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官方:高鐵讓道多花4000萬 結果成了爛尾工程

作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安徽六安王漢墓堪比著名的馬王堆漢墓,備受海內外關注,高鐵項目建設也為保護區文物「讓道」。但時隔三年多,耗費4000萬元繞道的高鐵早已通車,而寄託各界厚望的六安王漢墓原址保護卻成了「爛尾」工程,令人揪心。不僅當初計劃修建的博物館成為畫餅,而且大量珍貴文物仍浸泡在霉變的淤泥堆中不知歸處。

  據安徽省文物部門介紹,在2006年合肥至武漢高速鐵路建設中,安徽省考古隊在六安市雙墩村發現並列兩座西漢大墓。隨後考古人員對雙墩一號漢墓搶救性發掘,出土漆木器、銅器、玉器、金箔、銀箔、兵器、車馬器等文物數百件,其保存完整的「黃腸題湊」墓葬結構為安徽首次發現。經考證,墓主為西漢六安國第一代諸侯王劉慶,墓地15平方公里範圍內為西漢六安國王陵區。隨後,六安王漢墓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並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 年,經多方磋商,六安王漢墓實行原址保護,高速鐵路工程為此向南改道107米。

  然而,自發掘結束到現在三年多了,高鐵改道之後早已經通車運營,六安王漢墓及王陵區的原址保護工程卻陷入停頓,現狀令人「慘不忍睹」。

  記者驅車來到雙墩村文物保護現場,看到的是黃土路盡頭一座孤零零的工地。入口路標提示為「雙墩一號漢墓原址保護大棚」,其後方則是一座類似廠房的未完工大型建築,出入口洞開,圍繞建築四周的水泥過道、護欄護坡只修了一半,地面堆積着大量泥土、石塊。

  進入大棚,「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安漢代王陵墓地」的石碑佇立在西側,東側則裸露着雙墩一號漢墓大坑,裏面最早搭建的小型保護棚還沒完全拆除,鏽跡斑斑的骨架罩在未提取的「黃腸題湊」墓室上。「題湊」的外表雖然包裹了海綿和塑料薄膜作為保護,卻仍浸泡在坑底堆積霉變的淤泥中。從塑料薄膜的縫隙處,能看到粗大的「題湊」木料已明顯變干、褪色、開裂。

  一號漢墓的專職看守、文物保護員秦立志稱,發掘結束後,現場最大的工程就是修了這個水泥牆、鋼骨架的保護大棚。今年3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將日常看護工作移交給六安市後,「市里叫施工隊來修了水泥路面和護欄護坡,現在聽說周圍土地沒有徵好,沒錢,就停工了。」

  面對擱淺的漢墓保護現場,雙墩村一些村民表示不滿。村民吳慶華說:「當時火車改道費了好大的事,把我們的田都廢掉了,說要搞博物館、旅遊區,別人來看來玩。現在弄成這樣,不是騙人嗎?」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六安王漢墓原址保護工程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三個:規劃欠缺、資金不足、體制不順。

  作為當時雙墩一號漢墓考古發掘的領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汪景輝說,保護工程之所以進展緩慢,首先是因為王陵墓地的保護規劃編制遲遲未能出台,耽誤了整個工程後續進度。

  「從最初的考古發掘和省市財力出發,我們最早制定的規劃是以雙墩一、二號墓為主,建設小規模的王陵保護區。」汪景輝說,但隨着15平方公里的完整王陵區的發現,大部分專家認為應該從大遺址保護區視野來制定整體和長遠的規劃,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認同。因此,最初較小的王陵保護區規劃被廢棄。但在大遺址保護規劃制定中,各級政府對規劃的具體要求不同,「中間耽誤了很長時間」。

  除了規劃欠缺外,另一個原因是財力不足,有關方面在文物保護的投入上認識不一致。

  「文物保護要資金,規劃編制要資金,建設施工更要資金。而且如果按照大遺址整體規劃,15平方公里的王陵區都要保護起來,所需資金量較大,這對於地方財政是一個考驗。」汪景輝說。

  六安市文物管理局局長胡援說,截至目前,國家文物局和省市級財政總計投入的保護經費僅有300萬元左右,這些經費只能用來開展基礎性應急保護工作,包括發掘現場及王陵區的看護防盜,對提取的文物進行保護處理,並先後建了三個臨時大棚對發掘現場進行保護。

  「目前亟待解決王陵保護區現場管護的運轉經費。」胡援說,除此之外,最大問題是「黃腸題湊」墓室的基礎保護工程,至於博物館等主體工程的建設費用,也急需落實。

  汪景輝等專家認為,要對西漢六安王陵實施大規模原址保護,應該由地方政府牽頭成立一個專門的管理班子或保護機構,配備專人和設備,制定整體實施方案,掌控工程進度,協調溝通各部門。「而不是根本沒有明確的管理體系,有問題要層層打報告,還不知道誰能拍板,基層文管人員有心也使不上勁。」

  「不管是什麼原因,重點文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關鍵還在於地方政府沒有真正重視起來。」汪景輝說。

  《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但六安市政府對於漢墓的保護態度曖昧,三年中變來變去,令人費解。

  據了解,合(肥)武(漢)高鐵還在設計勘探之初,已知六安當地有漢代古墓群,但當時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門沒提出反對意見,因此才按照原計劃設計並施工。「如果當時地方政府事先提交相關資料,我們肯定會考慮設計之初就避開。」中鐵四局合(肥)武(漢)鐵路一標工程指揮部負責人周占宗說。

  有關專家表示,當六安王一號漢墓發掘成果引起海內外關注後,地方政府才提出對其原址保護,並制定了宏偉的「一館三園一中心」王陵墓地建設與保護計劃,即除了將在原址建設王陵遺址博物館之外,還將在周邊保護區範圍內建設生態園、遊樂園、手工工藝園以及漢文化學術交流研究中心,總投資預估超過2億元。但這個「宏偉規劃」因為投資主體不明確,三年之後仍是一個畫餅。

  安徽省考古所所長李虹表示,按照相關規定,六安西漢王陵墓地雖然是省級重點文保單位,但是省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只用於文物本體的保護,而且是以補助形式每年由財政審批發放。「類似這樣包羅萬象的開發性規劃,並不屬於專項經費支出範圍。」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六安王漢墓原址保護就是個"燙手山芋"。」六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黃道甫表示,當初就「不該原址保護」。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人民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826/17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