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史前洪水的性質與大禹治水傳說新解

根據歷史傳說,中國在文明起源時期曾經發生過一次大洪水。在克服這場洪水的過程中,人們首先掌握了築城技術,華夏文明誕生。這就是鯀作城郭、大禹治水和夏王朝誕生的故事。當代考古學誕生以後,考古學家發現了諸多文明起源時期的古城,說明傳說不是空穴來風。

關於洪水記憶的起源,王巍先生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收穫》一文中說:「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黃河中游地區曾有一個氣候較為異常的時期,其主要表現為溫度變化尤其是降雨量的不均衡。」據此推測,王先生所言具體到上述地區,表現為降雨量的大幅增加導致洪水泛濫。

這種觀點比較合乎常識。但有關洪水記憶的古代文獻,除《淮南子》「禹之時,天下大雨」外,沒有其他降雨導致洪水的記載。相反大量談到華北地區的乾旱,並且這種乾旱記憶是延續並且高度一貫的。從黃帝時代的旱魅傳說,到夏代的后羿射日神話,到商湯準備自焚求雨,再到甲骨文中大量的求雨占卜,以及更晚近的歷史記錄,乾旱記載從未間斷。華北主要是旱作農業區域,這一記憶無疑更具歷史與邏輯的真實性。古氣候環境專家也認為,華北地區在4000多年前降水不是明顯增加,而是出現了大幅減少的趨勢。

徐旭生先生認為,黃河流出山地丘陵達至平原以後,由於地勢落差太大,加之沒有束縛,所以泛濫成災,從而使中原地區的古人形成洪水記憶。即中國古代的洪水記憶主要源於特定地域的河患,與降水無關。考古學告訴我們,文明先驅們的主要活動區域的運動軌跡,總體上是從山坡高地不斷向開闊低平的台地與平原方向移動。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從公元前5000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史前文化分佈的主要中心集中於華北平原(當時為華北低地)東西兩邊的高地。這一區域主要是湖泊與沼澤。黃河流出豫西山地以後,沒有固定河道,任性漫流。現在的華北平原正是黃河長期漫流沉積的產物。

這就是說,考古學家所說的二級台地,當時實際上處於黃河漫流所形成的巨大湖泊的前沿。在先民向低地遷移過程中,他們會在某個特定時刻遭遇到聞所未聞的真正洪水。洪水雖然早已存在,但人們只是在離開山坡,來到台地以後才開始遇到。正是這種前所未有的洪水遭遇造就了華夏民族的史前洪水記憶。

明白了史前洪水的性質,我們對古城、治水與文明起源就會有全新的視角。

筆者認為,當人們從山坡高地來到台地遭遇洪水,他們最需要保護的首先是他們的住地,其中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集中居住,利用集體的力量在他們的住地周圍築起一道儘可能堅固的攔洪圍堤,或者同時挖掘一條有利於行洪的河壕。如果這兩者還不夠,就要再填土抬高住地的房基,如淮陽平糧台城址。這樣的住地就是現在考古學家發現的古城。目前沒有看到龍山時代華北平原各城址海拔地理高度的具體數據,但可以推測,同時期各城址應大體處於同一海拔高度,而且後期城址應該比早期城址更低,這是由當時華北低地湖泊的水位及其變動決定的。

因此,龍山古城是人們應對洪水而發明的一種特殊聚落形式,是人們開發低地平原的橋頭堡和根據地,是中國史前農業社會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古城的建造者是平原定居式農業文明的先鋒。鯀大約是最早發明築城技術的專家,他的這一偉大發明使人們在洪水面前站穩腳跟。「鯀作城」的記載表達了後人對他偉大功績的深刻緬懷。

人們到新地築城居住的目的是為了開墾田園,由於鯀發明的築城技術成功地讓人們的住地免遭洪水淹沒,他或他的繼承人很自然地就會如法炮製,試圖用築堤攔洪的方法保護或開墾新田園,這就是圍墾。但當時圍墾還過於超前,以失敗而終。他因此受到處罰,這應是「鯀堙洪水」、失敗被誅所反映的史影。

鯀的失敗教訓啟發了後人,使大禹總結出「敷土」的偉大發明,並演變為後世文獻記載的大禹治水傳說。實踐表明,挖掘溝渠、清理水道,是把沼澤蠶食開墾為田園的有效途徑。即「禹敷下土方」,也即《國語》所說的「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大禹當時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把低地沼澤中自然形成的小水道挖掘得更加寬深,加速水的下瀉,使原來的淤泥沼澤日漸乾爽,便於種植,也就是孔子所說的「盡力乎溝洫」。經過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疏浚,黃河漫流區域日趨減少,使人們產生洪水記憶的洪水消失了,古城也就完成了其歷史使命而被先後廢棄。洪水的消失與古城的廢棄,意味着華北低地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開發。這既奠定了中國農業文明的核心區域,也為以廣域王朝為標誌的華夏文明的誕生提供了地理基礎。與此同時,在共同開發華北低地的過程中,原來分居東西兩邊的山坡居民得以在平原相遇。正是這種共同開發所奠定的地理基礎,及其東西民族的歷史性相遇,導致了以夏王朝為開端的中國文明的誕生與形成,並且使原來文化迥異的東西民族日益融合成為統一的華夏民族。

西周、春秋時期,「敷土」似不足以表現禹的偉大和聖明。恰在那時,包括開挖運河在內的各種治水與水利灌溉事業噎成為可能而且必要,大禹就順理成章地被讚美為灌溉農業時代的治水英雄。對治水故事的解讀,還原了大禹作為華夏民族拓荒者的偉大形象。大禹治水的傳說,沉澱了華夏先民如何把水潦低濕的沼澤湖泊與黃河漫流區開發成為沃野千里華北大平原的偉大曆程。降丘宅土,開創華夏,大禹真正居功至偉,決不是「治水」二字所能囊括的。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730/21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