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三中全會後 習李中央和地方諸侯惡鬥登場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共官媒於11月15日公佈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此前各界猜測的關於土地、司法、財稅、國企等方面的改革內容敲定,寫入三中《決定》。由於各項改革內容都與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財路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外媒分析認為,此次改革引發了巨大的權利和財富轉移,不但觸及到江系集團的核心利益,兩大陣營短兵相接,而且習近平領導的中央政府和地方諸侯惡鬥也將登場。

剛剛過去的三中全會,是習李上台站穩腳跟之後,第一次最高權力部門全面政策規劃宣示。對於面對種種危機的中共政權,三中全會相關問題的決定,成為外界注目的焦點。11月12日閉幕的三中公報顯示,三中全會成立了二個新的機構,分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15日官媒公佈的《決定》涵蓋了各方面的60條改革部署。

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認為,習近平、李克強通過這二個新的機制,處境將不同於他們前任胡溫陣營,他們從江派手中、從權貴利益集團手中,從地方政府等手中重新將權力收回集中,然後再通過其政策進行從新分配,想成為握有實權的領導人,此舉成為他們與江派和地方勢力爭鬥的焦點。因此,除了「習江鬥」的進一步白熱化之外,習中央與地方諸侯的惡鬥也將很快登場。

觀察家:強大的地方諸侯已經成為習近平改革障礙

11月12日,三中全會閉幕當天,日本英文媒體《外交官》網刊刊登該刊副主編凱克(Zachary Keck)的文章稱,習近平上台一年多以來的許多施政措施都在試圖建立壓制地方諸侯的更大權威。而且事實上,地方政府也已經成為習近平領導的黨中央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礙之一。

文章說,在過去的一年來,習近平為了對付地方諸侯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不但加強了中央書記處及國務院的權力,同時上任後,通過人事調動對各省市政壇重新洗牌,今年初以來,新委任的22名省長中,有半數是從北京中央空降到地方,防止他們盤踞一方,形成地方勢力。

此外,還通過王岐山掌管的中紀委高調反腐,派遣中紀委巡視組到各地監察地方幹部。習近平還帶頭前往河北調研,下令各地政府召開自我批評會議等等。

文章作者還說,習近平和李克強都明白,地方諸侯的割據紛爭將影響到未來中國經濟改革的範圍和程度。如李克強倡導的城鎮化,涉及到的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等都嚴重衝擊着地方諸侯的既得利益,而遭遇強烈反對。

此外,掌握在地方政府手裏的大量國企、為追求政績而過度投資帶來的巨額地方債務等等都成為習中央改革的一道道障礙。

作者用「山高皇帝遠」來形容習中央與地方諸侯可能在這場廝殺中的艱難。

習近平全面集權引地方諸侯恐慌

目前,中共執政合法性受到空前質疑,民怨沖天,在種種無法調和的社會危機面前,習陣營為了自救而試圖推行各種改革措施,而這一切的前提則是牢牢把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新華社消息,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會議上,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這是最近20年來,首次由中共中央總書記來向中央委員會做相關文件的說明,規格超越以往。

香港親共媒體大公網認為,由習近平擔當說明者,意味着習近平本人將親自擔當統攝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在改革工作中,習近平將具有權威和主導權。

外界聚焦,如果習在集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於一身後,再兼任國安委主任和全面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那就將五大職權集於一身,而且重大決策經由國安會拍板,毋須再經中央政治局舉手表決,此舉大大削弱了政治局常委會的作用。

外界分析,胡溫在位時曾被江派多數常委箝制,以致陷入「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習近平集權是在吸取胡錦濤的教訓。

按照慣例,三中全會一般是出台經濟政策的會議。而會議後,行政體制上的兩大新機構先於經濟政策出台,徹底打破了原先的體制,已經引發了中共內部動盪。有基層官員稱,這次的三中全會在內部會引發全面的變動,現在大家都在觀望,都覺得恐慌。

三中全會後中紀委對地方「全覆蓋」

11月13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第二天,王岐山主持召開中央紀委常委會議。會議稱,三中全會對「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提出新要求,將制定全面落實中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的指導意見,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做到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全覆蓋。

此前,今年5月和10月中紀委派出兩輪的中央巡視組,分別對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廣東、雲南、江西、湖北、內蒙古、貴州、重慶等省市及部委進行派駐巡視。

早就有海外的評論稱,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早已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政壇「鐵三角」。李克強要保中國經濟不崩潰,就必須搞改革。改革就要觸動既得利益者,沒有習近平的整風和王岐山的反腐,李克強的經濟改革就更難進行下去。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雙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116/34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