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 薄熙來案:令人屏息觀看的滑稽劇

庭審出場人物都有特定的角色。指控罪名明顯與事件的嚴重性相距甚遠。罪名太重可能會讓黨內盤根錯節的貪腐網絡暴露無遺,但罪名太輕又會使司法體系信譽全無。文章認為,在這種奇妙的平衡中,谷開來戲劇般地扮演了惡人的角色,將罪行轉移到她的身上,而使她的丈夫顯得只是一個普通的貪官。這場庭審將薄熙來案演變成了一種社會新聞,掩蓋了薄熙來聲望鼎盛時期至關重要的政治鬥爭。惡語相對、背叛、賄賂、豪華別墅、角色不明的外國人,所有這一切都通過媒體營造成一場讓觀眾屏息觀看的滑稽劇。

國際社會是否應當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以及暑期結束,法國政府如何啟動包括退休制度在內的重要改革是周二上市的法國各全國性大報重點關注的內容。與此同時,各報也繼續關注繼續關注中國剛剛結束的薄熙來案審理。財經報刊《回聲報》發表對法國中國問題專家弗朗索瓦•高德蒙(François Godement)的專訪,關注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以及可能的改革。

薄熙來案:令人屏息觀看的滑稽劇

關於薄熙來案,《解放報》駐京記者的文章將持續5天的庭審活動比作皮影戲。指出,法院在微博上延時轉播庭審活動前所未有,但是,這只是一種直播的假象,一種透明的假象。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外國記者被排斥在外,法庭內任何人不得報道庭辯情況,哪些內容公開完全由法院選擇和決定。 庭審持續了5天,也頗令人意外,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庭審只需要幾個小時。庭審出場人物都有特定的角色。指控罪名明顯與事件的嚴重性相距甚遠。罪名太重可能會讓黨內盤根錯節的貪腐網絡暴露無遺,但罪名太輕又會使司法體系信譽全無。文章認為,在這種奇妙的平衡中,谷開來戲劇般地扮演了惡人的角色,將罪行轉移到她的身上,而使她的丈夫顯得只是一個普通的貪官。

這篇文章指出,這場庭審將薄熙來案演變成了一種社會新聞,掩蓋了薄熙來聲望鼎盛時期至關重要的政治鬥爭。文章認為,薄熙來所獲得的表達自由更顯現出普通案件中的個人申辯權利和保護權利的匱乏。薄熙來、王立軍等人在重慶時期濫用司法以及他們各自的野心都沒有被提及。文章作者寫道:惡語相對、背叛、賄賂、豪華別墅、角色不明的外國人,所有這一切都通過媒體營造成一場讓觀眾屏息觀看的滑稽劇。對大勢已去的紅二代的審判也許經過了一種現代化的導演,但仍然首先是一出由中共精英多人編寫劇本的傳統戲。

薄熙來扮演了維護無罪推定原則的角色

《世界報》的相關文章也注意到中國對這次庭審活動的公開報道前所未有,但是,指出,中國媒體並沒有能自由選擇報道內容,也不能偏離官方口徑發表評論。而且,公訴狀部分內容的兩份不同版本曾先後被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更短的文字。而這第三版文字刪去了薄熙來曾提及來自「上邊」的指令的內容。文章認為,曾在重慶慣於濫用司法的薄熙來在這次庭審過程中扮演了維護無罪推定原則的維護者的角色,在法庭上表示,如果只聽檢察機關一面之詞,就會有很多誤判,無辜者會成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

薄熙來的申辯未能對政權造成不利影響

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則認為,薄熙來在法庭上全力申辯,但並沒有因此而對政權或中國司法造成不利影響。庭審雖然被嚴格操控,但期間還是出現了一些透明的舉動。中國最獨立的媒體之一《財新》就得以披露薄熙來自稱在壓力下供認之後又反悔。而《紐約時報》的消息則報道,此前曾有官方人士會晤薄熙來,告訴他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以便減輕刑罰。但《十字架報》文章寫道,薄熙來雖然努力申辯,卻並沒有質疑司法當局。中國共產黨既展示了一個允許被告申辯的司法制度,又暴露薄家的種種不堪,成功地提升了司法的信譽,也給予薄熙來一種公眾痛恨的貪腐官員的形象。

中國的政治體制使它可以避免危機公開化

在薄熙來案之外,財經報刊《回聲報》針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以及可能的改革,發表對法國中國問題專家弗朗索瓦•高德蒙(François Godement)的專訪。

中國經濟近期增長放緩,金融體系出現種種令人擔憂的跡象,但法國中國問題專家弗朗索瓦•高德蒙(François Godement)的接受財經報刊《回聲報》專訪時,對此表示密切關注,卻並不格外擔心,因為他認為,中國政治體制的設計使它可以避免危機公開化和擴大化。在中國,銀行對中央政府言聽計從。這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對經濟生活有很大的操控空間。中國經濟雖然已經從前幾年的兩位數增長降低到目前的7.5%,但高德蒙指出,人們關注增幅降低的同時,忽略了以前的增長主要靠投資帶動,而不是消費的事實。如今的經濟增長只是回落到了消費水平,是一種政府希望並聲明要達到的正常化過程。他提醒說,整體來講,觀察中國經濟統計數字應當謹慎。很多分析都從投資與收入間的懸殊比例出發,忽略了大部分經濟寬裕基層的未申報收入,這些收入來自房產,來自服務業,當然也來自受賄。鄉村收入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另外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經濟增長數字是靠生產過剩維持的,這在鋼鐵業、房地產或者太陽能產業十分明顯。如今的挑戰是要說服管理部門以及國營企業或地方政府管理產業等經濟管道停止以補貼來人為地創造國民生產總值,中國模式需要向以內需驅動增長模式轉型。

那麼,中共政府是否準備為這種轉型而大刀闊斧地改革呢?高德蒙對《回聲報》記者表示,相比其前任,習近平手中的權力更多,更集中。但是,他當選國家主席後首次外出視察時,私下在深圳很批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明確顯示出他更希望進行一系列調整,而不是徹底改革。高德蒙認為,了解習李政權的經濟路線圖需要等到今年10月的中共中央18屆三中全會。不過,中共領導人絕對不會放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西方國家面對的危機也使他們不願意走上自由經濟道路。

但這是否意味着中國不會發生任何改革呢?高德蒙認為,中國確實有一批有影響的經濟學者認為中國經濟仍然會長期以同樣的速度增長,不需要徹底改變發展模式。他們的理論並不是站不住腳,但問題是,外國市場以同樣速度吸收中國出口產品的能力有限。

至於中國的社會關係,高德蒙指出,最近幾個月,公眾表達空間受到更多控制。一些活動人士被抓捕,他們並非異議人士,而只是主張法制。政府這樣做是試圖分化民間不滿,孤立抗爭。但他認為,儘管不平等現象依然嚴重,無論從就業人口,還是從收入、教育抑或是社會分配來說,中國的社會政策還是取得了很大進步。中國已經不再是毛時代的集體主義初始階段,公共政策比很多新興經濟體都更完善。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828/32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