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央企中冶紙業47億貸款違約 揭開中國金融崩潰大幕

即使央行放水,天量放水,也無濟於事了,企業已經被掏空,死掉了,給一個死人打強心針是無用的。即便放水,銀行也不可能不要那47億貸款。更重要的是央行目前不僅不放水,還準備抽水收縮流動性。

在討債幾近一年無果後,在北京市銀行業協會(下稱北京銀協)的指導下,農行北京分行、交行北京分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等9家銀行決定拿起手中所剩不多的武器,向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冶紙業」)和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誠通集團」)開火。

經濟觀察報獲悉,2013年12月13日,北京銀協向會員單位及有關部門印發了《關於對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及關聯企業採取維權措施的通知》,對中冶紙業及關聯公司採取:內部通報、停止辦理融資業務,停止開立新的銀行賬戶,對已開立的銀行賬戶停止辦理對外支付,但不包括支付工資、養老保險、公積金、醫療保險、稅收、還貸款本息;向中國銀行業協會和其他省市銀行業協會通報進行聯合維權的措施。上述措施從2013年12月20日開始執行。「啟動行業的維權措施,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需要協會按程序進行嚴格的審議才能對外實施。」北京銀協秘書處副秘書長王鋼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2013年3月初,中冶紙業帶着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冶科工」)為它準備的48億元「嫁妝」以央企內部整合的方式,整體被劃轉至誠通集團旗下,當時中冶紙業本部及下屬公司背負130.36億元的債務,但讓所有債權銀行都奇怪的是,在中冶科工與誠通集團簽署的《無償劃轉協議》當中,對中冶紙業的信用貸款等債務如何解決隻字未提。而在隨後的事件進展中,銀行方面對於48億用作何處亦不知曉。

截至2013年12月20日,中冶紙業集團本部對農行北京市分行、交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民生銀行總行營業部、光大銀行北京分行、平安銀行北京分行、渤海銀行北京分行、寧波銀行、北京分行、江蘇銀行北京分行10家債權銀行共有近47.01億元債務。

討債銀行方面反映,重組後,中冶紙業後續經營發展方案遲遲未公佈,導致相關單位和管理人員沒有及時推出改善中冶紙業經營管理狀況的舉措。中冶紙業旗下子公司上海貿易公司資金鍊斷裂,美利漿紙、銀河紙業、崍山紙業三家核心製造型企業停產,導致供應商討債,員工維權請願。

這家公司已經是空殼,沒有可抵押可拍賣的資產。

其實早在去年4月份就有多家債權銀行向北京市西城區法院提起針對中冶紙業的訴訟,試圖查封中冶紙業的有效資產。但是這些銀行發現,其持有的美利股份8000多萬股、銀河紙業和中冶美利漿紙全部股權已經被中國誠通質押或者申請凍結,這些銀行對這部分股權只能輪候保全。也就是

北京銀協與誠通集團最近的一次接觸是在2014年1月13日,另一位北京銀協人士說:「我們從這次接觸中,讀出城通集團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它想了解債權銀行對他最近一次提出的金融債務重組方案是什麼樣的看法;另外希望協會能組織相關債權銀行統一一下意見,也希望能夠協會能代表債權銀行提出怎樣解決這個債務問題。」

2014年1月13日,北京市銀行業協會針對此方案再一次召開會議,會議上各行統一要求對中冶科工啟動維權措施。某銀行人士向記者闡述「中冶紙業在中冶科工集團手裏造成那麼大的損失,之後直接轉給誠通集團,其實誠通集團也是很不願意的,中冶科工在這個事件中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這些原本以為萬無一失的央企貸款,鐵定是要違約了,並且這只是千萬起違約事件爆發潮的一個極小的前奏。應該說這家企業只是貌似央企,實際不是。這家企業只是千萬個殭屍企業中的一個,它原本就是一個被掏空的空殼,但被華麗地包裝了後依靠銀行貸款每天過着快樂逍遙的開心日子。最後殭屍企業發現繼續借貸的成本太高,如果繼續借高利貸,會很快被貸款利息壓死,不如華麗轉身,企業負責人移民海外繼續過風流快活的日子,留給大陸一地雞毛。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周彥武的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121/36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