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國聖杯探測器入軌 尋找第二個月亮

美國太空總署(NASA)月球探測器「聖杯A」元旦進入月球軌道,其姐妹探測器「聖杯B」亦將於香港今晨6時進入軌道,探索月球身世之謎。月亮一面地勢凹凸,一面相對平滑,科學家懷疑它其實是由兩星合體而成,探月器將詳細記錄月球表面至核心的重力場差異,尋找地球曾擁兩個月球的證據。它們還將在月球尋找稀土,隨時為國際資源爭奪戰打開新戰場。

NASA去年9月展開「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GRAIL為縮寫,字面解釋是聖杯)任務,發射兩部體積如洗衣機、各重440鎊的月球探測器。但為節省燃料消耗,兩部探月器沒選用 1969年「阿波羅計劃」只需3天就能登月的直接路線,而是慢速兜路逾400萬公里(地球與月球平均相距38萬公里),避免太快進入月球軌道而要浪費燃料減速。

兩部探測器將在3月至6月初,首次詳細繪製月球重力分佈圖。它們將排成一列,在月球軌道前後相差約193公里的位置運行,透過無線電信號確定距離,因月球表面不同區域重力不同,兩者距離將被拉大或縮小,箇中細微變化,足以確定月球重力分佈。科學家將把重力差異與月球山脈、撞擊坑和盆地等地貌配對,推算出月球從外殼到核心的內部結構,以追溯月球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等岩石行星如何演化。

月球朝地球一面是熔岩填成的低地「月海」,背向地球的卻是3000米高山脈及極深的隕石坑。兩端不同地形被稱為「月球二分」(lunar dichotomy),其中一個形成理論,是地球40億年前曾被大小有如火星的星體撞擊,濺出的碎片形成兩個不同大小的月球,在大月亮的引力下,小月亮以每秒2.4公里速度融入大月亮,形成兩種不同地貌。

月球地表的引力差異,亦可揭示地殼下不同物質的密度,有助探索月球的珍貴資源。最近研究顯示,月球可能蘊藏大量用以製造科技產品的稀土。聯合國目前將月球和南極洲大部分地區一樣列作全人類資產,不屬於任何國家,但若發現珍貴資源,隨時掀起國際爭奪戰。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泰晤士報/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102/23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