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英文是移民心中永遠的痛 談怎樣攻克語言關

     攻克語言大關(上)

  「英文是我心中永遠的痛」,移民多年的你面對老外是否還會這樣鬱悶、無助?

      攻克語言的關卡可以說是決定你移民生活質量的最重要的元素,因為我們來到英語國家,如果沒辦法聽懂人家說什麼,基本是寸步難行。當然了,除非你從國內帶來了大筆家產,並且聘有貼身秘書幫你翻譯,你可以為了弘揚中國文化堅持不學英文。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移民來說,你張不開嘴就代表着沒有機會找到專業工作,沒有機會很成功愜意地在加國工作、生活。

  我最初來到加拿大的時候,租過一對福建夫妻的房子。他們的房子當時在我眼裏簡直是Dream House,我非常羨慕地向女主人請教,如何才能積累出這樣的財富,買得起那麼漂亮的房子。

  她伸出手臂給我看上面纏繞的厚厚的繃帶,我正納悶,她解釋說,「這就是我們沒有知識沒有文化面對的生活,我開了一個粽子廠,每天送蒸好的粽子給各中國超市和酒店。每天無數次提起超重的蒸鍋,十幾年下來這劇痛的手臂就是見證。我老公有一個裝修隊,他領着三五個人每天幹着粗活累活。你看,雖然我們能住這樣的大房子,我們這十幾年了還是一句英文都不會說。」

  我被這平實的話語震驚了,忙問「那你們需要看些文件或辦點事不得不用英文時怎麼辦呢?」女房東嘆氣道,「全憑我們十歲的女兒」。

  他們是我移民登錄後見到的第一對完全不懂英文的夫妻,我雖然很佩服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但也不解他們為什麼不學些英文,解決生活的許多不便呢?後來才發現來加十幾年還是英語盲的人真的是比比皆是,身邊最近的人就是我慵懶的先生。可能是加拿大多倫多有巨大的華人社區和就業市場的緣故吧,原本英文基礎不好的人往往會放棄刻苦努力的念頭。

  我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是需要時有我作翻譯,二是他的生活圈子完全是中文環境。我也曾非常積極努力地想幫助他學習英文,但每次都會半途而廢,他自己也非常苦惱沒有辦法學好英文。

  我很清楚自己老公學習英文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確的動力,然後便是沒有堅強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再有就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另外,男士往往比女士學習語言的能力和天賦稍差,加上努力不夠,其成果可想而知。

  我覺得,學習語言不成功不是智力的問題,動力是最主要的因素,有時候 「做不到」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只是「不願意」或「無所謂」而已。我接觸的華人移民中,凡是咬牙純粹為改進英文而努力的多半都是因為「痛到了」,夠痛才知道自己實力之不足, 才會願意從根治起。

  還有一些人把寶壓在海外生活上,在移民前不學,指望着出國後環境逼迫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這種壓寶方法只適合於留學的孩子或者來加繼續求學的移民們,因為他們來到海外求學,每天的英文學習環境下,飛速提高還是有可能的;但對於不再有機會去學校就讀的大多數移民來說,這是行不通的。

  另外,在海外留學或者念過幾年書的人,絕大多數也只是把英文看作一個聽得算習慣的語言,雖然可以用英文順利溝通,但不代表他們對支撐語言背後的文化感興趣,更不用說深入了解。華人普遍缺乏時事議題及英美文化背景下建立的英文實力,這對於三四十歲才移民根本沒有這邊的教育背景的人群來說,更加難上加難了。

  許多人會把ESL、LINC班作為起點,對於自學能力比較薄弱或者基礎比較差的人,我覺得去專門的英語學習班是好辦法。否則,就要自己給自己創造語言環境。其實,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學英語的地方:圖書館、超市、電視、收音機、教堂等等,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如果足不出戶,電腦、IT產品、各種電子書籍詞典都是我們學習英語的好工具、好資源。

  看來,移民本身的心態是攻克語言關的關鍵,不論哪個年齡層的移民,絕對不能完全指望在這兒居住或求學幾年英文就一定能好,如果不付出努力和心血,北美的天上是不會掉下來英文大餡餅,你咬上一口就滿嘴跑英文的啦!

  攻克語言大關(中)

  第一代移民往往做出巨大犧牲,如同我上期講述的那對不懂英文的夫妻房東,他們的辛勞可以有機會換取第二代、第三代的高知和融入主流的機會,而自己每天面對的是省吃儉用、打工賺錢、養家煳口。

  我們都知道,這種第一代移民的艱辛與語言有着直接的關係。先不說我房東這類的非技術移民,來加後我看到過許許多多技術移民, 因為無法找到專業技術工作而打labour工或者改行的博士碩士比比皆是。 而其中絕大多數人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是語言的障礙。從前我們在國內學的大多是啞巴英文,加上僵化的學習方式,很多人能張開口就噎很不易了。用這麼爛的英文去與當地人競爭,其難度可想而知。

  還有一些人本着先打打零工養家煳口的態度,每天辛苦地去夜校學英文,幾年下來,往往自己本來的專業也都被無情地荒廢了,而英文也沒強到可以自信地去面試的程度,許多人或者就此接受第一代移民的殘酷現實, 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或者捲鋪蓋回流; 而犧牲的華裔女性更是不勝枚舉, 幾個小孩生下來, 只有作家庭主婦的份了。

  我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強調學習語言的重要性。而真正有效的學習不光是在課堂上的被動學習,也不是沿用我們的老一套「語法加詞彙」的機械背誦,而是「聽、說、讀、寫」的全面提高。

  看到這裏你可能感慨DD在講廢話了,誰不知道這聽說讀寫呢?請別急,DD想用自身的學習為例來從新聊聊這個老生常談「聽說讀寫」。

  我很喜歡聽兒子拿學校的作業給我作presentation,他字正腔圓,說的非常地道。回想起兒子在幼兒園剛接觸英文的時候,是憋了半年也就是聽了半年才開口的,而這一開口就是地道的英文。我們這些移民學英文的順序正好顛倒了,我們先看文章,勤快點的能動動筆寫幾句,而像孩子一樣牙牙學語的學習方法被我們忽略了。

  我還清晰地記得上大學時過四級、六級的情形。我曾刻苦地精讀無數篇文章,遇到每一個生詞就查字典,完全以一篇文章中出現生字的多寡做為進步的指標。現在回想起這種學習方式,雖然有利於通過國內的英文考試,其實並沒有真正弄懂英文。因為間斷式的閱讀往往看不出作者的思考邏輯,這種 「看到生字就難受」的閱讀習慣,會讓你無法用心去感受文字想要傳達的情感。而寫作的不好是與錯誤的閱讀習慣直接掛鈎的,中國人寫出來的「中式英文」就是見證。

  我上大學時六級的英文水平應該是不低了,來到加拿大才發現連人家幼兒園的小孩子的口語都不如。看來從前把「聽說讀寫」分開學的方法是錯誤的,尤其是 「聽說」。兒子小時候不會讀寫,但他看卡通電視時或聽童話故事時全部能夠聽懂,而我這個托福雅思都經歷過的大人卻不能完全明白兒子在笑什麼。 此時,我感觸自己從前學英文真的是兜了很大的一個圈子,花費的時間不少,可不能學以致用。

  那麼,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呢?來到加拿大後,在工作中生活中我發現,英文有太多東西不是單純詞彙與文法能力強就能掌握的,而中國人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太重視技術層面,往往看不到全局。語言是會隨着歷史、時事、環境、音樂、娛樂及社會文化等因素,不斷產生變化的。比如北京的加拿大人大山,他的中文好不光是他發音清楚詞彙量大,他對中國的人文地理無一不通,加上娶來中國太太,這中文就沒有不地道的道理。

  我這裏想強調的是文化的重要性,可不是在建議你找個老外男友,當然了,如果你有本事找那你一定會突飛勐進、錦上添花,因為你會有很多機會親密接觸人家的文化,你當然也沒必要發地看我的文章了。我這裏主要是針對像我一樣沒有條件也要自己找條件學習的移民們,我們沒有捷徑,必須從蹲馬步開始,而這個馬步就是「聽說」。

  如果你是第一代移民,而且不指望找白領專業技術工作,那麼,克服簡單聽說障礙應該是夠用了;如果你想要繼續國內的白領工作,你一定要花費真功夫,才能攻克語言大關,才能真正體會出語言的深奧與美麗。

  攻克語言大關(下)

  華人移民中語言好的很多,如果把大家學習語言的經驗放在一起,一定能出版一部精彩實用的海外英文學習大全,不過能夠拿出時間與大家分享學習經驗的人的卻寥寥無幾。

  在多倫多有一些成功範例,比如英語奇才Jerry,我曾聽過他的講座,他的確很有學習方法,也非常知道眾多移民的需求。他是20歲左右移民通過兩年的強制性自學後脫穎而出的,我感覺他成功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他鑽研出以聽說為導向的有效方法,其次是他的北美文化滲透,再有就是他與生俱來的講演天賦和血氣方剛的學習熱情。

  我個人覺得,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來加時已三、四十歲的第一代技術移民,達到Jerry地道流利英文的水平實在是Mission Impossible。不過經過努力,實現在北美順利生活工作也並不是太難的事情,接下來DD就來聊聊這些年自己學習英文的體會。

  回想自己移民那年馬上就三十歲了,當時英文讀寫還算湊合,但聽說爛得沒辦法張口。

  我登陸多倫多後,也像其他新移民一樣跑去測試英文並去LINC班全天上課,一周聽下來,感覺進步不大。基本LINC的教學方法與國內的英文課程大同小異,主要是學生被動地聽講,一天下來,能夠張口練習的機會不多。還有一個問題是,與自己練習的對象也都是同等水平的新移民們,對我想快速提高聽力和口語的需求幫助不算顯着。

  於是,在學習了一周後就我就退出了這個免費課程,打算回家自學。當時的學習設備完全沒有今天這樣齊全,沒有蘋果產品或各種電子書,電腦下載英文資料也不容易,我就狠了狠心花100加元買了一個磁帶式錄影機。那時電視上正在熱播老友記電視連續劇《老友記》(Friends),我每晚都會準時在7點鐘把半個小時的節目錄下來,然後用這一盤錄影帶反覆研讀到半夜。

  半個小時的節目我每天都至少花四個小時逐句跟讀,堅持不用字幕,如果一句話實在沒有聽懂,就上網找transcripts,知道了自己為什麼沒有聽懂,如果是單詞問題,就記下這個單詞到生詞本;如果是人家的語音和表達方法差異,我就儘量模仿,以後往往再次出現時就不會聽不懂了。

  四個月刻苦學習《老友記》電視連續劇的經歷,使我的英文聽說交流能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加上從前就不差的閱讀和寫作,我知道自己噎可以去找專業工作了。我的這個學習方法其實與前面提到的Jerry的自學方法很類似,他是在20歲用兩年時間達到了與當地人以假亂真的英語水平,而我是在30歲時用四個月時間達到了可以自信地去找工作的英文水平。

  眾多移民朋友們,我清楚你對自己英文的期待,你同我一樣非常仰慕Jerry的成就,但你無法拿出那麼多時間來使自己成為英文奇才,至少聽了我的實例也能為自己打打氣:從聽說入手,花一段時間把自己浸泡到英文環境裏,努力張開嘴模仿,不出幾個月你就會攻克聽說這道關卡,能夠在北美自信地找工、生活。

  這裏我提到的攻克聽說的關卡,主要是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華人的英文交流普遍存在短句子、套公式的問題,相比之下,雖然人家印巴人有更濃重的口音,但他們說得很流利,更不會去套用語法公式想下一句應該如何說,而浸泡式英語聽說練習,可以使你沒時間去想任何公式。你一句話脫口而出是因為你聽多了熟悉了這句話,這同孩子學英文的過程完全相近。另外,在練習的過程中,你會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人家的文化、歷史、風俗等等,加寬的知識會使你更有話可說、有的放矢。

  在加拿大我沒有選擇求學這條道路,在對自己語言有信心後,我就開始了工作生涯。語言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在這十年的工作生活中,我從未放棄對語言的學習和提高。最初的幾年,我花費了大量時間考取證書,拿到幾個國際認證後,我的工作就上了好幾個台階,幾次工作環境的轉變,自己感覺每份工作對語言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絕好鍛煉、鞏固、提高的機會。去歐洲美國出差更好,每次出差,我幾乎一個星期沒機會說中文,也沒機會吃中餐,這種環境和文化的滲透機會極佳,我會抓住這樣的時機把自己與其它當地人比較,找差距,再學習。

  多年來DD學習英文的經驗真的是相當多,但我深深的了解,語言只是一個工具,拿着這個工具做出好活才是真功夫,因此,攻克了語言的關卡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開始,要能運用這個工具說出一口漂亮話才能真正使海外工作生活遊刃有餘,關於如何說得漂亮的話題,我們以後再聊。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星星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523/24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