萬平方米,高層建築僅有57萬平方米。
然而,監測數據卻大相逕庭,相比陸家嘴12.56mm/年的沉降速率,中原地區竟然是15.14mm/年。雖然摩天大樓的數量遠遠不及,中原下沉速度卻超過了陸家嘴。
由於摩天大樓本身荷重巨大,對基礎要求很高,因此摩天大樓與一般樓房採用的基礎施工形式明顯不同,摩天大樓以樁基礎為主,且大多採用長樁或超長樁,而普通樓房則一般採用天然地基或人工複合地基,所以就地基來看,摩天大樓比普通房屋要「硬」很多。
此外,通常摩天大樓都會採取深挖大基坑的方式,挖掉的土方量一般超出高樓本身的重量。如果要打個比方,就是「放」上的建築要比「拿」走的土方輕得多。
兩相結合,讓摩天大樓在下沉速度方面反而控制得比普通樓房更好。
中國50多個城市地面在沉降
悄無聲息的沉降帶來的危害卻是可以驚天動地的。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副院長張作辰說,地面沉降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泛:導致地面高層降低;造成城市排水系統變形失效,防汛能力下降;不均勻的沉降會使地表建築物的地基下沉、基礎開裂;造成地下建築向水井、油井的傾斜,甚至拉裂毀壞;破壞線狀工程如鐵路、輸水輸油管線、橋樑、通訊線路等。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區總共沉降了1.69米。同濟大學教授、地質學家汪品先曾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按1965年的下陷速度而不加控制的話,上海在1999年已經沉沒入海了。」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所長郭坤一經過4年調查,發出警告:按照現在的速度,到2050年,海平面將會上升40厘米至70厘米,長江三角地區可能就此桑田變滄海。
隨着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和地面沉降,一個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區已在華北地區形成。
河北滄州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地面平均沉降了2.4米,屬於中國地面沉降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滄州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病房原是一座三層小樓,由於地面沉降變成了兩層小樓,底下一層變成了地下室。
北京市經過數十年的超采,現在已處於一個2,65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大漏斗上,被列入地面下沉城市之一。
官方資料顯示,天津市區下沉已經達到2米,而塘沽下沉達到3米,華北平原每年下沉面積平均需要10萬立方米的土才能填平。
由於地面沉降,矗立於古都西安的唐代建築大雁塔傾斜已達上千毫米。
據大陸地質調查局等部門評估,幾十年來,長江三角地區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經濟損失共計3150億元;華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04.42億元,間接經濟損失2923.86億元。
地下水超采是主因
雖然某些天然因素可以造成地面沉降,但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還是人為的:地下水、石油、天然氣、地熱等資源的過度開採;城市建築;重大工程造成地基土體發生緩慢變形。
德國聯邦地質學和原材料研究所(BGR)的屈恩(Friedrich Kuehn)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改變地下水的利用方式,也就是按照自然補給的量來取用地下水。德國所有的城市都必須遵守這一規則,也就是說,取用的地下水必須能夠通過自然的水循環得到等量的補給。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的研究也表明,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有七成要歸因於城市地下水的過分開採,而其餘三成則來自高層建築和重大工程項目本身的影響。
據大陸官方通報顯示,華北地下水超采達120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個白洋淀的水量。「事實上,真實的情況可能更嚴重。」據不願透露姓名的一位專家介紹說,華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計已近2000億立方米。數十年來,華北農業為了應付「南糧北調」快速發展農業,其背後卻是200萬口機井對地下水的掠奪性開採,使華北出現了生態惡化,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地面沉降,一個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區已在華北形成。如果依靠自然循環來補充這些地下水,有專家測算,需要上萬年。
2008年,地下水約佔北京市用水量的65%,平均每年地下水開採量維持在25億立方米以上,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據業內人士表示,北京去年用水36個億,其中20多個億來自地下水,剩下的10多個億是地表水。
另一組數字顯示,北京10多年來超采的地下水超過56億立方米,相當於抽乾了2,800個頤和園昆明湖。目前,北京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區。
海河流域與中國其他6大江河相比,水資源量減少最為明顯。1956年以來,流域年均降雨量呈逐年減少趨勢。20世紀90年代與50年代相比,年均入海量減少72%,1980年到2003年,除1996年發生洪水外,幾乎沒有河水入海。專家說,在漏斗區域內,由於地下水減少,引起大面積地面沉降。
據中國環境網絡報導,由於近年來黃河水量驟減,寧夏為應急打井4000多眼,造成寧夏平原地下水位飛速下降,導致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積和深度逐年增加,形成了以西夏區為中心、面積449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
中國以及世界上主要沉降區的資料都證實,過量開採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中國655個城市中,有400多個是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的。目前北方城市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以及33%的農業灌溉都是主要依靠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