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馬克龍說習近平的茶很香!曝令西方世界震驚言論出台前細節

—馬克龍戰略觀遭批 他似有先見之明

作者:
「馬克龍訪華之行削弱美國遏制中國的努力」,並提供的細節說:法國總統馬克龍稱讚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茶很香」

Le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Emmanuel Macron, et son homologue chinois, Xi Jinping, le7 avril2023à Canton(Chine)© THIBAULT CAMUS/ AFP

Politico分析,馬克龍顯然同意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不應干涉台海議題的觀點。因為馬克龍告訴記者,「歐洲人無法解決烏克蘭危機,我們又怎麼能可靠地在台灣議題上說:小心,如果你亂來犯了錯,我們會到場?」

法國總統馬克龍講話重點是談所謂的「歐洲自主」,由於長篇大論口口聲聲說歐盟整體的國際戰略,給人印象馬克龍是以歐洲領袖自居,自認為代表歐洲在講話。在俄烏戰爭一年多後,竟提出歐洲要與美國保持距離,在台灣問題上不承擔責任,對中國沒有任何批評,也就是順從迎合的言論,無疑引發國際輿論譁然。

最不滿意的當然是台灣,但台灣政府尚未對法國總統公開批評。不過還是有好消息:雖然周一是復活節假日,仍然傳出有法國議員組團訪問台灣。彭博社報道:台灣外長吳釗燮周一在接受採訪時說,法國參議院和國民議會已經表示支持台灣,一些立法者將「很快」訪問台灣。台灣政府將「與他們核實,看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額外支持」。由於是假日,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的新聞官員未立即回復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雖然受到中國的壓力,法國的議員們還在2021年12月訪問了台灣。法國外長吳釗燮也正面評價法國的政策,他說:「法國政府非常力挺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他們也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任何作為」。「法國政府也曾在世界上這個地區進行自由航行行動,所以所有這類行動其實都受到台灣的支持和重視。」

實際上,歐盟高層內部可能已經比較了解馬克龍的觀點。美國政界和媒體已經對他的國際戰略觀提出質疑,就在馬克龍剛結束中國之行尚未發表令西方世界震驚的言論之前,美國紐約時報在對馬克龍中國行進行總結時,提供一些這次訪問的一些與眾不同的細節,有助於了解習近平與馬克龍互動的情況。

這篇文章的題目一語道破一個已經非常肯定的結論:「馬克龍訪華之行削弱美國遏制中國的努力」,並提供的細節說:法國總統馬克龍稱讚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茶很香」;在讚美中國經濟發展時,馬克龍注意到,廣東省現在有「四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

文章說「這是一次非常親密的交流,兩人都沒有打領帶,在習近平父親過去的官邸拉着家常。這次談話是在馬克龍為期三天的訪問結束時進行的。「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此行受到高規格接待,而且最後的聯合聲明作出了對「全球戰略夥伴關係」的承諾。「除了承諾發展民用核電站、向碳中和經濟轉型、銷售空客飛機和促進豬肉出口之外,這一夥伴關係究竟意味着什麼,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文章問:「在中美關係陷入冰點之際,馬克龍表明了獨立的歐洲立場,兩國領導人都多次稱讚「多極世界」,這是一種幾乎不加掩飾的暗號,意思是一個不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總體而言,此次訪問對美國主張的經濟「脫鈎」——通過全面的出口管制和重新安排供應鏈來降低安全風險——大聲說「不」。它微妙地平衡了西方和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看法,但沒有取得任何突破。關於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問題,它也異常沉默。」

「在與習近平一起訪問廣州期間,馬克龍強烈反對戰爭,但在讓中國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影響力找到一條和平之路方面沒有取得進展。」

紐約時報指出:「最重要的是,如今美國將中國視為自己成為世界主導力量以來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馬克龍接受與中國的夥伴關係,這表明為了維護戰後秩序中的自由體制,抵禦來自北京和莫斯科的攻擊,眼下的戰鬥將是複雜而微妙的。而美國的盟友對此立場各異。」

「通過多次提到需要「重塑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秩序」,馬克龍似乎讓法國更貼近中國的觀點——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如習近平在上月結束對莫斯科的熱情訪問時所說的。然而法國領導人也堅持美國的觀點——這些變化當中有許多是惡意的,必須加以抵制。」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家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說:「在與中國的冷戰不斷加深的背景下,這表明馬克龍肯定想逆勢而行,馬克龍打的是「戴高樂主義牌」,這是指戴高樂在「二戰」勝利後堅決主張獨立於美國。

馬克龍雖然看似接受了中國世界觀的某些方面,「但他對俄羅斯侵略行為的態度也毫不含糊。他告訴位於廣州的中山大學的學生,他們應該擔心世界的現狀。他認為,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這明顯違反了國際法,一個國家決定對鄰國進行殖民」。

與此同時,馬克龍接受了中國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12點建議中提出的幾個條款。其中包括需要「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以及需要防止「陣營對抗」,中國認為對抗反映的是「冷戰思維」。由於歐洲目前的安全架構是圍繞北約建立的,因此,需要新的平衡的安全架構,這樣的主張隱含着對大西洋聯盟的質疑。

作為交換,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兩人一起訪華但始終未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從習近平那裏獲得了一個模糊的承諾,即他將在某個未指定的日期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

紐約時報指出:「正如馬克龍的訪問所表明的那樣,中國的另一個優先事項是爭取歐洲的支持,確保與美國的「脫鈎」不會也變成同歐洲的脫鈎」。「從此次會面達成的協議來看,習近平在馬克龍這裏找到了熱情的合作夥伴。」

「在台灣問題上,馬克龍明顯保持沉默。中國以越來越好戰的措辭宣稱這個民主島嶼是自己的領土。馬克龍說,這個問題不是由他來判斷的,他沒有發現中國有任何「過度反應」的傾向,而且,在這次訪問中,習近平表現出了如此不同尋常的熱情,現在不是「把一切搞亂」的時候。」最後的聯合公報重申了法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即中國和台灣是一個國家。

「馬克龍周六早些時候離開幾小時後,中國宣佈將在台灣周邊進行為期三天的軍事演習。此次軍演凸顯了當前中美關係的緊張狀態。」「中法關係則是另一回事。周五,兩人在習近平父親的故居喝茶時,習近平對馬克龍說:「如果你能待久一點,歡迎你住在這裏。」

紐約時報該文發表時,還不知道馬克龍在回程飛機上發表了那些「驚世駭俗」的歐洲自主論,但該文結尾時提到:一些美國外交政策思想家懷疑歐洲國家是否會在台灣衝突中向美國提供強有力的軍事支持,或者是否願意對中國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特朗普政府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埃爾布里奇·科爾比表示,美國官員不應對歐洲領導人本周在北京促進商業關係感到驚訝。他說:「歐洲人相當公開地發出了一個信號,他們不願意對中國發動經濟戰,」「我覺得,美國政府認為一旦發生衝突,歐洲人會支持我們,但是這種事不會發生。」

看來,遭批的馬克龍國際觀在歐洲不乏有一定的代表性。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11/188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