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記者十八大現場見聞錄 出現「沒有〞幻聽

作者:

11月14日,星期三,中共「十八大」閉幕日。

閉幕會的上半段議程,是閉門會議。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外,上千名中外記者等候兩小時後,獲准入場旁聽下半場。

尾聲是三項表決:政治報告、中紀委報告和黨章修改案報告。胡錦濤總書記主持表決:同意的請舉手/不同意的請舉手/棄權的請舉手。三項表決結果,均全票通過,無一人反對,無一人棄權。大會堂內,巨大的擴音器里,不時傳出各種男聲錯落有致的報告「沒有——沒有——沒有——沒有——沒有——」。「通過!」。全場,爆發熱烈掌聲。

當晚,中國國家電視台CCTV的「十八大」特別新聞中,沒有出現這段「沒有」的畫面。

走出人民大會堂時,耳邊恍惚,仍有「沒有/沒有/沒有」的幻聽。新聞中心,邂逅一位外國記者同行,有些低潮:「這次特地飛來北京,報十八大,最重要的就是見證明天的新領導層上任與媒體見面。但中方說,名額有限,我未得到請柬」。我安慰她,讓她再與中方好好協商,放在替補名單上。聽罷,她趕緊上樓找新聞官,協商去了。

1987年11月2日,中共十三大閉幕後,當時的總書記趙紫陽應大會發言人之邀,率另外四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並接受提問,開啟一個新慣例。此後,從十四大到十七大,一中全會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後,常委們都會與中外記者見面,成為媒體追逐焦點。

大會新聞中心通知說,周四的見面會安排在一中全會結束後,11點許開始。不到九點,我趕到東門外時,已有上百中外記者等候。攝影攝像記者居多,多扛着攝像機和三角架等重傢伙。新聞中心一官員告訴我,見面會共邀請了260多位外國記者,儘量照顧國際媒體。

早上,突來寒流,風有些刺骨凍人。隊列中,一位外國記者,指着手上的請柬說:「這裏有個注意事項,特別提醒嚴禁攜帶武器、彈藥和爆炸物。」此段文字果然幽默,眾記者,已忙碌一周,大笑。暖身。

按照慣例,每屆黨代會閉幕後次日,即召開一中全會,通過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選。因一中全會屬閉門會議,中外記者們直接在東大廳等候。閉幕日那天,我在安徽廳,邂逅美國女攝影記者Gwendolyn。她已過花甲之年,高大,但腿腳不便,拄着手杖。她在哈佛拿的政治學博士,但一輩子給了攝影。她抱怨說,在場很多記者未經她許可,隨便拍她照片。她很不喜歡。她要求一位記者把拍她的照片立馬給刪了。她從錢包里拿出一張僅書籤大小的黑白老照片,說:「我不重要。他重要。」

照片上,是一臉笑意的中年胡錦濤,一束射燈漫灑在他身上。這是1992年Gwendolyn採訪中共14大時給未滿半百的胡錦濤照的。二十年前。胡總首度進入中國最高權力層,成為最年輕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當時,總書記江澤民這樣介紹他:「這是一位年輕人,胡錦濤同志,今年49歲。」政治磨人。外界已很多年沒有看到胡總如此陽光釋懷的微笑了。Gwendolyn告訴我,明天她要去拍胡錦濤政治生涯的最後一天,完成一個時代的記錄。

東大廳內,除了官員與警衛的預留席外,幾無空座。得一工作人員相助,我在兩家海外重要媒體高大的攝像機位空隙,找到一個站位。背後攝像台階上,一位歐洲電視記者正在責罵日本同行的攝影凳太高,擋他的鏡頭。平時通情達理的同行,到了現場一線,也有翻臉的時候。

東大廳,可能是人民大會堂內最有歷史最有規格的會見場所。重大外交儀式多在此舉行。大廳內,可惜無電訊信號,只能短暫告別微博。新聞官宣佈事項,提醒記者關閉手機。場內大笑。我請身旁一位高屋建瓴的香港攝像師幫忙,仔細瞧瞧紅地毯上有無任何細小的站立標記?若有,數一數。他看了看,又與另一位同事核實,說:「有,地毯上有7個小標記。」這樣,可肯定是「七」,而非傳聞中的「九」。中外媒體窮追猛打半年之久的「常委人數」,就由這幾張不起眼的小紙片獨家曝光了。

漫長等待,已比預定時間晚了近一小時。一中全會延時了?大會新聞發言人蔡名照入內,

記者席內,一陣騷動。對他們來說,等待的是一場重要的政治加冕儀式。幾分鐘後,他看看表,宣佈說,一中全會剛結束。他邀請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

東大廳右面,一幅巨大的屏風背後,預料之中,走出了中共新的總書記習近平。他微笑着,向記者席揮揮手,幅度不大。他身後是六位新的常委:李克強(現任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副總理、重慶市委書記)、俞正聲(上海市委書記)、王岐山(副總理)、張高麗(天津市委書記)。他對六位新同事的介紹略顯簡短。從今日起,他們七人將掌管中國。

七常委,均着深色西裝。除王岐山外,他們均依照慣例,系紅色或紅底領帶。整場見面會,僅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數次向記者席招手致意。依照嚴格的政治禮儀分析,上任首日「習李體制」已呼之欲出。

蔡名照邀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講話。第一次聽到這個稱謂,還是有些陌生。權力交替完成,中南海入住新主人。

習近平的簡短演講,連帶現場翻譯,不到20分鐘。他開場白一句

「讓大家久等了」,沒刻意停頓讓台下有鼓掌的機會。與通行中國官場的假大空語言不同,他的演講更顯平實直白,語調平緩,口語,少有政治標語。說到重點段落處,並不拉高聲調,暗示掌聲。他提到,全會選舉產生了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選舉他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只是一筆帶過。

演講中,他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除了「打鐵還得自身硬」,他沒有用中國官場泛濫的成語或排比句。新人新政,從平實直白的語言開始,力求上行下效。正常的公共政治生活,語言正常化是一個前提。

不到二十分鐘,見面會落幕。習近平揮揮手,與眾常委由左面離席。略感遺憾的是,見面會沒有任何提問時間。

「七常委」走後,數十位中外記者湧上臨時搭建的主席台,抓拍紅地毯上領導人腳下的站位標記。出乎我的意料,這些紙做的標記,是1-7個號碼。習近平的站位「1」,李克強站位「2」,張德江「3」。見面會上台時,我注意到,七常委多先往地上掃了一眼,應是在找號碼,確認自已的位置。

抓拍完李克強的「2」號位,我移過去拍攝習近平的「1」號位。不少同行站着坐着,圍拍地上站位的「1」標記。突然,來自黑龍江日報的一位男記者伸手把「1」標記從地上抓起,捏在手裏,扭頭而去。正在拍攝的同行面面相覷。我追上前,與他商量,請他把標記先放回紅地毯原處,讓同行拍攝完你再拿走收藏。這位高個子記者堅拒。他說:反正不是偷的,報警好了。

或許這個「1」號碼,有朝一日會再度露面,出現在拍賣行的目錄和拍賣錘下。習總書記大概不會知道,在他上任第一天站過的紅地毯中央,還有這段故事。

半小時後,七名工作人員捲起了紅地毯,開始收走花草。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儀式也變得如此實際和有效率。

任何一個政治家上任後,都有一段蜜月期,或長或短。新政如何,百日之後,應看出一些端倪。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1117/26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