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溫家寶: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全文 呼籲政改

作者:

圖為溫家寶總理在清華大學演講。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來清華看望同學們!上次我來清華的時候,同學們向我提出,說中共領導人出訪時經常在國外的大學裏演講,能不能在國內的大學也作些演講,並邀請我來清華作一次演講。今天,我是來兌現承諾的。

  走進清華園,看到同學們一張張朝氣蓬勃的笑臉,心裏非常高興。清華是一塊教育和學術聖地。清華園人傑地靈。一百年來,從這裏走出了許多中華民族的精英,可謂人才薈萃,桃李滿天下。「水木清華」,「婉兮清揚」。我年輕的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文中描繪的寧靜恬淡的意境,至今記憶猶新。清華大學已經有100年的歷史。100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已為期頤高壽,但對於一所大學來說,卻正值盛年,或者說還是青年。我祝願清華大學永遠年輕!

  站在這裏,我首先想起曾擔任過清華教授的梁啓超先生。1914年11月梁先生第一次來清華作演講,題目是《君子》。他引《易經大傳》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話,勉勵學子們樹立「完整人格」。我以為,他這次演講,對清華優良校風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以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就成了清華的校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強不息」的品行,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的身心意識中,使其剛健而不屈,獨立而不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說作為客觀事物的發展,以其「剛健」的品格,自行運動着,真正有見識的「君子」當知天時、任時命,順應「天道」自然規律,以「天」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推動客觀事物的運動和發展,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厚德載物」就是要像大地那樣廣博寬厚,容納萬物。這是我國古代人生修養的積極方面。孔子就說過:「寬則待眾」,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不念舊惡,怨則用希」。孟子主張「君子莫乎已,與人為善」,「利人者即為,不利乎即止。」厚德,就是要加強道德修養。清華老校歌中說:「器識為先,文藝其從」,意思是說上學受教育,首先學習的是「氣度」和「膽識」,學文學藝是第二位的。這裏的膽識和氣度其實就是泛指做人的問題,文藝其實就是為學的問題,為人與為學相比,不能不佔首位。

  哲學家張岱年先生認為,中華精神集中表現於兩個命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是奮鬥精神,一個是兼容精神。這兩種精神,在鑄造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內憂外患,歷經磨難,仍得以繁榮昌盛,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品德。

  清華大學歷經百年滄桑,與祖國同甘苦、共患難。在老一代清華人的身上,充滿理想主義的情懷,他們不僅有着卓越的才智,而且滿懷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事業的堅韌,表現出為國家和民族義無反顧的獻身精神。清華一位老校長說過:「我們的清華大學,我們清華大學中的每一個成員,不是離開國家、離開人民孤立地存在的。我們學校的命運,我們學校中每一個人的命運,是和我們偉大祖國的命運密切地聯繫着的。」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南遷西南邊陲,敵機狂轟濫炸,物質條件極端惡劣,但沒有改變師生勤於治學、弦歌不輟的鬥志,一大批學子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成才的,一大批老師也是在這裏創造一流業績的。在新中國建設事業中,清華人第一次踐履「我願以身許國」的忠誠誓言,隱姓埋名從事「兩彈一星」研究工作。有的雖然留學海外,但在獲得學位後不到10天就返身回國參加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師生踴躍投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喊出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時代強音,取得高溫氣冷堆等一大批先進科研教學成果,以實際行動詮釋着 「我的事業在中國」的豪邁誓言和愛國情懷。長期以來,清華人在真理面前不苟且,不低頭,「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在困難面前逆勢而上、敢於擔當。今天在座的各位青年朋友,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着將來建設國家的重任。怎樣建設好我們的國家?也是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藉此機會,在這裏談談我的一些思考。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這五千年是在艱難曲折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從有文字記載的殷商時代開始,經歷過幾十個朝代的更替,幾十次分分合合。遠的不說,就近一個半世紀以來,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距離我們這裏不到一里之遙的圓明園遺址,就是祖國母親身上一道永遠難以癒合的傷痕,是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歷史見證。雖然歷經磨難,但我們的民族沒有倒,國家沒有散,愈挫愈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我們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新中國的建立,徹底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勢力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使中華民族一洗百年來所蒙受的奇恥大辱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此,中國人民站立起來,當家作主,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走過「大躍進」、「人民公社」的彎路,犯過「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錯誤。我們搞了多年社會主義,並沒有真正弄清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也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我們從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在探索中前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從不成熟到成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堅持改革和實踐,走符合國情的道路,使社會主義得以鞏固和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除了生產力仍不發達外,還存在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上層建築的許多方面與經濟基礎不適應的問題。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又出現一些如收入差距擴大、司法不公、貪污腐敗和環境污染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新問題。要徹底改變中國的面貌,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不但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社會生產力,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且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的自由平等。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自由平等,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其內涵、形式、途徑都不盡相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為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一定基礎。必須繼續前進,而不能倒退。這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也關係到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是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成功的根本保障。要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是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任何政府如果不加以監督,任何權力如果不加以制約,都會蛻變和腐化,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我們之所以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就是要把黨內民主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建立有效制約權力、並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的制度。人民是國家一切權力的源泉,領導者應該恭敬人民,相信人民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依靠人民。

  我們黨從革命到執政,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以及所肩負的任務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職能和領導方法就要相應地轉變,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堅持依法執政、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憲法和法律是神聖的、至高無上的,具有任何人必須嚴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是執政和治國的基石。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堅持司法獨立和公正,是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首要價值。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為大眾所分享,那麼它在道義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勢必威脅社會穩定。必須毫不動搖地改善民生,改革分配製度,縮小貧富差距,使廣大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還要看到,我們追求的目標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發展,是整個社會的進步。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需求,保障每個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發展權利,讓每個人生活得有樂趣、有尊嚴、有安全感。面對社會的許多矛盾和問題,只要我們堅持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並通過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明顯成效,大家對國家的未來就會充滿信心。我希望,在我們的社會,有對人心、人道和人本身的尊重,每個人都有其尊嚴、選擇和發展機會,確保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提倡人間的同情和關愛,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社會的每個角落,讓人間永遠充滿青春、奮鬥和自由的氣息。這是公平正義的真正內涵之所在。

  自由平等是對每個人人格和權利的尊重。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在尊嚴和權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享有與生俱來的不可剝奪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權利。自由是人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進行創造的基礎和源泉。自由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言論、信仰等基本權利的實現。人類的進步就是在各種不同的思想的爭鳴中萌發的。中國要有一個真正光明的未來,必須發揮全體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特別要鼓勵人民的創造精神,提倡獨立思想和批判思維。社會活力和凝聚力來自社會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來自社會文化的「個性化」,來自崇尚理性、尊重科學的精神,來自國民教育的普及。要創造更加平等寬鬆的政治環境和更加自由的學術氛圍,讓人民追求真理、探索自然的奧秘、社會的法則和人生的真諦。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秩序地逐步推進,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道路。我們相信,只要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懈地奮鬥,一個繁榮富強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一定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今天和大家談談心,我感到很高興。我們從清華的校訓、清華的精神,談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華民族的精神;從我們國家的歷史,談到中華民族的現在和未來。其實,個人的命運是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的。在我的一生中,經歷過許多真實的苦難,這些苦難使我懂得了我們這個民族所經歷的災難太深重了。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我愛我的祖國,我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液都浸透着對我們民族的愛,都流淌着對偉大祖國的深情。我的一切都是祖國和人民給予的,即使將來我化為灰燼也屬於祖國。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深受無數為救國救民和民族獨立解放所獻身的志士仁人的影響。孩提時代,母親給我講愛國英雄人物的故事,告訴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我們的人民,我一邊聽,一邊流淚,立志長大後要報效祖國,獻身人民。祖國和人民培養了我,給了我服務國家的機會,我也為祖國獻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今天,我已年屆七十,即將退休了。我將回到母親身邊,回到群眾中去,我永遠也不會離開我的祖國和人民。

  清華大學建立以來,為共和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專家學者,他們以淵博的學識、聰慧的才智和嚴謹理性的氣質,詮釋着一代大師「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箴言,上續民族惠民,下行「內聖外王」之道,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不計名利,憂道不憂貧,始終保持高尚的境界和愛國的熱忱,在艱苦的環境中洗淨鉛華,彰顯本色,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今天我們要培養和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就必須汲取傳統文化的精神營養,倡導心存敬畏、行已知恥、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觀,對社會要有奉獻精神,對他人要有責任感,對弱者要有同情心,養成情操高尚的人格。這不僅是對社會的責任,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人的自信與莊嚴。我相信,新一代清華人一定會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大力弘揚清華精神,努力學習,勤奮成才,將來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譜寫清華大學更加輝煌的篇章!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清華大學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916/26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