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中國古代最具才情十大帝王

中國古代的眾多皇帝中,有些人適合作才子,並不適合當皇上。本文選出十位最具才情的皇帝,和各位看官「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NO.1南唐後主

先不寫他的名字。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膾炙人口。他最後因為他最出名的一首詞而丟了性命。沒錯,他就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主人公,南唐後主,李煜。

不管文學修養如何,只要讀過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恐怕未有不為之動容的。鮮少有詩詞能像虞美人這樣,把作者如此鮮活地帶進讀者的腦海里,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此真實。

因為這首詞,忘卻了他的諸般不是,甚至國破家亡也可以原諒。他信手拈來的文字,胡亂地組合了一下,就把心中的苦悶一古腦地訴說了出來。他很天真地,很認真地想着故國的樓閣,他絕對沒有捲土重來的勇氣,甚至想也沒想過。他只是個詩人,只會聽天由命。他不懂政治,他之所以想念他的國家,是因為他懷念那裏的自由,而此刻他卻像籠中鳥一樣,呆滯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任羽毛漸漸脫落。

李煜是個徹頭徹尾的弱者,政治頭腦幾乎等同與一個三歲頑童。宋朝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還幻想着太祖仁慈,賜他一塊安隅之地。後來作了俘虜,最寵愛的小周后屢屢被太宗強留宮中,他既不敢怒,更不敢言,只是欲哭無淚。甚至連思念故鄉也不允許,那心中的惆悵,是何等的悽慘?如此,讀者再讀那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心中可有感慨?

清沈雄在《古今詞話》中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正是李煜國破家亡的命運,才塑造了他文壇宗師的地位,其後的宋詞無不受他的影響。至於其清新工麗之言,更是空前絕後,可以說,以是絕唱了。再品一首……《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NO.2宋徽宗趙佶

趙佶·《芙蓉錦雞圖》

太祖趙匡胤恐怕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戎馬一生打下來的基業,最後卻被「幾塊石頭(花石綱),幾個盜匪(農民起義),一次偷獵(金滅遼,然後趁勢南下)」就輸了個精光。

和陳後主一樣,趙佶同樣享受了皇帝可以得到的所有享受。不同的是,趙佶自幼聰明,心地也算善良,知道百姓疾苦,多少也有幾分家國社稷之念,最後被金國俘了去,也不至於狼心狗肺地忘了故國之思。

從陳後主,到宋徽宗,無不是帝制的悲劇,本來可以流芳百世的人物,結果卻遺臭萬年。後人對他們除了嘲諷外,多是同情,不像桀紂那樣,一昧地批評,原因就是愛才之心,人皆有之,不忍,不願。

宋徽宗當了二十五年皇帝,正是宋朝到了積貧積弱極點的時候,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民變時有發生。天朝氣數已盡,本來就在苟延殘喘了,經「花石綱」那麼一鬧,再加上小人當政,更加劇了滅亡速度。

《水滸傳》中說他「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在治國上,他昏庸腐朽,重用奸邪,實屬庸碌之才;在外交上,他軟弱無能,屈辱忍讓,最後當了俘虜;在生活上,他揮霍無度,窮奢極欲,他篤信神靈,多次向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光問道,以求長生不老之術,還自號為「教主道君皇帝」。身為國君,還偷雞摸狗,從皇宮挖了一條地道直通妓院,去私會名妓李師師。宋徽宗還喜歡踢球,愛好古玩玉器等等。」《水滸傳》雖然是小說,但其所述大多有跡可尋。

如果不是後來被囚在黑龍江,恐怕趙佶死也不會明白做皇帝的責任。前半生極盡奢侈,後半生又極度潦倒,狼狽,巨大的反差讓這個曾經風流皇帝精神徹底崩潰,終於在九年後客死他鄉了。初被葬在河南,後來宋金簽訂協議後被運回杭州,諡號,「徽宗」。

歷史上很多有才情的皇帝,大多只表現在一時的風流上,如陳叔寶,乾隆等,對於文學,藝術的後世影響並不長遠。像曹丕之於文學批評,唐玄宗之於曲藝,宋徽宗之於畫院,都是有深遠影響的,直至今日仍是如此。文學和藝術的生命力就表現在這個方面,不追求一時的轟動,而在於經久不息,為世人接受。

趙佶在政治上確實碌碌無為,昏庸不堪,但是他的文學成就卻非常驚人。中國歷史上美術學院的最早雛形便是趙佶主導成立的畫院,他自己還發明了「瘦金體」書法,在書壇上獨樹一幟,小有地位。至於書畫作品,更在香港歐洲的拍賣行上創下了華人作品之最。

「卿本佳人,奈何為帝?」

NO.3陳後主陳叔寶

陳叔寶畫像

歷史上有兩個煬帝,一個是楊廣,一個就是陳叔寶。後者的諡號是隋煬帝給的,只不過後來的史學家是唐朝的筆桿子,刻意讓隋煬帝難堪,於是天下便多知道隋煬帝,而少有人知陳煬帝了。

歷史就是奇怪,有的人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弒兄殺父的事經常發生,有的人卻把皇位當成副業來經營,於是歷史便多了許多惋惜,也多幾分無奈。陳叔寶便是這樣一人。自幼長於婦人之手,不知天下大勢,更不知所承之責。隋軍兵臨城下時,告急文書未曾開拆就被丟在床下,甚至忘卻了一個皇帝起碼的尊嚴,所以當隋軍殺入宮中,他才會與張貴妃孔貴妃三人抱作一團躲在井裏,以致隋文帝對一國之君如此不顧體面而大吃一驚。

也許陳叔寶並不是「無心肝」,他只是從來就把自己當作一個風流才子,一個詩文騷客,亡不亡國,無所謂,皇帝的體面,更是無所謂的了。他被縛往隋國,表現的比劉禪更不可思議,主動向文帝求一官職,謂,「召之方便」。如此之語,讓人哭笑不得。

仔細一琢磨,能把皇帝所能享受到的東西全部享受到,而又不用承擔皇帝的責任,到頭來還能保全性命的皇帝,恐怕未有出陳後主之右者。他一好色,於是有張,孔,龔等美人相伴。特別是張麗華,十歲便被陳後主相中,而且有意栽培,終於成為一代「靚」妃。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陳後主還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史載,麗華吹彈歌舞,一見便會,詩詞歌賦,寓目即曉。未成年之時,後主常常將其抱坐在膝上,拂其後背,對其可謂「給予厚望」。

在這樣的靡靡之音色下,陳叔寶不墮落恐怕就不可思議了。至於作出「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這樣的亡國之音就更不足為奇了。

NO.4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畫像

歷史上有個逃脫不了的怪圈,但凡多情的皇帝,老百姓就會遭殃。俗話是這樣說的,愛江山不愛美人。不過,用這句話形容唐玄宗有點文不對題,唐玄宗可謂既愛江山又愛美人。否則,他兒子在靈武登基,他不會氣得說不出話來。話又說回來,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開元盛世的玄宗皇帝,卻被兒子變相篡了位,還被手下逼着殺了情人……

很多皇位繼承人在登基之前都會藉助文章來粉飾自己,而在登基之後便鮮有雅興了。李隆基是個例外,他當皇帝之前似乎沒表現出對文藝的愛好,可是當了十來年後,突然就成了梨園曲藝的開山鼻祖。

這跟李隆基的身世不無關係。李隆基自己不是太子,其父雖然當過皇帝,可今非昔比,自己還得夾着尾巴做人,哪顧得了他。李隆基小時候經常謙虛地稱自己「阿瞞」,意即小人物,傻子。武氏家族居然信以為真,忘了歷史上還曾有一個鼎鼎大名的曹阿瞞。李隆基前後處在武氏政權和韋氏政權的高壓之下,連個喘氣的機會也沒有,更別談什麼閒情逸緻,詩詞歌賦了。中宗李顯被自己老婆女兒毒死,成了歷史上最可憐的皇帝,睿宗李旦同樣的懦弱無能,看着太平公主在他頭上撒尿也不敢有所作為。於是,李隆基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幾翻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再加上太宗一朝所開創的基業,而後來的政變也多發生在貴族之間,沒有對生產力基礎造成衝擊,於是玄宗的基業由此扶搖直上,開創了空前絕後的盛世鴻圖。

一般男人有錢了就喜歡尋花問柳、納個妾什麼的。皇帝更不用說了,國家太平,四方朝貢,皇帝在宮裏閒得無聊,於是就淫慾滋生。正好,他兒子壽王娶了個漂亮媳婦,就是眾所周知的楊玉環楊大美人。李隆基雖然色性不小,可是老公公爬灰的事兒,即使在唐朝那樣開化的社會,也是難以啟齒的。

不過,李隆基跟常人不同,他是皇帝。皇帝至高無上,天下一切都屬於皇帝,包括自己兒子的老婆。在高力士的一番陳詞下,李隆基於是堅定了信念:你壽王李瑁,既是我的兒子,又是我的臣子,論親你要盡孝,論公你要盡忠,所以你得把你老婆讓給我。可憐個李瑁,怒不可,憤不得,終於鬱鬱寡歡,一命嗚唿。

中國四大美人未必就真的美如天仙,他們之所以名留千古,不過是因為他們被皇帝玩弄得最為盡興。關於他們的文章多了,於是就自然漂亮了。事實上,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皇帝也脫不了這個俗兒。楊玉環到底有多美,我們也只能聯想去了,不過要想獲得皇帝歡心,必有兩樣功夫上乘不可。一是床第功夫,再者便是詩歌才情。漂亮是共性,但漂亮也是惰性,時間長了一樣會視覺疲勞,只有在個性上下工夫,皇帝才不會對你厭倦。楊貴妃之所以受寵,與她的能歌善舞,通曉音律不無關係。因為皇帝也好這口子啊,兩人得有共同話題才能「天長地久」嘛。

那個誰,白居易的《長恨歌》把二人歌頌的多麼恩愛纏綿,什麼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原作連理枝。二人的愛情一開始就是齷齪至極的,楊玉環從壽王妃,變成太真道士,再變成楊貴妃,中間還和安祿山勾勾搭搭,這翻經歷讓人再怎麼往好的方面聯想,也粉飾不了對她的厭惡。唯一可以傳為美談的是,二人一個作曲,一個編舞,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估計是最為華美的舞蹈。對了,還有幾個編劇,李白就是其中之一。唐玄宗把他招到朝廷,就是給楊貴妃填詞的。

見於二人留傳於世的風流韻事太多,還有傳說中的許多名曲,暫且把李隆基排在第四位吧。(李隆基年輕的時候風流瀟灑,年老後窩囊的實在可憐。特別是在遇到楊玉環後,跟一山野村夫沒什麼兩樣。他給自己兒子帶綠帽子,他自己頭頂上也沒閒着,不比他兒子少。最後除了曲子越作越好,其餘簡直一無是處。)

NO.5魏文帝曹丕

曹丕畫像

很多人對曹丕當皇帝都不服氣。首先他沒有父親曹操的霸氣。想當年曹操金戈鐵馬,氣吞草莽,數年之間便滅袁紹,征西涼,伐烏桓,逐劉備,戲孫權,統一了大半個中國。曹操從白手起家,到打下萬里江山基業,可謂英雄一世。只可惜,他死要面子,生的時候並沒有坐上皇位。曹丕當然更沒有他弟弟曹植的才氣。杜甫說李白的文章有魏晉風骨,而曹植就是風骨的風骨。那麼為什麼當皇帝的偏偏是曹丕呢?這究竟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大勢所趨?

首先,他命好。不是孔融的兒子,也不是彌衡的兒子,而是曹操的兒子,因為他是曹操的兒子,所以註定要不同凡響。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做的好,不如老爸好,亘古不變的真理。

其次,還是命好。他弟弟曹沖死得早,否則,怎麼也輪不上他。

再次,繼續命好。他的師傅是荀攸,還有個司馬懿,不折不扣的政治高手。曹植的師傅楊修同樣名滿天下,卻有「雞肋」之嫌。曹丕天生陰險,果真配了一個陰險集團軍。荀攸倒也罷了,一般只教教應對之策,司馬懿卻包藏狼子野心,像只狼一樣躲在暗處,不到獵物出現,絕對不會現身。曹丕耳濡目染,自然學到精華。

曹丕本人呢,也得分兩個階段來討論。當皇帝之前,那是個人,而且是個「超人」。文章,書法,劍術都是有口皆碑的。其弟曹植口吟什麼「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還做着遊俠夢的時候,曹丕已經是江湖著名的玉面公子了。一首「燕歌行」瀟灑淋漓,再加上他着的《典論》,更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說其父和其弟的成就主要在藝術和色彩上,而他的文學成就則是技術性的。

他對知識分子非常重視,經常跟他們一起聚聚會啊,喝喝酒什麼的,關係搞的不錯。而且有一段時間他似乎真的忘了皇位的誘惑,竟想真的做個文人了。不過,歷史畢竟是歷史,他自己嘴裏這麼說,誰也不曉得他心裏怎麼想的。但不管怎樣,文章能做到那地步,腦袋已經不是一般的聰明了。況且他還是古今第一文武雙全的皇帝,跟他有得一比的是清朝雍正,不過從詩詞文章上比,後者差遠了。

曹丕當了皇帝後,心理就變態了。兄弟一個不留,甚至在他的逼迫之下,誕生了一首千古悲涼之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文章寫的太好了,就不適合做皇帝。曹丕同樣是個例證,看着孫權劉備鷸蚌相爭,以為可以坐收漁利,結果錯失了統一的大好良機。統一戰爭向來是先易後難,曹丕不知為何,非要拿孫權先開刀。當年曹操都說生兒子要生孫仲謀這樣的,曹丕又能有何作為?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多維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831/33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