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年薪20萬美元的礦工

傭像詹姆斯•迪尼森(James Dinnison)這樣的工人所需的費用是全球採礦業增長最快的成本之一。這位來自西澳大利亞州的25歲小伙子高中沒讀完便輟學了,現在他在地下礦井操作鑽機,開採黃金和其他礦石,每年能掙20萬美元。

身上滿是刺青的迪尼森從七年前開始做礦工,起薪10萬美元。他擁有一輛價值5.5萬美元的天藍色2009款雪佛蘭Ute (Chevy Ute)跑車,並另外花了1.6萬美元來升級引擎。他還有一輛價值4.4萬美元的定製摩托車。他腳邊那隻汪汪叫的吉娃娃狗德克斯特(Dexter)價格為 1,200美元。

迪尼森本人就是一件貴重商品,他屬於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偏遠地區崛起的暴發戶階層。西澳大利亞州便是這樣的一個地方,礦業公司在當地投入巨資開發和擴建鐵礦。這兒需要大量願意在有時存在危險的環境中每天工作12小時,並能在漫天塵土的小鎮上連續住上幾周的工人。

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 & Co)全球礦業部門主管西古德•馬雷爾斯(Sigurd Mareels)說,「這是歷史性的礦工荒。」礦工短缺不僅限於澳大利亞,在全球範圍都是如此。舉例來說,礦業委員會(Mining Industry Council)預計,到2017年加拿大會出現6萬至9萬個勞動力缺口。而秘魯到2020年需要4萬名新礦工。

礦工需求的背後是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建築熱潮。建築熱推升了鐵礦石(用來煉鋼)和其他建築用金屬(比如用於樓房布線的銅)的需求。

勞動力的稀缺帶來的是昂貴的人力成本。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首席執行長艾博年(Tom Albanese)說,「通貨膨脹壓力令西澳大利亞州、智利和非洲等熱點產礦區的成本及工資節節攀升,很多地區工資是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以銷售額計算,力拓是全球第三大礦業公司。

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來源地和全球第二大黃金產地,澳大利亞的礦工荒尤為嚴重。

澳大利亞礦業協會(Minerals Council of Australia)估計,在2020年之前需要新招8.6萬名礦工,來補充目前約21.6萬人的礦工隊伍。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鐵礦石部門總裁伊恩•阿什比(Ian Ashby)說,「這是個供不應求的勞動力市場,成本環境很嚴峻。」為了吸引工人,必和必拓和其他公司正在原本是不毛之地的礦區小鎮興建休閒中心、體育場和藝術畫廊。必和必拓稱,公司2011年上半年實現利潤112億美元,而人力和資本成本的上升令公司損失了12億美元利潤。

一些礦工在澳大利亞和菲律賓與新西蘭之間通勤。47歲的新西蘭人里奇•呂費爾(Ricky Ruffell)在澳大利亞北部的黑德蘭港(Port Hedland)操作平地機,他每個月花1,200美元買機票回家探親一次。年收入12萬美元的呂費爾自己出這筆錢,他說,「這樣挺合適的。」

John W. Miller/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儘管迪尼森做礦工以來已經掙了大約100萬美元,但他沒有任何積蓄,也不覺得有什麼遺憾。他說,「礦上生活太枯燥了,當你回來以後,一切都會讓你感到刺激和激動。」

呂費爾的僱主是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威爾斯浦(Welshpool)的NRW Holdings Ltd.。該公司稱僅能報銷澳大利亞境內的機票。NRW拒絕就員工個人言論置評,但表示公司是按市場需求付薪的。

澳大利亞統計局(Bureau of Statistics)的數據顯示,2010年,包括部分兼職和低技能工人工資在內的澳大利亞採礦業平均工資約為10.8萬澳元(合11萬美元),遠高於澳大利亞整體平均工資66,594澳元。

艾奧瓦州德梅因(Des Moines)德雷克大學(Drake University)的教授威廉•博爾(William Boal)說,較高的薪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偏遠地區花銷更大。研究採礦業勞動經濟學的博爾說,「那些地方也有通貨膨脹,因為這些人以前沒賺過這麼多錢,現在他們要把賺來的錢花掉。」他談到,隨着礦工購買更多的住房、汽車和消費品,當地物價出現了進一步上漲。

迪尼森當年做礦工完全是為了錢。他說,高中時他在「一場酒吧鬥毆中」把別人的頭打破了,牙齒也打掉了,他對之深感懊悔,從此以後再沒有打過架。迪尼森說,負責他這個案子的法官告訴他,要麼坐一年牢,要麼繳納1萬美元罰金並賠償受害者1.6萬美元。他說,「我需要這筆錢,所以我去做礦工了。」

總部位於西澳大利亞州的採礦服務公司Barminco Ltd聘用了他。記者致電Barminco首席執行長尼爾•沃伯頓(Neil Warburton)請他就此置評,但他沒有回覆。

迪尼森開採過銅礦、錫礦、鎳礦和金礦,他的工作是鑽孔,這些孔里隨後會填入炸藥,以開採礦石。他戴着一個價值5,000美元的十字架金鍊。他說,「我不信教,但我掛十字架是很嚴肅認真的。只要人安全,你能賺到很多錢。」

儘管迪尼森做礦工以來已經掙了大約100萬美元,但他沒有任何積蓄,也不覺得有什麼遺憾。他說,「礦上生活太枯燥了,當你回來以後,一切都會讓你感到刺激和激動。我花錢大手大腳,我的錢支撐起了其他產業。」

迪尼森自豪地管自己叫「有錢的大老粗」(Cashed-up Bogan, Bogan在澳大利亞俚語中指沒什麼文化的藍領工人)。講述這個群體的書籍和記錄片陸續面世,它們探究了澳大利亞社會的一種不安情緒。人們認為帶動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是教育水平較低者的揮霍性消費,這種現象令人感到不安。

《大老粗的幻象》(The Bogan Delusion)是一本講述澳大利亞藍領手中財富的社會學方面的書籍,該書作者戴維•尼古拉斯( David Nichols)是說,「我有些公務員朋友說過要放棄一切去當礦工。」朱爾斯•鄧肯(Jules Duncan )拍過一部名為《有錢的大老粗》(Cashed-Up Bogans)的紀錄短片,他希望能將其改編成一部長片,他承認是嫉妒引發了他的好奇。他說,「我尊重這些人,如果我不是一心要做電影製作人,也會和他們去做一樣的事情。」

迪尼森現在的日薪是800美元,他希望能晉升到另一個日薪1,400美元的井下崗位。迪尼森28歲的未婚妻莉娜•米切爾(Lina Mitchell)說,她要努力教迪尼森管好他的錢。她說,「這些礦工會把錢花在汽車、摩托車和聚會上。」迪尼森說他會專心做一名礦工。他說:「現在我有足夠的資質,我不會失業的。如果不當礦工,我就只能去當個汽車修理工,一周掙個600美元。我愛挖礦,夥計。」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WSJ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128/22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