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幾百中國人在巴黎撿破爛

「窮困」,曾經是那些遠渡重洋到國外謀生的華人的共同經歷,從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到80年代公派和自費留學生,很多人都在一段時間內領略過洗盤子看孩子掙錢的滋味。但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儘快走出「窮困」過渡期,開始正常生活。自從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後,不少留法學生已經可以依賴國內家庭的資助,浙江溫州華人中的非法居留者也藉助親友的幫助生存下來,但部分來自中國東北等地的非法移民卻沒有這些運氣,他們在法國社會無依無靠,又被法國近年收緊移民政策逼迫,成為留法華人中的最底層。就在那些富有的中國遊客成為巴黎奢侈品商店令人羨慕的主顧的同時,幾百個中國人成為了巴黎撿破爛行業的龍頭大軍。如此巨大的反差把中國貧富懸殊的現狀淋漓盡致地呈現給法國社會。

《巴黎人報》9月27日以兩版篇幅刊登一條與華人相關的社會調查文章,題目是:「中國人在巴黎撿破爛」。所謂中國人當然是指那些沒有證件的中國非法居留者。調查文章配以一系列圖片,介紹非法居留巴黎的中國人在富人區的垃圾桶里尋找回收物品,然後到巴黎和郊區交界的窮人市場上出售的情況。下面就為你介紹這一調查文章。

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這些中國人一天的活動,這些人住在巴黎東部郊區Bagnolet由中國人出租的廉價搭鋪房子裏, 早上天還沒亮,就動身走十分鐘的路,趕5點半地鐵第一班車,差不多同時到達地鐵站的中國人有20多人,他們之間互相認識,但打過招呼後並不聚在一起,而是 三三兩兩在一起坐車,談天、看中文報紙、或者靠着座椅後背補覺。他們每人手拉一輛家庭購物的小推車。地鐵到達巴黎市中心的歌劇院站,第一批撿破爛的中國人下車,然後又有一批人在巴黎富人區17區Malesherbes站下車。

《巴黎人報》記者跟隨一對撿破爛的中國夫婦下車,這時是5點55分。記者看到:這對中國夫婦各占街道一側,身手熟練地在剛剛推出的垃圾桶里迅速地尋找有價值的垃圾,男的找到了電器音響,女的撿到不少衣服,他們的本事是能精準掌握時間,在垃圾桶被住家門衛推出,和收集垃圾卡車到來之間的短短時間裏,完成對每個垃圾桶的檢查。有的門衛對這兩個中國夫婦天天辛苦撿垃圾很同情,有的則要訓斥幾句,嫌他們把每個垃圾袋都撕開,弄得垃圾到處都是。

到了8點半,這些中國人拉着裝滿物品的小車回家,儘管面帶倦色,但他們對自己的掃蕩成果都很驕傲,相互展示各自撿來的寶貝。記者看到:在他們居住的93省窮人街區里,人們相遇時互不問候也不對視。一位住了30年的老住戶說:這些中國人與世隔絕自給自足,從不求助於外界,也從不抱怨。」 非法居留的身份使他們永遠保持沉默。因為從不報警,他們的中國同胞就來搶他們的錢。

每個周末和周一的下午是巴黎東部Bagnolet相鄰地區街頭窮人集市開張的時間,記者數數有200多中國人擺賣, 並肩作戰的還有羅馬尼亞茨岡人,即現在正出名的羅姆人。一位買主看上了中國人的三雙襪子,出價10歐元,中國攤主不干,一定要12歐元,他不停地對買主說:「朋友,12歐元」,「朋友,12歐元」,終於如願以償。了解中國攤主的買主對記者說:「和這些中國人作生意很難,他們從來都不退讓。」

窮人集市是非法的,警車的警笛響了,所有攤主都撤到100米以外,等到這十幾個警察走了,再重新開始。而20分鐘後,警察又來了。警察就在附近的幾個窮人集市上巡邏,20分鐘轉一圈。

一般法國人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中國人不遠萬里來法國撿破爛?為此,巴黎人報採訪了他們中的三位:宋先生、孫先生和王太太,他們來自中國的河南和瀋陽等地。來法國前,他們儘管沒有指望來巴黎淘金,也都沒有想到會在巴黎的街上撿垃圾。而為了接濟家中的父母,支付孩子的學費,他們卻不得不繼續在巴黎的垃圾桶里淘「金」。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1007/18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