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拒絕10億美元誘惑 扎克伯格和女友說了些啥

Yahoo當時的CEO特里·塞梅爾本打算在2006年用10億美元買下Facebook。他後來對記者說,這輩子從沒遇見一個人能夠抵擋住10億美元的誘惑。但是扎克伯格給出的回答卻是:「問題不在於錢。這個網站(Facebook)是我的寶貝,我想管理它,我想讓它繼續成長。」

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和華裔女友Priscilla Chan在逛街時被拍。扎克伯格今年26歲,但擁有24%的Facebook股份,淨資產已高達40億美元。

    Yahoo當時的CEO特里·塞梅爾本打算在2006年用10億美元買下Facebook。他後來對記者說,這輩子從沒遇見一個人能夠抵擋住10億美元的誘惑。但是扎克伯格給出的回答卻是:「問題不在於錢。這個網站(Facebook)是我的寶貝,我想管理它,我想讓它繼續成長。」

    回顧過去,女朋友陳稱Yahoo當時的報價着實讓扎克伯格思考了一陣子。「我們好好地討論了這筆交易,最終我們試着堅持自己的目標和信仰,希望一輩子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六年前,馬克·扎克伯格在自己的大學宿舍里創建了Facebook網站。六年間,網站得到迅猛發展,並一躍成為全球最知名的網上社區,用戶數量達到五億多,遍佈全球各地。

扎克伯格也有自己的Facebook賬戶,他的三個姐妹以及父母也都有各自的賬戶,並且都和他互加了好友。扎克伯格的個人頁面上顯示,他在菲力浦·埃克塞特學院讀了高中,後來考進哈佛大學。26歲的他還是喜劇明星安迪·薩姆博格以及搖滾樂隊Green Day的粉絲。在Facebook上,扎克伯格的好友們可以看到他的郵箱地址及手機號碼,他們可以瀏覽扎克伯格的個人相冊,也可以輕鬆地追蹤到他的生活軌跡。
 
  其實,整個Facebook正如它的譯名一樣,是個「臉譜」,是場個人表演,而扎克伯格就好似在這個「過度分享」時代盡情表演的一個弄潮兒。Facebook的迅猛發展得益於這個時代的變遷,得益於人們對個人私隱、曝光以及自我展示上表現出的更為包容的態度。或者簡單點說,人們自我展示、自我暴露得越多,扎克伯格賺的錢就越多。對於這個年輕的富豪來說,這就是他最好的時代、最好的年華——個人興趣、人生觀可以轉變為實實在在為自己賺錢的東西。在扎克伯格的個人主頁上,他這麼寫道:「我致力於將這個世界打造成一個更為開放的地方。」
 
  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時代也在回應扎克伯格的理想。Facebook現在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用戶來自每個角落。現在,地球上至少 1/14的人擁有Facebook賬戶。同時,扎克伯格也成為矽谷的新貴。一旦Facebook上市,他將很有可能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富的人之一。《名利場》雜誌甚至直接將其列為新興企業家實力榜的第一名,排名超越了蘋果的喬布斯、Google領導團隊以及傳媒大亨默多克,雜誌將扎克伯格稱為這個時代的 「新凱撒」。
 
  有社交障礙的天才
 
  雖然一心創立開放的世界,但私底下扎克伯格卻是個極為低調的人,他不喜歡也很少和媒體打交道。雖然應酬越來越多,但他其實並不是個很懂得社交的人。今年夏天的時候,在矽谷的電腦歷史博物館,扎克伯格應邀參加活動並發表演講。在後台準備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對他說:「你不怎麼參加這種活動吧?」扎克伯格簡短地說了一個「不」字,隨後喝了口水,雙眼放空,望向遠處。
 
  朋友們都願意管這個面色蒼白、身材中等的26歲男人叫「扎克」。有着棕色捲髮和藍色眼睛的他,標準穿着是灰色T恤、藍色牛仔褲和球鞋。扎克伯格不是個喜怒形於色的人,有着介乎害羞與傲慢之間的冷漠。如果談話的內容不甚吸引人,他就會走神,然後敷衍地說着「是,是」。有時候因為太過抽離,扎克伯格會幾乎忘記回答別人問了半天的問題。一個好朋友評價說:「他就好像被編程過度的機械人一樣。」確實,扎克伯格有時候說起話來像是個從遙遠星球來的人,聲音裏面充滿了距離感。有時候他的語調中又充滿了傲慢和輕視,有種屈尊俯就的感覺。連扎克伯格自己都承認,自己就是個「怪人」。
 
  扎克伯格出身在紐約,父親是一名牙醫,母親早先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後來辭職在家專心相夫教子,並在丈夫的診所兼做行政工作。父親愛德華算是扎克伯格的電腦啟蒙老師,教會扎克伯格如何使用BASIC語言。1996年的一個下午,愛德華說想弄一套全新的設備,在病人抵達的時候可以自動提示,免去前台的大呼小叫。扎克伯格隨後編出一套程序,可以在家裏和診所的不同電腦間傳輸信息,這個叫「ZuckNet」的小程序和「美國在線」於一年後推出的即時通信工具相差無幾。
 
  當其他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扎克伯格卻在製作遊戲。當談起幼年編遊戲的那段往事時,扎克伯格顯得尤其激動,兩眼發光。那個時候,扎克伯格只有 11歲,他的父母請了一位家教,每周一次來他們家裏,專門負責指導兒子的電腦學習。這位名叫大衛·紐曼的家庭教師稱他當時就發現了扎克伯格身上的電腦天賦。「有時候,我都很難跟得上他的進度。」
 
  很快,一周一次的家教已經無法滿足扎克伯格的求知慾,他轉而進入附近的莫瑟爾學院,參加每周四晚上的大學電腦課程。不過,扎克伯格又不是典型意義上的電腦呆子,只懂擺弄計算機。在高中的時候,他是學校劍擊會的會長,同時也學習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但是電腦始終是他生活和學習的重心。
 
  哈佛創業,背負罵名
 
  2002年秋天,扎克伯格考進哈佛。他剛一進校,就因為電腦才能成為學校里的風雲人物。那時他常穿一件畫有猿猴的T恤在學校里走來走去,T 恤上還寫着「編程猴子」的字樣。在學校里,扎克伯格加入了猶太教的兄弟會,並在一個周五的聚會上認識了現在的女朋友:波士頓長大的華裔女孩普莉希拉·陳。在排隊上廁所的時間裏,扎克伯格和這位姑娘攀談起來。「他當時就是一個書呆子模樣。」陳說。
 
  扎克伯格的特長是編寫簡單但優秀的程序,剛剛升入大二的時候就寫了一個名叫「CourseMatch」的程序,它可以讓學生基於他人的選擇來給自己選課。後來,扎克伯格又編寫了Facemash,這個小程序可以比較兩張頭像,並選出更漂亮的那一個。在這之後,三個高年級的學生找上門來,希望扎克伯格到他們的「哈佛人際」網站來幫忙。這三個高年級學生分別是來自紐約皇后區的納倫德拉以及來自康涅狄格州的雙胞胎卡梅倫和泰勒。
 
  一開始,扎克伯格確實幫了這個團隊不少忙,但是後來他把精力轉到設計自己的網站上,這個名叫Facebook的社交網站一經推出便大獲好評,而扎克伯格也在大二結束的時候退學,全身心撲在Facebook上。
 
  在扎克伯格看來,這兩個網站在設計初衷上有着天壤之別。「哈佛人際」是為了方便男女之間交往,而Facebook則重在人際關係的建立。但在另外三個人看來,扎克伯格卻是一個小偷,把他們的創意偷走不說,還刻意阻礙「哈佛人際」上線。卡梅倫說:「他偷走了我們所有的東西,這本應是我們的時代。」這場口水戰從Facebook上線以來就一直進行着,並一直鬧到了法院。
 
  為了應付法庭訴訟,Facebook的法律部門搜尋了扎克伯格在哈佛求學期間的電腦聊天記錄。雖然這些記錄並沒有顯示出什麼「偷竊」的證據,但卻實在地展示了扎克伯格性格陰暗的一面:背後傷人、詭計多端、性格冷漠。2006年1月,律師向Facebook的最大投資者Accel Partners展示了這些記錄。科技網站「矽巷」獲得了其中的一部分記錄,在裏面扎克伯格跟朋友談起要如何解決「哈佛人際」——
 
  朋友:所以你決定好怎麼弄這個網站了麼?
 
  扎克伯格:我要把他們弄掉,就在今年。
 
  在另一部分聊天記錄里,扎克伯格又向朋友「侃侃而談」Facebook是如何讓他能夠輕鬆獲取每個哈佛學生的資料——
 
  扎克伯格:是的,你想要任何人的資料,跟我說一聲就行。我手上有4000多個郵件地址、個人照片、地址以及社交賬戶。
 
  朋友:什麼?!你要怎麼管理啊?
 
  扎克伯格:人們只要申請賬號就行,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信任我而已。
 
  另據兩個可信人士稱,還有更多這樣的聊天記錄未被公開,它們完全可以毀掉扎克伯格業已建立起來的公眾形象。但是Accel Partners的常務董事布雷耶說:「他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但是像其他人一樣也會犯錯誤。」
 
  當記者向扎克伯格提起這些聊天記錄的時候,他用「十分後悔」來作回答。「如果你要建立一個有影響力且受眾巨大的網站,你就得變得成熟起來,對吧?我覺得我(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成長了許多,學到了許多。」
 
  最儉樸的富人
 
  扎克伯格認為人們不應該把當年那個毛頭小子等同於現在的他。但是,歷史不能磨滅,個人的過去也不會被人忘記,尤其像他這樣的人物,為人的低調已經不能掩蓋媒體的好奇和狂熱。今年10月1日,由大衛·芬奇導演的電影《社交網絡》在全美上映,掀起熱潮一片。
 
  《社交網絡》把那些陳穀子、爛芝麻再度搬出來。電影裏面描述的那個不喜微笑、沒有安全感的男青年,對扎克伯格現在的個人形象當然會有所打擊。他說:「肯定有很多人會看,看完了又會說:哦,他19歲的時候是那樣,現在肯定也是那樣。」
 
  在這部荷里活電影中,Facebook的早期創建過程是個典型的「友情、忠誠、背叛以及妒忌」的故事。在影片裡,扎克伯格被描繪成一個有社交障礙的天才,對外面的社交生活滿不在乎,但是心中又有強烈的欲望,希望能夠加入哈佛最精英的那些社團。
 
  這部電影是根據本·麥茲里奇的紀實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Facebook的創立,一個關於性、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改編而成。電影劇本的改編者蘇金承認,再現扎克伯格這個角色是一個挑戰。「這是由一群有社交障礙的人建立起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站。」但是,蘇金並不認為這部電影是對扎克伯格的醜化。「實際上,在影片的最初將近兩個小時裏,扎克伯格是個反英雄的角色。但是到了最後五分鐘,他轉變成了一個悲劇性的英雄。」蘇金說:「對於這個並不認識的年輕人,我並不想做什麼對他不公的事情。他並沒有加害於我,所以我也不想無緣無故給人家臉上來一拳。」
 
  其實,扎克伯格也算是蘇金的一個小粉絲,有一年的西班牙之旅中,他和女友陳一起看了蘇金寫的《白宮西翼》。據扎克伯格的朋友說,他相當欣賞這部美劇,其對華府人們的生活絲絲入扣的描寫,引人入勝。
 
  對於這部《社交網絡》,扎克伯格則說裏面的很多細節都是不真實的,比如他本人並不像電影裏面描述的那樣,迫切想加入學校里的那些精英社團。在電影上映幾天後,記者發現,扎克伯格已經將《白宮西翼》從自己的「最愛電視劇」列表裏面移除。
 
  現在的扎克伯格,仍舊開着幾年前買的黑色豐田。他的朋友說,扎克伯格經常為了散心、緩解壓力而出去開車兜風,不過最後都會停在女朋友陳的家裏。陳住在離金門公園不遠的地方,現在是加州大學醫學院三年級的學生。兩人周末基本都膩在一起,散步、划船、玩室外地滾球或者棋類遊戲。十二月是他們定期出門旅遊的月份,今年他們的目的地將是中國。
 
  扎克伯格到現在還在租房子住,最開始是破舊寒酸的一居室,現在則是一個雙層四居室的屋子。曾經的哈佛合作夥伴泰勒甚至說,扎克伯格是他見過最儉樸的富人。
 
  「帝國沒有界限」
 
  話題又回到2004年的冬天,扎克伯格談起當時自己與朋友對於科技發展潮流的討論。「很明顯,以後每個人都會待在網上,那麼不可避免地就需要一個巨大的網絡社區,將人們聯繫在一起。Facebook是時代演變的產物,如果當年我們不做,總會有其他人做。」
 
  既然是時代的必然,扎克伯格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對他來說,錢從來都不是考慮的重點。2005年,MTV網絡考慮以7500萬美元買進 Facebook,之後Yahoo和微軟也有同樣的意願,出價甚至更高。Yahoo當時的CEO特里·塞梅爾本打算在2006年用10億美元買下 Facebook。他後來對記者說,這輩子從沒遇見一個人能夠抵擋住10億美元的誘惑。但是扎克伯格給出的回答卻是:「問題不在於錢。這個網站(Facebook)是我的寶貝,我想管理它,我想讓它繼續成長。」
 
  回顧過去,女朋友陳稱Yahoo當時的報價着實讓扎克伯格思考了一陣子。「我們好好地討論了這筆交易,最終我們試着堅持自己的目標和信仰,希望一輩子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現在,扎克伯格的目標是創造、主導一個全新的網絡社會。Google和其他搜尋引擎可以幫人們查找信息,但是用扎克伯格的話來說:「我們關心最多的信息都存在於腦子之中,Facebook就好像用一根電路把我們的腦子和計算機連接起來。」
 
  今年春天,Facebook有了一個名叫Open Graph的工具。用戶們在閱讀CNN新聞時,還能通過這個工具查看自己的Facebook好友正在閱讀什麼消息。公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讓用戶們根據他們Facebook好友的推薦,來選擇閱讀的新聞、吃飯的餐館以及觀看的電影。在扎克伯格的設想中,Facebook將最終成為所有人類活動的第一環。
 
  不過為了能夠讓這樣的願望實現,首先必須讓用戶們在Facebook上公開更多的個人信息。為了加速這一進程,2009年11月 Facebook更改了幾條私隱條款:除非特別原因,用戶的名稱、性別、照片以及好友列表都會被默認為公開。扎克伯格將這樣的改變稱為變革的「社會規範」。不過,反對的聲音很快便砸了過來。美國民權同盟及電子私隱信息中心都認為這樣的改革「不合常規」,用戶們也頗有不滿,認為Facebook違反了美國社會對於個人私隱的保護傳統。
 
  事實上,在私隱設置上扎克伯格始終都有自己的觀點。「很多人都擔憂私隱以及隨之而來的問題。我們意識到,人們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這個問題頗有微詞。但是我們相信,這是正確的事情。」扎克伯格的反對者們則認為他對於「透明、開放」的理解太過簡單,甚至有些幼稚。博客寫手安尼爾·達什說: 「你現在是26歲,處在人生最好的年華里,打小便過着精英的生活。這樣的人,當然不會意識到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有許多需要隱藏的過去或現在。」在微軟新英格蘭研究部門工作的達娜·博伊德則認為這是一場「哲學爭鬥」:「扎克伯格認為,如果人們越來越公開和透明,這個世界將會越變越好。但是我想,這樣美好的願景也不能讓大眾做犧牲品。」
 
  這場關於私隱的爭論始終沒有結果,但這並不妨礙這位天才少年的「龐大互聯網帝國計劃」。在和扎克伯格的最後一次訪談中,記者問起他關於《安德的遊戲》這本書,這本被他列在「最喜歡的圖書」列表裏的科幻故事書,講述了一個年輕電腦天才的成長經歷。
 
  「哦,那其實不是什麼『我最喜歡的圖書』。」扎克伯格驚訝地說,「我把它列在裏面只是因為喜歡它。我覺得這樣的列表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意義。不過,我真的很喜歡《埃涅伊德》,我讀了好多遍。」
 
  扎克伯格初讀《埃涅伊德》還是高中時期,那時他在學習拉丁文。他仍能記得特洛伊勇士埃涅阿斯對於建立自己城市的欲望和追尋,甚至能背誦其中的一些句子:「時間無所邊界,偉大沒有盡頭。」他的朋友和家人說,扎克伯格一直對經典的史書有特別的喜好。「那是他的一部分。很小的時候,他就對『建立帝國』這種事情感興趣。」扎克伯格的一位朋友如是說。
 
  「財富眷顧勇者。帝國沒有界限。」他在給記者的即時留言中如此說道。奇妙的是,這兩句《埃涅伊德》裏最著名的話語,竟然如此契合扎克伯格當下的雄心壯志。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南都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118/19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