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崛起後另類奇蹟:誰偷走了中國大陸人的壽命?

—中國大陸人均壽命沒有與經濟增長同步

當我國GDP高速增長時,人均壽命卻沒有與高壽國家縮小差距 如下圖所示,近20年來,我國的人均壽命增長緩慢,無論是相對高壽的發達國家,還是相對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在增長率方面都不如人意,而且增長率還有放緩的趨勢。

當我國GDP高速增長時,人均壽命卻沒有與高壽國家縮小差距

如下圖所示,近20年來,我國的人均壽命增長緩慢,無論是相對高壽的發達國家,還是相對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在增長率方面都不如人意,而且增長率還有放緩的趨勢。

此外,有一個明顯的異常,俄羅斯的人均壽命負增長,研究指出,這與酗酒有關。

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年度數據不完整,此表統一採用世界銀行的數據。

如何理解「人均壽命」的奧秘

關於壽命,有三個常用的詞:人均壽命、人均預期壽命和人均健康壽命。

其實,「人均壽命」與「人均預期壽命」是一回事,是英語「life expectancy」的不同翻譯而已。客觀來講,「人均預期壽命」更貼近原義,「人均壽命」反而可能引起誤解。

比如說,前幾年盛傳,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只有58歲,比全國人口平均壽命低十幾歲,這就犯了常識性錯誤,統計的是某個時段、某個領域去世的知識分子的平均年齡,而不是整個領域的「預期」壽命。

在實際計算時,可以統計同一年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水平,然後計算出各年齡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數,由此推算出這一 年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一個完整的人均壽命表,不僅僅只是給出一個數字,還包括每個年齡段人口的預期壽命,這個「預期壽命」並非兩者簡單相減,有一套複雜 的算法,而且需要區別男女。

2003年,美國人均壽命是77.1歲,其人均壽命表如下:

 

至於「人均健康壽命」,這裏的「健康」是指身體機能大體正常,這決定了生命的質量。據統計,中國人均健康年齡為62.5歲,相對於人均壽命73歲,也就是說,每個人要忍受10年病痛的折磨。

人均壽命是隨着「現代化」而穩步提高的,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水平。

雖然壽命增加與經濟發展不完全成正比,但增速如此緩慢不太正常

上世紀60—70年代,是日本「騰飛」之時,這20年,日本人均壽命從67歲增加到76歲。

這20年,也是韓國經濟起飛之時,韓國人均壽命從54歲增加到66歲,再經過20年後達到76歲。

反觀中國,1960—1970的10年間,人均壽命從36歲增長到62歲,並於1975年達到65歲,這是一個現代國家應有的水平。但是此後直到1990年,人均壽命僅增加到68歲,再過了近20年,才達到73歲。

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奇蹟」,經濟的增長不亞於當年日韓,但並沒有像他們一樣促進人均壽命快速增加,箇中原因不得不察。

影響壽命的一些因素

醫療保障制度是否健全

在人類歷史上,對壽命影響最大的三大殺手是戰亂、饑荒和疾病。在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裏,可以排除戰亂因素,只要有基本的人道精神,也不會食不果腹,剩下的就只有疾病了。

隨着藥物與醫療技術的進步,只要是享有基本的醫療保障的國民,都不會因為非重大疾病而去世。

以古巴為例,它的綜合國力與美國豈止是雲泥之別,但是人均壽命居然略高於美國,這應該與其公費醫療制度有關。

在中國人的死因中,80%屬於慢性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迫切要求進行有效防控。

生存環境是否健康

比如說環境污染。我國80%的人死於慢性病,而有的資料聲稱,75%的慢性病與環境污染有關,也就是說,60%的人死於環境污染。這個數字很嚇人,但符合很多人的感受。

食品安全也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問題,除了自嘲「生化實驗」,沒有什麼好辦法迴避。

生活習慣是否健康

有的專家聲稱,抽煙者壽命會縮短15—20年。此外,長期食用高鹽、高油食品也容易致病。

工作方面,在績效的壓力下,久坐、熬夜,作息與飲食沒規律,容易導致慢性疾病。

一些「特殊國情」也能引發職業病,據說公務員脂肪肝發病率過半,跑業務的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還應關注負面情緒的影響。無論「成功人士」還是loser,當青春的理想被叢林法則擊碎,難免要承受空殼化之後的悲涼,這卻是危險的,「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結語:

身體畢竟是自己的,改變能改變的,自得其樂……


近日海內外中文網站上都在轉載一篇文章。文章題為「崛起後的另類奇蹟:誰偷走了中國人的壽命?」文章認為,當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速增長時,中國人均壽命卻沒有與高壽國家縮小差距。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的採訪報道

題為「崛起後的另類奇蹟:誰偷走了中國人的壽命?」的這篇文章指出,中國人均壽命1975年達到65歲,1990年68歲,現在是73歲,近20年間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僅提高了5歲,遠低於日本和韓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人均壽命增速。雖然人均壽命增加與經濟發展不完全成正比,但中國的人均壽命 「增速如此緩慢不太正常」。北京律師「後改革思想網」總編陳永苗表示,這不太正常是由於中國幾十年的經濟改革成果沒有讓大多數人享受到:
 
「改革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成果沒有讓絕大多數人獲得分享的話,那絕大多數人的醫療條件沒辦法跟得上,環境污染也作為高發展的這麼一個成本轉嫁到大部分人頭上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這種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它需要大多數人作為包身工,或者是農民工出現。他們需要有這一些人高度地運轉,高度的勞動強度作為一種代價。實際上應該來說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程度跟中國普通大多數人的勞動強度或者壽命增長的可能性是成反比的。因為首先它沒有讓他們受益;第二個它的經濟高速增長建立在低能的優勢上。那麼實際上就是一方面沒有受益,另一方面還要儘量地壓榨他們,把他們拋擲在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風險壓迫當中去,所以生命增長的可能性就比韓國、日本要低很多。」

現在的高壽國家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經濟騰飛時,20年中人均壽命由67歲增加到76 歲,增長了9歲;韓國與此同時的20年經濟騰飛期間,人均壽命從54歲增加到66歲,增長了12歲。網上有數據顯示,日本目前的人均壽命比中國多十歲,70年代初還比韓國人均壽命高2歲的中國,現在卻比韓國低5歲。中國強國論壇上有網友調侃地說「這就是改革的成果!」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104/19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