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藏冰御夏 古代皇家夏天避暑用的冰塊從哪來的?

hk.aboluowang.com

采冰 hk.aboluowang.com


hk.aboluowang.com


運冰

hk.aboluowang.com


  ■ 溯源 hk.aboluowang.com

  在民國以前,采冰儲冰是皇室貴族特權,只有皇室可以建造冰窖,這些冰窖就是官辦冰窖,簡稱官窖,它們多是磚石建造的內部為拱形的地下冰窖,又可分為直接為皇宮服務的御用冰窖和為王府官衙服務的吏用冰窖兩種。據《大清會典》記載,當時北京城內共有十八座官窖,分列紫禁城內、德勝門外、景山西門、正陽門外四處。民辦冰窖的出現則是在民國時期,它們幾乎都是挖掘的土炕,置冰後以土掩埋。 hk.aboluowang.com

  如今,北京的冰窖只殘存三處:故宮內冰窖數目不詳,雪池胡同內兩座,恭儉胡同內一座,皆為官窖,民辦冰窖則早已無跡可尋。 hk.aboluowang.com

  ■ 前言 hk.aboluowang.com

  避暑——一個逃逸的概念 hk.aboluowang.com

  驕陽似火、鑠石流金的日子還沒開始,那應該是在農曆六月。眼下,溽暑還只在醞釀階段,深夜球賽頻出的冷門讓人感到涼意,南方的水患也讓人不寒而慄,樓上空調機滴下的水也並不急促。 hk.aboluowang.com

  北京地理曾推出《偎冬兒》和《地下空間》系列,前者在時間上和《避暑》對應,後者作為一個陰森森的系列,則堪稱北京的別樣避暑地圖。 hk.aboluowang.com

  如果說偎冬的偎是慵懶,那麼避暑的避則多了一份焦灼,是逃脫和規避。無論如何,二者都指向一種閒散,這是老北京人性格的一面,進而造就了與之相對的城市文化,避暑在北京曾與空間有關(什剎海、二閘等傳統納涼地),與生產有關(藏冰、平改坡),與常識有關(浮瓜沉李)、與日用有關(冰飲食以及避暑藥品),並最終與生活情趣(天棚、噴泉、膀爺)有關—— hk.aboluowang.com

  避暑從一種社群交往方式收縮成了一項個體活動。(北京特產)古橋空調的風行以及退出市場可以看做是傳統避暑方式(避暑能夠自理)的沒落,崇文門菜市場門口的冰塊連同在它上面滾動的桔子汽水一起消失,則徹底宣告老法兒避暑的終結。 hk.aboluowang.com

  對於更新一代的年輕人,聽見雙棒兒一詞只會理解成哼哼哈兮,他們不知道,那是北京商家溫情的產品設計——小朋友甲買了一隻冰棍,拆開包裝將它一分為二,遞給旁邊淌哈喇子的小朋友乙。 hk.aboluowang.com

  北京名為冰窖的胡同不止一條,為了避免重名,1965年地名改革時改成了不同的名字——梅蘭芳大劇院附近的冰潔胡同現在變成了西派國際公寓;前門東路東側的冰窖廠胡同如今是一處工地;前海南沿的白米北巷內的什剎海冰窖現為私人會館;位於德勝門外大街西側的冰窖口胡同已變成寬敞的大街,82歲的張世明大爺對記者說「我是五八年搬到這邊來的,那時還經常見到人們到護城河去采冰。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那個土窖就改成一個倉庫了,十多年前倉庫也拆了」。 hk.aboluowang.com

  

hk.aboluowang.com

  
散冰 hk.aboluowang.com


hk.aboluowang.com


  
故宮內的冰窖。攝於2003年

hk.aboluowang.com


  雪池冰窖 hk.aboluowang.com

  御用冰窖儲冰400年 hk.aboluowang.com

  沿着景山西街向南走,到陟山門街右轉,步行幾十米便會看到位於馬路北側的雪池胡同。走進胡同口就會看到不遠處有一個低矮的房屋,房屋的地上部分只有兩三米高,屋頂拱頂出脊成人字形分水,與附近的民居顯得格格不入。  hk.aboluowang.com

  北海公園管理處的師宗海副園長介紹說雪池冰窖建於萬曆年間(1573年),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皇家的御用冰窖。當時冬季采北海之冰儲存起來,備皇室冷藏肉類、果品、蔬菜和暑期防暑降溫之用。 hk.aboluowang.com

  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冰窖由個人承包,負責供應國民政府及遜清皇室。1925年,北海開放為公園,之後雪池冰窖就由北海公園管理和經營,1972年,雪池冰窖宣告停用,共計儲冰399年。 hk.aboluowang.com

  早年雪池冰窖共有六座,由西向東依次編號,目前只留存了5號和6號。師宗海副園長介紹,雪池冰窖共修繕過三次,前兩次改造和修繕是在1961年和 1968年,當時冰窖還在使用。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對殘存的5號和6號兩個冰窖進行修繕維護。修復後冰窖便不對外開放,由專人24小時值班看護。 hk.aboluowang.com


hk.aboluowang.com


恭儉冰窖的內間擺着一張由兩塊長木板(據說是以前運冰的跳板)拼成的桌子。 hk.aboluowang.com


hk.aboluowang.com


  北海公園管理處負責看守雪池冰窖的工作人員說,冰窖內的溫度常年保持在16℃左右。

hk.aboluowang.com

  最大古冰窖暫不開放 hk.aboluowang.com

  記者在北海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院中參觀了6號雪池冰窖。整個冰窖長約25米,寬約10米,屋頂也為人字形起脊雙坡,上面鋪有較新的灰色瓦片。 hk.aboluowang.com

  有些寫雪池冰窖的文章稱其頂鋪有黃琉璃瓦,但管理處詢問相關專家後認為雪池冰窖雖為御用冰窖,但其並非皇家居住辦公場所,所以在修繕時用了削割瓦。記者也沒有在冰窖周圍發現有些文章中所寫的「旱井」和「神殿」,工作人員認為它們可能已被拆除或損壞。 hk.aboluowang.com

  冰窖的正面有一個高約兩米、寬約一米的拱門,門打開後,涼氣逼人。從門口到窖底共有12級台階,每級大概有一尺高,冰窖在地下大概有四米深,冰窖地面鋪着約兩平米大的整齊的石板,石板縫隙用白灰填得很實。 hk.aboluowang.com

  冰窖的內牆面凹凸不平,匯合到一起成為拱頂,整個空間大概高十米,無梁無柱。在所進來的門對面的牆上有一個比門小些的拱形的洞,已用城磚填補上,洞的下方沒有台階。記者估算這個冰窖大概能盛2500立方米冰,規模可謂龐大。 hk.aboluowang.com

  師宗海副園長稱目前雪池冰窖還沒有對外開放的打算,因為冰窖在北海公園外,地處居民區,胡同人多地窄,不利於遊客大規模遊覽參觀,所以冰窖現在以保護為主。

  恭儉冰窖 hk.aboluowang.com

  私人管理的「酒窖」 hk.aboluowang.com

  從北海公園北門沿着地安門西大街向東走不遠距離,便可抵達路南的恭儉胡同。從恭儉胡同北口向南大概走兩百米,右手邊的青磚牆上嵌着兩塊牌子,一個寫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一個寫着「恭儉胡同五巷5號」。院裏飯館的工作人員拒絕接受採訪。 hk.aboluowang.com

  據周邊居民反映,這裏以前是可以買票參觀的,票價20元,現在可能不讓參觀了。一位蹬三輪的師傅正跟遊客講解恭儉冰窖的歷史,並說如果買上一杯酸梅湯就可以去看看冰窖—— hk.aboluowang.com

  冰窖的門開在飯館的西側,有通往地下的台階,不過這是後來添置的鐵製的台階。到冰窖底部後前面有一個拱形小門,進去後豁然開朗。恭儉冰窖也是無梁無柱的拱形磚窖,但規模不如雪池冰窖。整個冰窖分為南北兩間,中間有拱形小門相通。外間擺着一些沙發、桌椅,還有一個大電視,西側牆邊砌有一個類似教師講台的台階,上面放着一張桌子,牆上還掛着白色銀幕。 hk.aboluowang.com

  牆的四周砌有很多拱形的一米多高的裝有鐵門的酒架,有幾個擺有一些葡萄酒,鐵門上還掛着寫有名字的紙片。

  官窖、私窖?莫衷一是
hk.aboluowang.com

  恭儉冰窖的展板上寫到此冰窖是清朝末年王德山、王德義兄弟倆仿照雪池冰窖修建的,當時稱為德順冰窖,存冰供給皇室使用,飯館也自稱為皇家冰窖。但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理事王銘珍不以為然—— hk.aboluowang.com

  王先生認為,根據《明宮史》記載,在明代,恭儉胡同所在的地方叫內官監,內官監是一個衙門,管理很多事務,其中就包括管理冰窖。書中提到在內官監衙門中有一個冰窖,這個冰窖應該就是現在的恭儉冰窖。所以說恭儉冰窖應該在明代就有了,清朝可能維修過,稱其為私窖者沒有確鑿證據。 hk.aboluowang.com

  目前關於恭儉冰窖的產權問題仍然不是很清楚,冰窖展板上寫到1970年恭儉冰窖正式歸屬於北京市水產局,但作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恭儉冰窖怎麼會讓一個飯館來經營管理。記者輾轉詢問西城區文委相關部門,但至今未得到明確回復。  hk.aboluowang.com

  楊秀英(78歲)家住什剎海白米斜街,她還依稀記得70年前,附近的冰窖仍在使用中,夏天的時候還有賣冰的在胡同里遊走。更清晰的記憶則與冰飲有關, 「在地安門商場裏面,有桔子味兒的冰鎮北冰洋汽水,那人把一溜兒汽水平放在一塊半平米的冰塊上滾來滾去,那塊大冰就是從冰窖里出來的。」楊大媽當時月工資是24塊錢,「平時3分錢的冰棍都捨不得吃,滾瓶兒汽水就更別說了,也就是路過看看。」  hk.aboluowang.com

  ■ 活計 hk.aboluowang.com

  鈎鐮槍、草墊子和桐油「塑料布」 hk.aboluowang.com

  ●王銘珍,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理事 hk.aboluowang.com

  采冰時把冰裁下來得用冰鑹,冰鑹呈一個「丁」字形,鐵製的,上面是把兒,越往下越細,下面是尖的。有的冰鑹有十幾斤重。 hk.aboluowang.com

  裁好冰後,把冰塊拉上來得用拉鈎,有的人也叫它「鈎鐮槍」,拉鈎有一個木製的長柄,下面是鐵的,呈尖狀,而且旁邊還有一個向上的彎鈎,這個彎鈎就是用來鈎住冰塊向上拉的。 hk.aboluowang.com

  冰塊拉上來後一般放到排子車裏運到冰窖去。排子車一般是膠皮輪或木輪,有兩根轅,人拉着走。一般排子車最多可放十塊冰。把冰運到冰窖里的板叫跳板,木製的,一般有三十公分寬,在運冰時會把草墊子先放到板子上。 hk.aboluowang.com

  采冰人工作時一般會穿油布,上面抹有桐油,可以隔水不會濕着衣服,作用近似於現在的塑料布。他們有的還會穿着套袖、套褲,防止弄壞衣服。采冰人一般都都穿氈鞋,為防止把鞋磨損,就在鞋外面纏上草,這叫做氈兀拉。 hk.aboluowang.com

  采、碼、藏都是技術活兒 hk.aboluowang.com

  采冰、窖藏是技術活兒,一般人是幹不了的。清朝時期,給宮廷采冰、藏冰的多是北城的窮苦人。他們掌握了這些技術後,一般每年都會給皇室采冰、藏冰,他們幹這一次活兒基本就夠家裏吃半年的了。不像有些文章中說的朝廷會給他們皮襖、皮褲、皮手套,其實朝廷根本不會管這些,這些裝備只可能發給有關的官員。那些采冰的人只能穿着自己的破棉襖、棉褲,腳上穿着氈兀拉。 hk.aboluowang.com

  采冰都是在夜裏進行的,因為白天溫度高,而且人多。采冰一般是使用冰鑹把冰裁開,然後再用拉鈎把冰拉上來,最後用排子車或繩子拉到冰窖里去。 hk.aboluowang.com

  冰塊大約有一米長、八十公分寬、一尺多厚,有一百公斤以上,一個人是幾乎沒法把冰塊抱上車的,采冰人的辛苦可見一斑。碼冰更是項技術活,採好的冰一般用鋪了草墊子的跳板從門上順下去,碼冰的時候上下層之間要放草蓆子,防止冰凍在一起,有時碼上面的冰還需用跳板把冰推上去。 hk.aboluowang.com

  冰碼好之後就要用土把冰窖門埋上。冰窖要到農曆的五月初二才開門,直到七月二十。這時冰窖裏面溫度很低,而外面很熱了,運冰的人進去的時候往往穿着棉襖、棉褲,出來的時候就光着膀子,非常的辛苦。冰窖的冰用馬車運到宮裏府上,供貴族享用。 hk.aboluowang.com

  ■ 器物 hk.aboluowang.com

  宮廷盛冰器皿大同小異 hk.aboluowang.com

  ●王彬,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hk.aboluowang.com

  古代皇室冬天采冰貯存在冰窖里,夏天便用冰來降溫、冰鎮、保鮮。宮廷中盛冰的器皿有很多種叫法,如冰鑒、冰盤、冰酒器、冰桶、木冰箱等等,叫法雖多,但它們的功能外觀大同小異,有些只是大小形狀的差異。冰鑒、冰盤差不多,都是盤狀的,將冰放在其中,降溫或冰鎮。冰桶或木冰箱的容積則要大些,最大的大概可以盛十幾公斤冰,它們都是錫皮木胎,錫的導熱性弱,能起到隔熱的效果,延長冰的使用時間。冰桶一般肚大口小,頂部有的有蓋子,有的沒有,底部有孔,可以排放冰融化成的水。冰桶、木冰箱也是冰盤、冰鑒發展而來的。總體來說,宮廷中盛冰器皿的主要功能是降溫。 hk.aboluowang.com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708/17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