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山洞的故事流傳了千年

岩洞內孫臏塑像

孫臏洞庭院外貌

莒南縣東北36公里處,海拔480米的朱蘆鎮石汪村附近,有大小山頭近百個,四望群山連綿起伏。《莒州志·古蹟》有載,孫臏洞位於縣城東北36公里,坐落在甲子山主峰迪雞峰東南側,長12米,寬6.1米,高2.2米,天然形成,洞口朝東偏南,石牆院落,清靜幽雅。相傳,這裏就是孫臏當年隱居練兵著書的地方。

山間寂寞「孫臏洞」

甲子山半腰處,長20餘米、高近2米的青磚石牆映入眼帘,石牆分東、南、西三面殘存石垣圍成院落。翻過石牆缺口,一石洞傍崖而建,洞口朝東南,洞深四米,高三米,寬十米許。洞內巨石參差,塑像、香爐、彩繪各異,台坎天然,流水潺潺。院內黑棗樹、朱雀果、五色豆以及神泉碑、煉丹鼎。院落周圍蒼松翠柏古杏林立。

莒南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說,岩洞內正中的塑像為孫臏,塑像高1.3米,兩側塑像是孫臏的侍衛袁達和李木。另有一個較小的塑像叫「小谷達」,是孫臏的放牛娃,「小谷達」身旁那頭高約 0.9米的塑像為獨角牛。岩洞另設有單獨的煉丹房,內有煉丹爐和煉丹童子塑像。

據文獻記載,該洞於唐朝、明朝、清朝都曾整修過,1955年,孫臏洞遭拆毀,2002年春,當地政府按照歷史記載和村民描繪整修一新。

工作人員表示,岩洞內山泉潛入地下,形成暗流,流入洞前「神泉池」內。洞南數十米有「千頭柏」和「咬人樹」。孫臏洞對面山丘上有「九宮八卦陣」和「群仙坊」,山丘東側有懸棺和錐墳等古遺址。

血脈相連五村莊

石汪村81歲老人張學志告訴記者,上個世紀30年代,甲子山上就有個山洞,村里人都叫它「孫臏洞」,洞裏的塑像都是泥土雕塑而成,並覆上一層彩繪。之前岩洞前院落里舖滿了青石板,石板上有犁痕、鞭跡、牛蹄印、石炕、石盆、搓背石等遺蹟,石汪村因此「石汪」得名,不過現在那些青石板已經不復存在,只能留在記憶里。

張學志表示,孫臏洞洞前橫掛著一塊青石磚,大家都叫它「天簾」,傳說其弟子問孫臏「門前掛什麼」,孫臏回答說「門前掛五彩」,後來山下居民以此得名,分姓而居,形成現在的村居,即劉家彩、宋家彩、小張家彩、李家彩、張家彩,5個村莊。每年正月十五,這裏有傳統的「牛旺香」山會,5個村莊的村民集會於此,燒香誦經,祈禱牛旺禾收,有的則牽着自家的耕牛來此飲水餵草,傳說這樣能使「人得福,牛健壯」。大家以這種方式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據了解,孫臏洞東南二十餘里有座雲蒙山,山上松柏蒼翠,雲霧繚繞,故名「雲蒙山」,掩於松柏之間,有「鬼谷子廟」遺址,形貌完備,古牆尚存,清晰可辨,相傳鬼谷子曾在此隱居,修築工事。

孫臏傳說代代傳

據了解,孫臏洞前左右兩側以前分別建有兩座寺廟,廟宇用碎石磚堆砌而成,曾有和尚在此誦經唸佛。現在其中一座寺廟原址處已被改建成民房,85歲的孫章老人居住於此。另一座寺廟僅殘有一堆碎石磚。

老人說:「岩洞前約2公里處有一座山丘,山丘頂部地勢平坦,相傳孫臏晚上在岩洞裏著書,白天就在洞前山丘上練兵。曾經有村里人在山丘上挖出了一些青銅戈。另外,山丘上的一些碎石磚擺放的造型神似八卦圖。」

現在所稱的「孫臏洞」並沒有詳細文獻記載,多為傳說。孫章告訴記者,1930年以前,石洞庭院內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文字,那個年代村里人沒有留意石碑上篆刻的到底是什麼內容,想必是記錄石洞淵源的文字。1955年石碑遭破壞,現在無從考究孫臏洞的真實性,只能根據荒蕪的庭院和流傳去繼續關於「孫臏洞」的記憶。

責任編輯: 李冬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628/17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