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開始總是很緩慢,但崩盤的發生可能是驟然而毀滅性的。因此,中國信託業管理的資產從2007年的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今天的5.3萬億元人民幣(合831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十分之一的經濟產出,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

沒錯,中國的信託業(作為中間機構提供貸款、繼而將其重新打包成債務產品提供給投資者),近年對於推高中國富人的投資回報至關重要。其利率優於儲蓄利率,而且中國也缺少其他投資渠道。

同時該行業利潤很好(中國66個信託公司的淨利潤去年增長近一半)。這有益於信託公司的大股東,如國有企業(寶鋼和中信集團)、地方政府,以及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PICC)和平安保險。

然而也存在風險。信託貸款人尚未出現違約,但今年已有至少30個房地產相關的信託產品提前清盤。畢竟,房產類產品有一些最高的利率,而疲弱的房地產市場增加了違約風險。

在投資者大量投入自己的積蓄時,很少被提醒有風險存在。而且據美銀(Bank of America)指出,從現在到明年3月,還有2000億元人民幣的房地產信託產品將會到期。甚至還有一些信託公司試圖籌集新的資金來應付舊產品的償還義務(這是監管機構明令禁止的行為,但有一些漏洞)。失信是可能引發擠兌的。

儘管如此,仍有激勵措施可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信託牌照很難取得,且在違約情況下會面臨被吊銷的風險。這應該會鼓勵股東插手干預。

商業銀行也依賴於信託產品來向客戶提供高利潤率的理財產品。然而,在地方政府財政吃緊,貸款需求疲弱給銀行帶來利潤壓力的情況下,此類援助不會是它們很願意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