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華裔富商棄商從戎:911改變新移民

  雖然已經過去了10年,可一提起「9·11」恐襲中遇難的好兄弟,馬經國仍是眼含熱淚。僑報記者邱晨拍攝

  2001年「9·11」恐襲事件發生前,馬經國是個心寬體胖而且蠻成功的商人。可恐襲改變了他的人生:3名公司職員在恐怖襲擊中喪生,馬經國收養了他們留下的11個孩子,同時下定決心棄商從戎。

10年逐夢 「胖子」事業有成

  1989年,高中畢業的馬經國從香港赴加拿大留學,在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的當晚,他又輾轉來到了美國。馬經國先在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完成了工商企業管理課程,取得碩士學位後又進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在求學期間,他一直是過着邊打工邊讀書的艱苦生活。為了生計和學費,他做過廚師,甚至在殯儀館裏為人做工。

  拿到法學博士學位後,馬經國曾一度成為開業律師,可他同時看到了房地產業中的巨大商機,便改行做了房地產經紀人。幾經奮鬥,馬經國擁有了一家有約40名僱員的房地產公司。此時,馬經國除在美國擁有房地產外,還在深圳、香港、上海等中國城市擁有大型商業房地產。

  此外,馬經國還涉足商業飛行領域,出租自己擁有的商用噴氣式飛機賺錢。為了帶家人或朋友出行方便,他還考取了駕駛商用噴氣式飛機的執照。

  馬經國的愛好是駕機飛行。在經商的那些年,他每天清晨即駕駛私人小飛機在空中翱翔,並藉機考慮每天的工作安排。

  「在空中看問題、看人生,可有不同的視角。」 馬經國說,他初來美國時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經10年奮鬥,他擁有了法學博士學位,成了一名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並有了自己溫馨的家庭。馬經國感激美國給他的機會,讓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說,若不是到美國來,「我也就是香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胖子」。

  馬經國當兵執行任務時榮獲的紀念幣,其中有克林頓、小布殊總統頒發的3枚紀念幣。僑報記者邱晨拍攝

  棄商從戎 從逐夢人變護夢衛士

  2001年9月11日上午,馬經國指派手下3名高級職員到紐約世貿大廈辦理一份旅館房地產的公證手續,可他們抵達位於世貿大廈42層的公證公司時,遭遇到恐襲。這3名職員,同時又是馬經國最要好的同學,從此消失了。

  恐襲發生時,馬經國正在深圳忙生意,是大舅哥從美國打電話給他,告訴他紐約發生了恐襲的消息,讓他快看電視。開始他並未在意,而電視上的畫面更像是那些荷里活大片中的片段。可此後不久,他太太又打電話來提醒他,這才讓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他急忙撥打3名赴世貿大廈辦公證手續的職員的手機,可3部手機再也無人接聽。

  「3位好兄弟遇難之後,很悲痛,又很內疚。」馬經國回憶說,按最初的安排,他本應親自去紐約辦理公司在當地購買賓館的公證手續,可當時他人在深圳,忙於收購另一幢星級飯店,只能派人前往。

  悲劇發生後,馬經國需常常去看心理醫生,也無心再做生意。他隨後領養了3位兄弟留下的3女8男共11個孩子。

  「9·11」之前,幾乎人人沉浸在自己的夢想之中,可「9·11」恐襲事件改變了人們的環境及生活。經歷過「9·11」悲痛的馬經國當時想得最多的是要向恐怖分子討還血債,保衛這個讓自己實現了夢想的國家、保護那些像自己一樣的逐夢人。經反覆思考後,馬經國下定決心,棄商從戎,參軍報效國家。為了達到入伍的體能標準,當年已29歲的馬經國刻苦鍛煉身體,與自己圓胖的身材抗爭。

  2004年,馬經國宣佈退休,正式退出商場。苦練到2007年,馬經國終於如願以償,加入了加州國民兵第18騎兵旅,成為1.25萬名加州國民兵中的一員。目前,馬經國是負責管理加州國民兵的400名全職軍人之一。

  「當年為撫慰心靈創傷,當兵是個好辦法,同時也圓了兒時想做軍官的夢想。」馬經國說,在部隊歷練了幾年才意識到,當時走上當兵的路未免過於理想化。

  馬經國做國民兵,肩負着「保家衛國」雙重任務。在國家無戰事時,國民兵即肩負保衛加州的任務。州長是國民兵的最高首長,他隨時可能宣佈某地進入緊急狀態,這時整裝待發的國民兵須立即趕往現場;若加州遭遇恐怖威脅,國民兵須在12小時內接管機場、港口等重地。

  2007年,馬經國隨部隊在伊拉克受訓33天。當時剛剛入伍,訓練場與戰場相結合,馬經國和戰友們實際上無法分清哪些是訓練項目,哪些是敵方的炮火。當兵雖苦,可馬經國感謝美國給他這個新移民改變人生的機會。

  馬家住宅,馬家夫婦即是在這幢房子裏領養了11個「9·11」遇難者的孩子。僑報記者邱晨拍攝

  最大的安慰:11個孩子都長大了

  「9·11」恐怖襲擊發生後,馬經國的家庭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馬經國公司的3位高級職員在恐襲中不幸喪生,馬家夫婦便收養了他們留下的11個孩子,並把他們從香港接到了美國。當年這些孩子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只有三四歲。當時3位遇難者家屬已領到了保險賠償金,馬經國也可用給錢的方式把後事「了斷」,可他念往日兄弟情誼,便把遇難職員的孩子全部接到自家來撫養。

  孩子多了,馬太太的壓力增加了許多倍,可賢惠的馬太太從無怨言。在先生隨軍執行任務時,都是馬太太一人支撐着這個家。問起10年來帶孩子的辛苦,性格內向的馬太太只有三個字:「還好吧。」

  10年過去了,馬家夫婦看到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心中充滿幸福感。可在成長過程中,這些因遭遇恐襲而失去父親的孩子們難免存在心理陰影。

  「直到今天,11個孩子中還有一個恨我,」馬經國說,儘管他與孩子們情同父子,可這個孩子一直在心中怨恨着馬經國:是他當年派生父去了世貿大廈。

  令馬家夫婦欣慰的是,其他10個領養的孩子都很懂事,從來不提父親的事。「他們從來不提,故意不講。」馬經國說,孩子們如此「懂事」,其實並未讓他內心感到輕鬆。

  現在,11個孩子中已有兩人大學畢業了,一個已被一家航空公司聘為飛行員,另外一個也已成為投資顧問。這是馬經國夫婦這些年來最大的安慰。

  另一人生變化:知足、戀家

  「當了兵,整個觀念都改變了,」馬經國說,以前做生意時很計較吃什麼、住哪裏,乘坐飛機從不會坐經濟艙。可現在全改變了,常乘坐軍機執行任務的馬經國說,坐民航的經濟艙要比坐軍機舒服多了。「現在什麼也不講究了,只要全家人平安、開心就好,就夠了。」

  為了生意上的應酬,馬經國以前很少回家吃飯,即使偶爾回家吃晚飯也是吃完飯馬上又跑出去:當時忙賺錢,要陪客人喝酒談生意,每天要熬到夜總會打烊了才回家。

  可現在的馬經國像換了一個人,有時間就想多陪陪家人、陪陪孩子。為此,當兵4年半,竟然把以前駕機翱翔的愛好也放到了一旁,「實在是沒有時間」。

  永遠不會忘記的傷痛

  2011年5月1日晚10時,馬經國從部隊戰友發來的手機短訊中得知本·拉登被擊斃的消息。他的第一反應是:「好啊!只是死得太晚啦!」

  「9·11」恐怖襲擊過去10年了,本·拉登也被除掉了,可恐襲留給馬經國的傷痛卻不會隨之減輕。馬家從不提「9·11」的事,即使是恐襲10周年的紀念日,馬家也不會破例舉行家祭。

  10年前,3位好友瞬間消失了,再也沒有他們的消息,現場也無法找到任何遺物——對於仍活在世上的親友,這是最殘酷的事情。這場浩劫留給了馬家大人孩子一個巨大的心理創傷,而他們選擇了以沉默來醫治傷痛。

  馬經國說:「我們從不提起這件事,可它壓在我心中,我永遠不會忘掉「9·11」留給我的傷痛。」

  馬經國認為,紀念「9·11」最好的方式是盡到一個軍人的職責,同時照顧好自己的家人及親友。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912/21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