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西方媒體看中國:看壞中國經濟意見成為主流

聽眾朋友,您正在收聽的是《西方媒體看中國》節目,音樂過後請您繼續收聽。

市場對中國經濟趨勢不樂觀,GDP增長放緩,公共債務上升加上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意味着中國即將出現更大的問題。《洛杉磯時報》11月28日報導,隨着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增長走緩的數據,看壞中國經濟的意見成為主流,以往無限的樂觀已經被憂慮取代。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是香港上市的大型內地公司的指標,該指數今年以來跌幅達26%,是亞洲表現最差的指數。現在投資人放空中國股票日益普遍,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發表的報告指稱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空頭。」例如,中國海外發展公司將近三分之一的股份在八月和九月被放空,顯示出市場對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的前景產生懷疑。

節目長度:14分39秒  下載mp3(16k) | (128k)

 

中國的房產價格回落,引起業主憤怒抗議,也引起全球投資者的關注。德國之聲國際廣播電台 2011.12.03的文章《房產泡沫破裂 凸顯諸多問題》,文章指,中國繁榮的背後,隱藏有諸多令人擔憂的深刻問題,隨着經濟增長的減弱,會逐漸凸顯出來。中國這一次非但不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救星,反而有可能加劇全球危機。《商報》(12月1日)以深圳房產主抗議房價回落為例寫道:「中國是不許遊行示威的,然而那些憤怒的公民卻不可阻擋。……為了購買住房,人們非常辛苦地工作,因為售價大都遠遠超出支付能力,為了弄到足夠的錢,還要將親戚的積蓄拼湊起來,現在他們的夢想行將破滅,因為深圳的房價多年來第一次下降。」

報道說,這個例子表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動盪在增長。「據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估計,明年整個中國房價會下降10%,今天的深圳市民不得不去適應這個局面。」該報寫道,「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非常仔細地關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因為價格回落會大大影響經濟發展趨勢,建築業是重要的增長支柱。繁榮一結束,失業率就增長,此外,很多企業將昂貴的房地產作為資產記入資產負債表,如果其價值萎縮,可用於投資的錢就更少了。特別是普通公民,如果住房貶值,他們也會感覺更窮,這不利於已經疲軟的消費。」

《巴登日報》 12月2日認為:「北京現在擔心,目前的衰落足以讓這個制度的深刻問題浮上表面,它們迄今隱藏在繁榮的背後,諸如出口下降、內部經濟發展疲軟、房價暴漲、高通貨膨脹、不平等、環境污染不斷蔓延以及腐敗蔓延,問題很多,令人擔憂。」「這些問題不僅讓中國人頭疼。迄今中國的需求(包括對德國的機器和汽車)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後動力之一。有時人們期望擁有巨額外匯的中國作為世界救星出場,這無疑是不切實際的。反之,加劇全球危機的潛力,中國卻是有的。」

2011 年11月09日 《衛報》的一篇文章《中國更像是頭大笨狼,而不是超人》文章指,歐洲最不着邊際的樂觀者把中國描繪為準備着一舉將它最大的貿易夥伴──歐洲救出生天的超人。可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比作郊狼Wile E.。越來越多的觀察者像程致宇一樣,認為不論如何,調整的時候都已經到了。中國可觀的增長幅度(去年為10.3%)掩蓋了同等矚目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樓市泡沫和令人震驚的地方政府欠債以及地下貸款。

文章稱,中國領導人的憂慮不難明白。即使是經濟繁榮時,社會不安也在加劇。對經濟的不滿很快就可以轉為街頭抗議──當歐洲領袖為了達成協議而於上星期三聚首布魯塞爾的時候,浙江省織里市發生反徵稅暴亂,事件中示威者投石、阻塞公路,並且焚燒汽車。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感受到歐洲問題的壓力。上個月對歐元區的出口量比八月的少了一半有多。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1年 12月 02日的文章《中國構成全球金融市場的主要危險》。報導指,中國近日公佈的製造業出現兩年半以來首次收縮引起法國經濟界的注意。『論壇報』引述專家的分析說,這一令人吃驚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放緩的程度比預想的要厲害。『回聲報』市場版相關的分析就要悲觀得多。在訪談中,針對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雖然會放緩但仍然會有相對強勁增長的觀點,法國經濟分析人士愛德華茲認為問題就出在這裏。市場總體上對中國當局控制經濟放緩的能力過分信任。但事實上當局沒有控制住通貨膨脹,當局還可能失去對經濟增長率的控制能力。

聽眾朋友,這一期的西方媒體看中國節目到這裏就結束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205/22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