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4萬億餘波未平10萬億又砸將下來 中共戰略要保增長

4萬億餘波未平10萬億又砸將下來 中共要促戰略產業保增長

4萬億餘波未平10萬億又砸將下來 中國要促戰略產業保增長


  [世華財訊]有外媒透露,美國商務部部長布賴森稱,中國已向到訪的美國官員確認,未來5年計劃對戰略性產業投資1.7萬億美元(約10.8萬億元人民幣)。

  按照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初召開。在這一舉世矚目的會議上,明年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將初現端倪。

  由於歐債危機、美債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可能重新步入一個衰退期。而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在經濟增速與物價壓力雙降的預期下,「保增長、調結構」仍將成為明年的政策主線之一。

  借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的契機,從今天開始,《每日經濟新聞》將連續推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系列報道,試圖從產業規劃、防範金融風險、政策寬鬆的適度微調等多個方面梳理相關的政策背景,從而對宏觀經濟的大致動向起到管中窺豹之效。

  自今年10月份以來,多個產業規劃密集出台。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近期中央各部委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關於文化、節能環保、鋼鐵工業、電子認證服務業等行業的指導意見和產業規劃。

  昨日(11月21日),有外媒透露,美國商務部部長布賴森稱,中國已向到訪的美國官員確認,未來5年計劃對戰略性產業投資1.7萬億美元(約10.8萬億元人民幣),此舉也表明了中共政府力圖讓增長動力向清潔和高科技產業轉變的決心。

  多家機構普遍認為,雖然明年經濟增速將低於今年,但是不斷出台的各行業「十二五」產業規劃,或將引發新一輪「政策潮」。

  產業規劃密集出台

  「最近密集出台的產業規劃方向主要集中於傳統製造業的升級和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兩方面,和『十二五』規劃的關係較緊密。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而『十二五』規劃里只有大綱,涉及具體行業還需更為細化的產業規劃來進行指導。」日信證券宏觀策略部策略分析師付豪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對裝備製造行業、船舶行業、汽車行業、冶金和建材行業、石化行業、輕紡行業、包裝行業、電子信息行業及建築業等傳統製造業都制訂出了政策導向。而另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對支柱行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及高端裝備製造)和先導行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作出了重點發展領域的建議。

  工信部牽頭制定的「四個半」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另外和衛生部共同組織規劃的生物醫藥規劃)頗受市場關注。據媒體消息,「四個半」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已經上報,預計發佈的時間點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後。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曾表示,為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家將出台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等各領域專項發展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加快制定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金融、人才、市場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另據媒體消息,由發改委牽頭,匯集環保部、財政部、國稅總局、央行等多部委意見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已歷經5稿,即將提交相關部門會簽。而涉及節能環保方面的產業規劃還有《「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能源「十二五」規劃》等。

  醫療行業近期也密集出台了一批規劃。

  前不久《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已出台。11月15日,科技部官方網站發佈了十個部門聯合制定的《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其重點之一包括要進一步加大醫學領域的科技投入。此外,即將出台的還有《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醫療器械產業科技發展專項規劃(2011~2015)》,另外還有《醫藥包裝行業「十二五」規劃》等。

  除此之外,通信業、文化產業、農業及家電行業方面的規劃也備受關注。據新華網消息,《通信業「十二五」規劃》將於年內出台,《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通信行業將進行結構性調整,從依靠基礎電信業務增長向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和終端製造業等上下游產業鏈方向轉變。

  付豪傑告訴記者,「最近有關物聯網、雲計算等方面的規劃受關注的程度也非常高。」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談到,「十二五」期間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安排了信息惠民工程,要着力把物聯網、雲計算和其他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到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

  依靠經濟轉型升級保增長

  「經濟轉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投資出口驅動轉向內需驅動,另一個是內部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而其核心是傳統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這兩方面。」日信證券宏觀策略部首席策略分析師徐海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儘管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作為「保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已經沒有爭議,中央也將此作為接下來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傳統的發展模式和經濟存在的問題已經扭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結。

  談及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些年的政策作用仍有不夠理想的地方,最典型的是地方政府為了保證GDP的增長,不太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

  另一個事實是,就投資結構來說,作為社會儲蓄主要的分配渠道,銀行信貸更青睞同政府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投資,而政府的投資總繞不開「鐵公基」。對廣大的西部地區來說,「保增長」雖然無虞,但結構調整的情勢卻更加嚴峻。根據最新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西部12省區、市經濟增速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但經濟增長多倚重資源和投資。

  在更微觀的激勵機制上,謝國忠提到,現行的財稅體制同樣阻礙了企業的轉型、產業的升級。他表示,地方政府鼓勵企業低質量的擴張、留在本地,而不支持跨地區的企業合併,國家的規劃中無法克服這個問題。謝國忠認為,政府需要通過財稅制度的安排,比如考慮企業應該在哪裏交稅,來克服原本不合理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的整合。

  「另一方面,這幾年持續繁榮的泡沫經濟,使得企業對轉變增長方式、提升技術、品牌等積極性很低,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產。所以說房地產調控是中國經濟調控的先決條件,房地產泡沫破滅掉之後,對企業轉變經營方向有很大的作用。」

  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也被認為符合中國勞動力結構。德勤18日發佈《中國製造業競爭力調查2011》報告稱,在中國製造業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勞動力資源仍然充足,中國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在於能夠隨着中國製造業結構的變化而提供足夠數量、且具有相應教育程度的勞動力。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世華財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122/22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