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哪來這麼多錢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捐1200萬

得知大叢村的現狀後,我國著名學者、改革理論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先生非常震撼,決定把退休後在海南工作13年的報酬1200餘萬元拿出來支援大叢村建設,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環境,脫貧致富。經過將近2年多的施工建設,大叢新村新建落成,並於12月28日正式完成搬遷。

2013年12月28日,瓊中最落後、最貧困的偏遠山村———大叢村實現整體搬遷,全村30戶村民集體告別棚屋,住進嶄新的現代化別墅。同時,關乎大叢村未來發展的三個重要項目———文明生態村、瓊中吊羅山瑞金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叢村客棧正式在大叢新村掛牌。這標誌着這個原始黎村終於告別一窮二白的歷史,正式踏上一條充滿希望的致富新路。

告別棚屋住別墅

青山腳下,綠水之上,15棟精裝別墅櫛比鱗次,30戶黎族村民喜笑顏開。屋頂上甘工鳥振翅欲飛,房檐下大力神栩栩如生,新居內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在喜慶的鞭炮聲中,附近十里八村的黎族、苗族同胞身着節日的盛裝歡聚在一起,專程趕來見證、慶賀大叢村喜遷新居這一盛事。這是12月28日記者在大叢新村見到的一番風景。

看到這一切,大叢村村民李燕宛如置身夢境。直到看到自己的老公黃家榮在房屋贈送租賃移交協議上簽字,直到自己拿到鑰匙親手打開新房的門,她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誠然,如果你見過隔河相望的大叢舊村的模樣,你也許會和她一樣難以置信。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

大叢村位於吊羅山鄉響土村委會,村莊沿河而建,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村舍多是竹木結構的棚屋,幾乎沒有「不透風的牆」。每逢雨季來臨,泛濫的河水就會將村莊淹沒。住了三代人的老房子,歷經百年風雨,早已破敗不堪。大叢村山多田地少、交通不便,村民的收入極低。據統計,2012年大叢村年人均純收入只有950元。

得知大叢村的現狀後,我國著名學者、改革理論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先生非常震撼,決定把退休後在海南工作13年的報酬1200餘萬元拿出來支援大叢村建設,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環境,脫貧致富。經過將近2年多的施工建設,大叢新村新建落成,並於12月28日正式完成搬遷。

致富新路「三步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援建大叢村的過程中,周瑞金認為,僅改變村民們的居住環境是遠遠不夠的。通過研究分析,周瑞金提出了一個將大叢村村民改造成為新農民的「三步走」計劃。

「三步走」計劃具體為:第一步,以最快的速度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大力發展經濟,造就一個新農村;第二步,通過走新的合作經營道路,到2015年使村民的經濟收入大幅翻番;第三步,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待村民的接待能力、服務能力等整體提高後,在大叢村發展旅遊業。

「三步走」計劃大致的思路大致如下:一是組建團隊,成立「物業管理組」和「經營管理組」,把大叢村建設成富美鄉村,成為新型3A級旅遊景區;二是通過與村民簽訂房屋「租贈協議」,約束村民行為,有效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三是通過「政府+企業+農村+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入第三產業,帶動第一產業發展;四是以家庭承包為基礎,以合作經濟為載體,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謀發展。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中國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102/36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