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8成建築存在滲漏 成隱形「癌症」

     北京2月22日電日前,全國多地發生因地下管網滲漏,造成泥沙流失致地面塌陷的事故。2月20日,全國政協委員調研地下滲漏與建築安全時透露,目前中國建築工程滲漏率高達80%。而隨着經濟的發展,滲漏開始從衛生間、地下室、外牆等逐步蔓延到了包括地鐵、高橋、橋樑、垃圾填埋、大壩等在內的許多工程領域。

  2月16日下午,北京朝陽區甜水園街與水碓子中街交叉處地面突然塌陷,出現一個直徑6米天坑,該事故再次將地下滲漏的話題引到公眾視線。

  「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大力開發地下空間工程——地鐵、停車場、商場、隧道、綜合管廊、體育場等,但是這些建築卻不同程度地受到地下滲漏的威脅。」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在調研時向人民網記者介紹。

  滲漏,尤其是建築地下防水工程的滲漏,甚至被稱作建築的「癌症」。北京龍陽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向認為,滲漏意味着地下混凝土結構可能存有缺陷,如酥鬆、孔洞、貫通裂縫等等。在地下水的侵蝕下,隨着時間的累積,這些缺陷會逐漸擴大,導致鋼筋鏽蝕、混凝土劣化等一系列問題,損傷建築結構,引發建築形態改變,危害建築安全。

  王偉將建築工程比喻為一棵樹,地下工程比喻為樹的根,「根爛了,樹會怎樣?」北京市政府專業顧問、著名工程專家楊嗣信教授更是指出,「建築地下防水對於建築安全的重要程度,僅次於建築結構。」

  在調研會上楊嗣信介紹,根據對國內建築事故的調查,70%以上的公用、民用建築物事故來自屋面和外牆滲漏,特別是劇場、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設施,80%以上都出現過滲漏事故;80%以上的地鐵、隧道及市政工程都曾出現因混凝土開裂而導致的工程滲漏事故。

  實際上,現在建築工程的防水材料和技術水平越來越高,驗收合格率越來越高,但使用中的滲漏率卻也越來越高,怎樣解決這樣尷尬的「三高」?

  王偉指出,建築地下防水既然是系統工程,企業就要打破獨立作業的傳統模式,拋棄長久以來形成的過度依賴「材料」的思維,融入到整個防水關聯關係中。從「被動防水」轉換為「主動防水」,從源頭做起,在勘探、設計、防水混凝土生產與施工、防水材料供應與施工、細部構造、後期維護的關聯過程中,通過管理鏈條環環相扣,把防水的理念貫徹始終。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國青年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222/37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