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商業銀行的暴利

中國銀監會公佈,2011年商業銀行淨利潤超過萬億元大關,達到10412億元,創歷史新高。按此計算,平均每天賺28.5億元。還有一個數據是,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的平均淨利潤率達到42.36%。


商業銀行的資本利潤率不僅大幅高於一般加工工業,甚至高於石油業和煙草業。四大商業銀行,也就是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的利潤總額跟其他行業相比,表現更為強勁。

2007 年到2010年,四大行的利潤總額已接近兩萬億,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利潤總額是9722.77億元,大約是四大行的一半。煙草行業大概只有四大行的 15%。因為商業銀行的超常「收益」,其職工收入必然水漲船高。2011年上半年職工收入排名第一的是民生銀行,人均發放薪酬19.07萬元;其次是招商銀行,人均17.89萬元。

中國媒體稱商業銀行的巨額利潤,讓人「眼紅心跳」。所以,諸多商業銀行遮遮掩掩。不過,還是有坦誠之人。民生銀行行長洪崎關坦言,「利潤高得都不好意思公佈。」這個說法引發人們對商業銀行暴利的關注。

究竟什麼原因讓銀行成為目前最賺錢的企業?直接原因是來自存貸利差。2011年,商業銀行非銀行利息收入不到20%,銀行利潤的80%以上來自利息差。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僅為3.5%,貸款利率則為6.56%,利差3個百分點。只要有存款、有放貸,銀行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高額利潤。商業銀行的利差是與整個銀行制度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壓低存款利率,另一方面,提高貸款利率。對於存款戶來說,商業銀行是買主市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經常可以看到的景像是:銀行里人滿為患,都是普通老百姓,老頭兒老太太居多。他們僅有的一點錢全放在銀行里。雖然知道通貨膨脹,錢越存越少,但是沒有其他安全的投資渠道,也沒有投資能力。買股票可能血本無歸,理財工具可能受騙,加之預防性和用錢機動性考慮,銀行儲蓄就成了唯一選擇。對於貸款市場來說,銀行完全是一家獨大的賣方市場,擁有壟斷性貸款議價權,而企業基本喪失與銀行議價的能力。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商業銀行在壟斷地位的前提下,可以隨意對企業設置各種貸款條件。為了生存,企業不得不答應這些條件。上浮貸款利率成為普遍現像。2011年,資本市場緊縮,上浮20%是很正常的情況。除了上浮利率,商業銀行還可以隨意收費,變相提高貸款利率。有數據顯示,在2003年,國有商業銀行的收費項目為300多項,到如今有據可查的收費項目已經達到3000多項,在不足十年的時間裏收費項目增加了10多倍。

在如此畸形壟斷下的銀行暴利造成的嚴重後果:一是廣大民眾在高通貨膨脹和低存款利率的壓迫下,長期處於「負利率」境地,等於給國家變相納稅;二是廣大生產企業,主要是民營中小企業貸款成本不斷上升,生存壓力不斷加劇。

在中國,還有一個獨特現像:在主要的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之間,存在一種聯盟關係:商業銀行願意向國有企業貸款,保證國有實體經濟企業的充足資本,而後者可以實現壟斷利潤,再通過支付貸款利息的方式轉化為大型商業銀行的壟斷利潤。

在處於壟斷地位的商業銀行面前,不論是作為存款主體的居民,還是尋求貸款的中小企業,在完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只得選擇建立民間金融。所以,只要中國的金融銀行體系的壟斷繼續,所謂的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穩定就是「空話」,民間金融不僅會頑強地存在下去,還會形成對現存銀行制度日益增長的挑戰。打破壟斷,讓民間金融走進陽光之下才是正道。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302/23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