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近百萬中國人湧向長壽鄉 然後,被污染了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我們在節目中帶大家去到了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這裏長壽老人比例很高,全縣27萬人中,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有82人。巴馬也因此被譽為長壽之鄉。

上百萬的遊客、養生者來到巴馬尋找「長壽密碼」。大量人口的湧入在不同方面考驗和衝擊着巴馬的承載力。建設混亂、環境污染、配套不足等問題也開始顯現。長壽之鄉巴馬如何「長壽」?

108歲的黃媽干身體健康,坐在自家屋子裏,每天都有來到巴馬長壽村的遊客來探望。

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有不少養生者都固定來到巴馬長住上一段時間,成了巴馬的「候鳥人」。向他們詢問巴馬的情況,很多人都會用到一個詞,神奇。而有些說法則神得有點懸:

到這來不用吃藥就好了,糖尿病在這呆了兩年就好了。不打針不吃藥。

高血糖,那你就來吧,絕對好,糖尿病到這兒效果最好。

小分子的水對身體對消化對氣管各方面都好。沒開,就喝,挺好,等開了以後就把礦物質都給破壞了。

「來這不用是要能治病」、「泉水河水生喝效果好」、「要到百魔洞裏吸收地磁,到天坑呼吸負氧離子」……諸如此類的說法還有不少,也因此來到巴馬的養生者中有不少人是來養病的。

巴馬甲篆鄉坡月村村支書黃大尚:「來到這裏的,有些是高血壓的,糖尿病的,各種的病類都有,有些有癌症的,還是來到這裏。坡月村的水不可能治你的癌症的,我們這兒適合養生的。」

對此,巴馬縣旅遊局局長黃燕飛也表示,巴馬打出養生的品牌,但流傳的一些所謂的「長壽密碼」太離奇了:「巴馬是挺神的,但是別離奇。一開始我們就打養生牌。我們就是說,巴馬的長壽老人,長壽是水空氣陽光地磁,還有一個心態。」

此外,商販也打起了治病養生牌。酒水、食品、泡腳的瑤藥,都打上了長壽的標籤。其中很多東西就連當地人以前都沒見過,難分真假。

黃大尚:泡腳啊這些都是去年才有,這個包括我,真假之分我都不知道。

記者:不是咱們村的傳統嗎?

黃大尚:不是我們這裏的傳統,這些都是用巴馬的名號來做的。

看來,長壽不是用這些藥泡腳泡出來的。記者採訪發現,這些「傳說」有人信,也有候鳥人持保留態度。不論長壽之鄉的長壽密碼是什麼,有一點大家普遍認可也感受得到,那就是巴馬的自然環境。

但是,遊客和候鳥人的到來,也在不同方面考驗和衝擊着巴馬的承載力。環境污染、配套不足等問題也開始顯現。那麼,長壽之鄉巴馬怎麼讓自己更長壽呢?

巴馬縣旅遊局數據顯示,預計今年1到11月,巴馬全縣接待遊客258.96萬人次。而這個數字在2006年的時候還只有11萬。

旅遊發展了,當地村民收入也提高了。坡月村村支書黃大尚:「這兩年,坡月村,外地人來了以後,坡月村的收入是比較多。現在統計來說我們這裏,每年人均5000到6000左右,以前就是2000多。」

人多起來,高樓拔地而起,水卻沒有以前乾淨了。盤陽河是巴馬人的母親河。村民說以前河水能直接喝,現在不敢了,村民:「看着乾淨,仔細看上面有層油。那時候我們這邊沒開發的時候,河裏面的水我們直接喝,渴了就喝。房子也多了,人也多了,什麼東西都往河裏面排。」

黃大尚表示,旅遊給當地帶來了經濟效益,但當地配套設施跟不上,環境問題等等開始顯現,今年,垃圾中轉站和污水處理廠建設才提上日程。

黃大尚:帶來的經濟收入這方面是好的,但是不好的是基礎設施跟不上。一個是污水處理,一個是垃圾中轉站。

記者:動工了嗎?

黃大尚:垃圾中轉站是動工了。

記者:那污水處理廠呢?

黃大尚:還沒有。

在採訪中,對於巴馬發展中顯現出的問題,住建局、環保局、旅遊局都表示沒想到巴馬發展這麼快。

巴馬縣環保局副局長李正寬表示,旅遊給巴馬帶了的環境壓力很大:「我們也沒想到巴馬發展的這麼快,一下子那麼多高樓大廈建起來。我們也是發覺遊客帶來的環境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從2006年巴馬開發旅遊,到現在,7年過去了,巴馬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中轉站終於開始建設。

旅遊局局長黃燕飛表示,因為合理規劃滯後,一些問題顯現了才治理:「遊客進來我們這邊的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就滯後。在還沒有能夠科學及時的合理佈局和規劃的情況下,由於受市場的利益驅動,周邊群眾和來巴馬的投資商盲目的在建房子啊。我們發現以後也是治理和整改。」

今年,廣西提出構建以桂林、北部灣、巴馬為核心的國際旅遊「金三角」。黃燕飛坦言,巴馬是國家級貧困縣,基礎設施起點低:「在這麼一個國定貧苦縣的情況下發展旅遊業就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海陸空整個交通網絡巴馬還沒佈局好。巴馬沒有高速路也沒有鐵路。對旅遊業的發展和轉型提質可以說是一個瓶頸。」

不論基礎設施條件如何,作為坡月村的村支書黃大尚觀點簡單且明確,那就是現在村里必須發展旅遊:「現在基本上坡月村都是失地農民了,一點地都沒有了,那麼現在農民的生活,必須靠外地人來住,哪一戶沒有外地人來住,哪一戶生活條件差得多。」

對此,黃燕飛表示,旅遊項目的開發必須帶動當地村民致富:「企業進來,大的項目落地,那麼這個項目所輻射到的村屯必須和我的農戶捆綁發展,共同富裕。不能說企業上來了,這邊都很好很漂亮了,遊客也有了,有收益了,我們群眾在這邊,還是非常貧困。這個現象我們是不允許出現的。」

在昨天召開的2013廣西全區經濟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提出,巴馬開發,要先想好什麼不能做:「巴馬的開發,要反過來換一個思路。我們說一個地方的開發,談項目引起項目搞投資搞建設。但是巴馬要反過來。你先想好什麼東西不能做,向社會公示出來。比如盤陽河流域,造成河流污染的不能做。盤陽河流域原則上不要做商品房,你現在搞不清你的承載力有多大。」

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也特別提到了巴馬的發展,他說,不要想着巴馬能帶來多少GDP,不能急功近利:「巴馬為什麼長壽,就是因為過去這個地方山水好,空氣好,有沒有地磁這不清楚。老百姓人煙稀少生活簡單。現在如果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房子,污水橫流。那你長壽最核心的東西就沒有了。」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國廣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227/35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