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年輕作家韓寒五月到台灣訪問,短短几天,對台灣民眾的友善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的文章《太平洋的風》不僅在網上得到瘋傳,更在台島內外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兩岸反差之原因*

我可以體會韓寒一個生活於大陸的年輕人在台灣所感受到的心理震撼。在同種、同族、同文的華人社會裏,社會心態竟然能有如此大的反差,難怪韓寒要驚呼:中華文化在大陸失落的部分,卻在台灣得以保存。要感謝台灣庇護了中華文化。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蔡逸儒說,台灣人比較友善應該歸功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在這塊兒土地上基本上沒有中斷。

他說:「台灣保留了中華文化,保留了儒家的傳統思想,有正面的效果。雖然90年代發生了統獨紛爭,族群對立,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但我們沒有很多的政治運動,不像中國大陸,破四舊、立四新,打倒孔家店。」

蔡逸儒教授說,大陸的不幸除了毛時代的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嚴重破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在於大陸的文化斷層還在恢復之際又受到伴隨着經濟起飛而產生的拜金主義的衝擊,這才出現了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現象。台灣和大陸相比,人文情懷顯得比較濃厚,誠實、友善成為台灣人比較突出的特點。

*信佛的朱教授*

台灣海洋運輸大學教授朱經武
美國之音木風
台灣海洋運輸大學教授朱經武

記者在台北認識一位朋友,叫朱經武,是個大學教授。年紀約50歲。稍長的頭髮總是梳得服服帖帖的,穿着規規整整,一絲不苟。辦起事來,有條有理。襯衣總是束在筆挺筆挺的西褲裏面。

不知怎麼的,我就覺得他渾身散發着台灣知識階層所具有的典型氣質。是學究氣,還是其它什麼,我也說不清楚,反正跟大陸的同行很不一樣。

朱先生是位留美的博士,專業是企業管理。他對人誠懇、禮貌,熱情。一次到他家裏做客,才發現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每天早晚都要對着家裏擺放的先祖靈位拜祭。拜祭時,他表情嚴肅,鞠躬時上身彎得很深,其認真的樣子真令我感動。

朱先生在和我談起台灣人何以會給人以友善的深刻印象時說,宗教信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台灣是一個多宗教的地方,尤其是佛教、道教,信眾最多。行善積德對改善人際關係影響很大。

*禮義廉恥*

朱先生家裏,除了妻子還有兩個男孩兒,大的叫家慶,在上中學,小的叫炳欽,還在上小學。朱先生說,台灣的小學很注重文明禮貌教育。他還邀我到他小兒子的學校台北市大同區永樂國民小學看看。

永樂國小臨街的樓房看上去舊一些,大門上方端端正正地寫着「禮義廉恥」這四個字。這是中華民國老總統蔣介石的手跡。

在附近還有一所小學,叫太平國民小學。太平國小的校舍看上去要新得多,也高得多。主樓正面自上而下寫着一副對聯。左側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右側是「當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中間大門的上方同樣寫着四個:「禮義廉恥」。

朱先生說,「老一輩的人對品德教育很注重。「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小的時候,父親經常教導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做人的道理。比如,吃飯的時候,父親就會講『寢不言、食不語』的道理,要我們注意自己的行為。」

朱先生告訴記者,台灣的小學過去都很重視文明禮貌教育。那是老總統(蔣介石)提倡的。只是近些年,隨着全球化的發展和島內的社會分裂,對國家的認同出現了問題。學校對傳統教育明顯放鬆了。對此,他有些不安。

*台灣真有這麼好嗎?*

其實,像朱經武這樣擔心下一代是否能夠很好地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台灣人有很多。台灣的媒體,台灣的政壇,每天都在爭吵,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族群問題、認同問題、兩岸問題等等,給人的感覺是,台灣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問題。因此,當他們中不少人在聽到韓寒對台灣人讚美的時候甚至表現出半信半疑的神情,說「我們真的有那麼好嗎?」

中國文化大學的蔡逸儒教授對這個矛盾的現象的解釋是,距離產生美。韓寒生活在大陸,從來沒有來過台灣,所以容易看到兩岸社會的差別。而台灣民眾一直生活在這裏,他們接人待物從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也沒有覺得值得特別稱讚。在民主社會裏,人們最關注的是社會的問題,而容易忽視自己的優點。

中國文化大學的蔡逸儒教授
本人提供
中國文化大學的蔡逸儒教授

蔡逸儒在這裏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主制度。他說,社會風氣的好壞,關鍵是這個社會有沒有公平正義。在專制的社會裏,老百姓很難影響到公平正義。民主社會給人們提供了追求公平正義的條件,也增強了人們的信心和責任感,為人性中的善良的內涵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蔡逸儒: 傳統文化終要回歸*

但是,蔡教授也表示,在民主社會裏,反對黨和媒體都更關注那些負面的東西,一天到晚都在爭吵,這也使得台灣民眾沒有時間去冷靜地思考一下這個社會的優秀之處。

不過,蔡教授對中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還是很有信心的。他認為,雖然台灣也經歷過經濟起飛對文化帶來的衝擊和島內政治分裂對社會風氣造成的負面影響,而大陸更遭受過毛澤東時代的文化浩劫和當前的集權加腐敗所形成的文化失落和道德缺失,但是,他相信,傳統文化不會輕易消失。蔡逸儒說,隨着經濟生活的提高和政治制度的開放,傳統文化還是能夠適應現代經濟政治制度,中華文明還是可以得到弘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