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北韓刪共產主義 明文規定「金氏世襲」

北韓刪共產主義明文規定「金氏世襲」
 

北韓今年6月時隔39年首次修改規範力度高於憲法和勞動黨章程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簡稱《十大原則》),明文規定了「白頭山血統」__金正恩一家的政權世襲制。有人說,北韓在《十大原則》中刪除了「無產階級專政」語句,用「主體革命偉業」替代了「共產主義偉業」等,這事實上就是宣佈北韓是「王朝國家」。

一位熟悉北韓情況的韓國政府消息人士說,北韓1974年4月內定金正日為接班人後,修改了相當於統治規範的《十大原則》。本次把名稱改為《確立黨唯一領導體系的十大原則》,內容也從序言加10條65款縮減合併為序言加10條60款。

該消息人士說,將統治理念從「金日成主義」變更為「金日成和金正日主義」,並將金正恩與他們列為同級,重點就是金氏家族世襲的正當化和規範化。

①明文規定金氏家族世襲政權

北韓修改後的《十大原則》第10條第1款規定,應深化樹立黨的唯一領導體制的事業,並世代延續。第2款還規定,應將我們黨和革命的血脈__白頭山血統永遠延續下去&help;&help;並堅決保持其絕對的純潔性。而以前的《十大原則》第10條第1款是,應在領袖金日成領導下確立黨中央的唯一領導體系。

第2款只規定「對詆毀或抹殺金日成同志革命傳統的反黨行為,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跡象,也要進行堅決的反對和鬥爭。」韓國某國策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說,北韓強調白頭山血統,並明文規定世襲制,加強對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金氏家族」三代人進行偶像化,就等於承認北韓是近代封建國家。

這次修改的《十大原則》還包括,「讓錦繡山太陽宮(安放金日成和金正日遺體的地方)成為永遠的聖地,並誓死保衛(第2條)」和「鄭重地對待帶有白頭山偉人的肖像、雕像和影像的作品和標語板等,並堅決地保護(第3條)」等內容。把金正恩一家稱為「白頭山偉人」。第4條還規定,要把領袖(金日成)的訓示、將軍(金正日)的語錄、黨(金正恩政權)的路線和政策視為事業和生活的方針與信條,將其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隨時隨地按照那些要求思考和行動。

②「共產主義」一詞消失

北韓把《十大原則》第1條第3款從「保衛金日成同志樹立的新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改為「保衛由金日成同志樹立、領袖和將軍發揚光大的最優越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把「金日成主義」改成「金日成和金正日主義」的同時,刪除了「無產階級專政」。有分析認為,這也是為了鞏固金氏家族世襲體制。


在第一條第4項中,原來「為祖國的統一和革命的全國性勝利,為完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偉業而鬥爭」的部分也修改為「為祖國的統一和革命的全國性勝利,為完成主體革命偉業而鬥爭」。必須達成的偉業由「主體革命」代替原來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就此,國策研究所的研究員分析指出,這意味着比起共產主義理念,金氏一家唯一領導體系更為重要。該人士還分析說:「北韓提到全國性勝利,這表明北韓將繼續維持『對南赤化統一』路線。」

③設立新條款牽制黨幹部

這次修改的《十大原則》還設立新的條款以牽制黨幹部,這值得關注。外界分析指出,這部分恰好反映了金正恩體制的不穩定性。在第六條中新增加了「徹底消除對個別幹部的職權盲從盲動的現象及無原則的行動現象」的內容。另外,還增加了反對破壞黨的統一團結,反對腐蝕的宗派主義、地方主義、家族主義等一切反黨因素,以及同床異夢、陽奉陰違等現象,並應予以鬥爭。

而在規定「應消除陳舊的工作方式和作風」的第七條中,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等所要排除的對象中又增加了「勢道」。同時,在第六條中又規定「應樹立秩序和規律,使所有事業須在黨的唯一領導下組織和推進,所有政策性問題須在黨中央(指金正恩)的決定下處理。」國策研究所的研究員分析說,反覆提及幹部階層的病根和弊端,恰好旁證了他們的體制背離心理和紀律鬆懈現象嚴重。

另外,還新添加了施壓幹部創出工作業績的內容。也有人分析指出,金正恩通過《十大原則》預告大規模肅清。

④為切斷資本主義風潮煞費苦心

在第四條中新增加了「資本主義思想」和「事大主義思想」部分,並規定「反對反黨、反革命思想潮流並與之鬥爭,固守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的純潔性。」韓國政府一位消息人士說:「隨着自由主義生活方式通過中國或韓國等渠道流入到北韓,北韓政府擔心黨幹部和民眾的意識發生變化。」

⑤序文明示「核武」

北韓在《十大原則》序文中寫道:「在領袖和將軍的領導下,具備了以核武器為核心的軍事力量和牢固的自立經濟。」而在過去的原則中卻沒有該內容。北韓去年4月舉行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修改憲法,序文中標明「核擁有國」,並在今年3月舉行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時,決定貫徹「經濟建設與核武並進路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朝鮮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813/32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