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中國古代房屋的抗震設計理念

 
    
 有一位網友給我看了一個文章,介紹中國古代房屋的抗震設計理念,文章內容不錯。中國經常發生地震,其他一些國家,地震也一個巨大的危害。除了財產損失外,人員傷亡最讓人痛心。今年以來,世界各地已經發生過幾次強烈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員死傷。青海玉樹地震發生的地點,幸好人口密度不大,否則,傷亡會更嚴重。我在2年前汶川地震發生後,曾經提出一個抗震房屋的設想。今天重新歸納調整一下,再次提出。當然,這個設想可能也不會很快實現,它還需要專業論證,繼而需要建設部門在房屋設計上制定相應的標準。
     相對來說,歐洲的地震較少發生,所以,歐洲人很早就習慣用石材、混凝土建造房屋和建築,它比較堅固,容易延長使用壽命。但是,一旦發生地震,抗震性不強,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中國地震多發,因此,歷史上一般使用木材等輕質、柔性材料建造房屋,並且在結構上注意抗震功能。很多歷史建築經歷了多次地震,能夠保留至今,說明中國古人對於抗震還是有過認真考慮的。進入現代,西方的建築方式被引進中國,以鋼筋水泥對主要建材的房子成為普遍的方式。這不算什麼壞事,但是,在地震多發的中國,鋼筋水泥建築如何抗震,的確是一個問題。以木材為主的傳統建築方式不能適應現代需要,因此,需要在鋼筋水泥建築上,多動一點腦筋。 

     有人說要提高建築的整體抗震性,比方說要普遍到達抗八級地震。這牽涉到房屋的造價問題,也牽涉到購房者的消費負擔問題。所以,普遍提高房屋整體抗震水平,很難廣泛採用。當然,一些特殊建築可以這麼做,例如學校、醫院、禮堂等公共建築,整體抗震水平確實應該提高。前幾天有人對我說,某月某日,某個地方可能要發生地震。這種巫師神棍的消息不聽也罷,但是,在場的其他人聽得有點惴惴不安。於是,我便又想到了我過去說過的抗震房屋方案。前幾天寫文章說救災的問題,有網友跟帖說,防災也很重要。我的這一建議,就當是防災吧。
     我認為,對於一般的房屋,尤其在地震多髮帶上,提高房屋整體抗震能力,受到經濟方面的限制,即便在日本、美國這樣的富裕國家也做不到。但是,可以在設計上提高房屋的局部抗震能力。按我的設想,一般的房屋在設計中,可以有一根柱子具有極為強大的抗震能力。例如,10層樓的房子,即便遭遇九級地震,房子全倒了,但這根柱子也不會倒,所以,可以稱其為「抗震柱」。一般來說,發生在夜間的地震,容易造成大量傷亡,因此,每個房屋的這根抗震柱,在設計時,可以設在臥室。並且要向所有的居民宣傳,不要在抗震柱周圍擺放家具,但可以把床靠在附近。抗震柱在每一層的結構上,還可以附帶一個堅固的、小型的傘狀結構,便於踩踏和遮擋。還可以有一些把手之類的設計,以便地震發生時,跑不出去的人能夠儘快到達抗震柱下,利用把手和傘狀結構保護自己。某種程度上,抗震柱所在的角落,就是一個小型避難所。這樣一個設計如果能推廣,房屋造價不會增加多少,但在地震發生時,應該能挽救不少生命。
     我不懂建築,這個方案是否可行,還需要專業建築師分析判斷。如果在專業上可行,在一些地震多發地帶,以及地震災區災後重建時,新建的房子就可以考慮使用。有關部門如果採納,便可以對新建房屋加入這一強制性標準。最後,本人聲明,如果此方案在專業和技術上可行,如果有關部門願意採納這一方案,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本人不要求任何專利之類的回報,完全免費提供給所有人使用。之所以要做這個聲明,是因為我擔心,如果此方案的確可行,某些人可能會拿它去申請專利。我不希望看到這樣結局。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421/16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