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研究為什麼感覺回程要比去程近?

為什麼旅行時常覺得回程要比去程近?普通的看法是:去的時候完全陷入一個不熟悉的世界,所以讓你有一種時間放緩的感覺;不過,一批荷蘭的心理學家卻得出了另外的結論。

為什麼旅行時常覺得回程要比去程近?普通的看法是:去的時候完全陷入一個不熟悉的世界,所以讓你有一種時間放緩的感覺;不過,一批荷蘭的心理學家卻得出了另外的結論。

旅行時經常會有這種感覺,去的時候,路程顯得比返回的時候遙遠,不管你來去坐火車,還是坐飛機,來去花的時間是不多不少,但給你留下的這種印象還是很深刻。這其實是一種幻覺,但很難解釋清楚。

1969年,乘坐阿波羅12號登陸月球的美國太空人艾倫•賓返回後說:「從月球返回地球的路程好像少了許多」。其實來去的里程完全一樣。

根據最流行的說法,那是因為你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映入眼帘的、變換的是從未見過的風景,這讓你產生了時間放慢了的感覺。返回的時候正好相反,那些風景呀,路途呀都變得熟悉,注意力也放鬆了,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因此,造成幻覺的是由於你面對熟悉和陌生的環境,產生了兩種不同的反應,如此而已。

然而,荷蘭蒂爾堡大學心理學教授Niels van de Ven對這種流行的見解提出了反詰。大多數人認為返回時,路熟了。路熟了,印象上走得快,有一種輕快感。那麼,如果說在地上旅行可以熟悉路途,在天上旅行你如何才能熟悉路途,天上又沒有任何景物可作參照。他舉例說:「同樣的,我乘飛機旅行的時候,我也產生了回程比去程要短的感覺,可是在坐飛機旅行時我無法認出飛機走過的路;當我通過飛機的小窗口往外看時,我不覺得我能夠 找出任何標記」。

這位心理學家和他的同事們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找了350個大學生,分成兩小組,騎着自行車去參加一個鄉村節日。去的時候兩個小組同時出發,走的是一樣的路。但回來的時候,兩個小組分開了,一組沿着同樣的路返回,另外一組從另外一條路返回,但兩條路的長度是一樣的。

假如感覺回程要比去時快是因為路熟了,那這一解釋只能用在沿着同樣的路返回的第一組大學生身上。事實上,兩個小組都獲得了同樣的感覺。這個例子說明路途本身並不重要。

於是,他和他的心理學研究小組提出新的見解。他們是這樣推理的:當人們第一次走上一段陌生的旅途時,常常有一種傾向,會低估旅行所需的時間,他們在樂觀的狀態中開始了旅行。可是,當他們走完全程,他們覺得實際走的路程比預期的要多。於是,當返回的時候就會生出一種悲觀的情緒,他們會想:回去可要費時間了。就像當初的樂觀情緒最終使你感到旅途並不像預期的那麼短,返回初期的悲觀情緒反而最後使得你覺得歸程並不那麼長。

這一切都建築在期待之上。越是期待旅程很快走完,越有可能感覺路途漫漫。返回的時候,就會想回程會很長很長,結果很吃驚:這麼快就抵達了目的地。

不過,荷蘭蒂爾堡大學的心理學家並不強求別的心理學家完全同意他們的結論,就是說等待本身是構成「返家效應」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些心理學家更傾向於艾倫•賓的感覺:之所以感覺歸途短是因為沒有去時那麼大的壓力。不像去的時候更多的注意力是指向目標而無暇放鬆。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103/22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