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罷工給北京帶來政治兩難

近期中國出現的一波勞資糾紛,正在給熱衷於提高工人收入、但對有組織騷亂「過敏」的中國政府帶來政治兩難。

在這些糾紛——包括本田(Honda)附屬的兩家汽車部件廠發生的罷工——成為頭條新聞之際,北京方面迄今卻一直避免堅定公開地表明立場,也許是希望這些不安定將逐漸平息。

然而,如果罷工事件繼續發生,中國政府將面臨壓力,不得不表明立場。這些壓力將來自多個方面:一是經濟改革者和普通中國人,他們把爭取更高薪資的努力,視為縮小不平等差距道路上的可喜一步;二是企業,它們擔心成本上升;三是黨的官員,他們對有組織的抗議行為感到擔憂。

「這對政府打算如何處理勞動法規將是一大考驗,」諮詢機構——化險諮詢公司(Control Risks)上海辦事處政治風險分析師安德魯?吉洛姆(Andrew Gilholm)表示。

「如果發生一系列效仿本田(部件廠)的罷工,企業將感到非常頭痛。」

事實上,近幾十年來,中國曾發生相當多的勞工騷亂,其中很多是局部事件,未曾吸引公眾關注。事件的起因往往是拖欠工資或堪比狄更斯時代的勞動條件。儘管這些罷工的組織者經常陷入麻煩,但在許多情況下,當局採取了相對放鬆的態度,視其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前提是糾紛保持小規模和非暴力性。

但吉洛姆和其他分析人士表示,本田發生的罷工是一個新動態,因為這些罷工專注於薪資,而非工人感受到的虐待,這意味着即便是運營良好的工廠也有可能發生勞資糾紛。

「這是一種新形式的罷工,一個極具象徵性的事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劉誠表示,他曾在2008年《勞動法》起草過程中擔任外部顧問。劉誠說,由於薪資被長期壓低,「最後終於發生了這次爆炸。這是因為工人們越來越了解勞工權利,(社會)對這個主題也有更多的探討和辯論。」

對於這類想法,執政的共產黨內部的某些人會將其解讀為一種重大威脅,原因是一波相互效仿的罷工熱潮,可能推動獨立可信的有組織勞工團體在共產黨及其官方機構——中華全國總工會(ACFTU)——的控制範圍之外形成。

上周,宣傳部門的官員向中國媒體發出指令,勒令媒體不得報道本田罷工或大型製造集團富士康(Foxconn)一個工業園發生的連環自殺事件。

不過,鑑於中國政府對提高消費的重視,當局內部也有一些人會歡迎一些自下而上的爭取更高薪資的壓力。中國媒體廣泛報道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薪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大幅下降。

提高人民收入,很可能是將於2012-13年上任的中國下一代領導人的工作重點之一。普遍認為會出任總理的李克強在近期一次講話中,強調了調整經濟平衡、更注重家庭消費的重要性。

「調整經濟結構,不僅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而且是當前的一項緊迫工作,」他表示。

譯者/和風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610/16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