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熱貼:軍事控們,「遼寧」號該打這麼多興奮劑嗎?

沒當過軍事編輯的人一定體會不到,任何國家的武器開發周期也跟不上媒體內容需求,這其實已經很多年了。

比如,6月9日「遼寧」號才今年首次出海,出海10天後才起降飛行訓練,雖然「多批次」是亮點,但艦上起降飛行畢竟是繼去年11月後的首次。而且在艦機適配性方面還有試驗,在着艦技術上還有「恢復性訓練」的用語,可見是一個多複雜和漫長的過程。

遺憾的是,這個註定充滿挑戰和故事的過程,我們仍只知道西方海軍的版本,中國的僅限女艦員和生活花絮,其餘的報道和飛行動作一樣,「乾淨利落」。無奈之下,中國媒體和網民的神經已培育得「吹毛求成」,5月20日網稱科技部863項目「核動力船舶關鍵技術及安全研究」和「小型核反應堆發電技術及其示範應用」科技支撐項目立項,中國核航母的前景立刻再引全民高潮。實際上對中國科技稍有研究都能知道,以863名義組織關鍵技術和安全性研究,且剛立項,距正式型號問世有10年以上也不奇怪,多了解些核電技術趨勢也能知道,後一課題未必與艦艇有關。

好在網絡時代,媒體海量內容絕大部分摻假注水已司空見慣,關於中國核動力航母,今年這輪預支快感絕不是第一撥,更不會是最後一次。就象一個爽穴位,即使不如初夜般顫抖,也可隔段時間小別勝新婚的。何況股評家們要藉此推薦軍工概念股,即使空穴來風,要的只是跟風追漲,誰當真在乎核航母了。

這樣的熱炒當然有缺點,給「中國威脅論」提供炮彈是其一。最近擅長描繪未來美景的美國《大眾科學》雜誌在封面上將「暗劍」、「翼龍」、殲-20、「東風」-21D和「神龍」薈萃一堂,份外過癮。至於這些大多探索性、遠景性項目的困難、挑戰和成本,中國自己都不許說,美國人何必操心?普通中國人即使在意,除了網上捷報頻傳,又哪裏去找背面?而當中國威脅論和國內興奮劑依靠同一批原料,只好天生不會低調了。

據說中國近年財力勃興,國防科研百舸爭流,大干快上,形勢一片大好,幾乎沒什麼有重大戰爭價值的技術沒有驚世之作。不敢說中國科技和國防在搞大躍進(嚴格說,技術界還是尊重客觀規律的),但至少中國社會對這些領域的認識早已躍進到極樂世界幾個來回了。以致國防工業和政府都大嘗群眾支持聲勢浩大的甜頭,積極探索出暗中適度放任網民爬牆、個別網站配合官泄的全新「軍事透明」路子,堪稱對蘇式變態保密制度的偉大創新。

然而在這種狂熱中,思維的狹窄也顯而易見。神10的40分鐘太空授課,軍迷對中學物理或有隔靴搔癢之感,於是非要(40分鐘直播)「相當於洲際導彈從中國發射到美國能全程控制」方顯洞察。中國數據中繼衛星和太空測控的進步值得肯定,然而由此一躍而及「解放軍可通過實時衛星偵察系統偵察美國某基地或度假山莊,與高分、北斗等組合後該是怎樣場景」,靠譜嗎?從衛星一步跳到多星組網大範圍實時監視,再把各種衛星融為一體,又從衛星實時監視聯想出畫蛇添足的「衛星-彈道導彈全程制導」,如果說中國勁爆得10年走完西方50年,這種文章一句話走完中國10年,顯然是連中學物理也不打算深究的主。

不可否認,中國理論上達到全球常規打擊不無可能,正如二戰時最先進的軍隊也未想過衛星制導一樣,但在程度、範圍等具體指標上怕又大有講究,至少在對手技術再跨代的醞釀期和自己剛邁上新台階的興奮期產生的那點沾沾自喜說明不了全局。

更重要的是,由於對強國更全面、更基礎、更偏重軟件的學習和思考落下太遠,以致在太空競爭格局中,中國如果只顧狂追猛趕,以為擁有最先進的戰略打擊力就紅星閃耀、霸業可成,回顧歷史,唯有赫魯曉夫可以媲美。日復一日的「井噴」、「硬實力炫耀」、「對國外某些人強烈刺激」之類的殺雞取卵式快感,與速成雞、感冒藥上癮、蘇丹紅、瘦肉精又有多大區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624/31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