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向歷史交代 蔣經國晚年的重大決策

向歷史交代
蔣經國晚年的重大決策
(美國)
楊力宇

蔣介石馬英九,台灣歷經六位總統的統治,而歷次民調均顯示,蔣經國為台灣人民最愛戴的總統,其民意支持率高達五成多,遠遠超越其父蔣介石及其他四位總統(因貪腐弊案而現被系獄的陳水扁僅有一成多的民意支持度)。

向歷史交代

最近讀到台灣報刊對蔣經國歷史功過之評論,令筆者想起一九八七年的一件往事。筆者在台求學時,曾多次聆聽蔣經國的講話,但從未一對一與之談話。一九八七年五月筆者應邀訪台,抵台前台北高層人士電告,蔣經國總統可能親自會見。但當筆者進入總統府後始知改由副總統李登輝代見(因蔣經國健康問題嚴重)。在會見中,李登輝面交我他親筆書寫的「總統處理國家大政決策的基本原則」:

一,一切作為向歷史交代,不在乎目前的毀譽,而在於將來歷史上的評價。

二,因應現實情勢所作成之決定,常不受他人之影響左右。

三,企圖建立制度,求國家之長治久安,不求一時之方便。

蔣經國通過李登輝及筆者向台灣人民表達他向歷史交代的決心:無視目前的個人毀譽,他重視的是他未來的歷史評價,他堅持建立良好制度,以求國家之長治久安;而對於他的務實決策,他決不受他人之影響。

李登輝面交我上述「原則」七個月後,蔣經國突然病逝,由李登輝繼任總統。蔣經國逝世後,筆者將「基本原則」交美,港,台報刊發表,引起廣泛的注意。

蔣經國晚年身影

最近蔣經國的親信,高級幕僚張祖詒在台出版「蔣經國晚年身影」一書,透露了類似的訊息,印證了一九八七年李登輝向筆者所透露有關蔣經國的決策原則。

台北有關高層人士多認為,李登輝在繼任總統前非常謹慎,低調,他在為我親筆書寫「原則」前必曾與蔣經國討論,獲得他的認可,甚至授意;蔣顯然希望通過一位海外學人透露他的心聲。

蔣經國的執政原則

作者張祖詒追隨蔣經國十六年,直至一九八八年蔣逝世,親自觀察蔣經國的行事風格與貫徹決心,認定他的執政原則:

?任何改革必然循序漸進,謀定而後動。

?推動改革,不怕得罪保守勢力的大老。

?澄清吏治,整肅貪瀆,不惜開鍘顯貴。

·偶有不悅,絕不意氣用事。

?以理性平和的態度,讓人心悅誠服。

?有改過的勇氣,從不諉過卸責。

?生活儉樸,大公無私,食衣住行,簡單為上。

?存善念,不說假話,惟民眾之利是圖。

?為了深愛台灣,必須忍辱負重。

?「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

?「我也是台灣人」,表達對台灣本土化的肯定。

?建立民主憲政制度,不允許蔣家人接班。

在電話談話中,張祖詒向筆者指出,「基本原則」忠實反映蔣經國的晚年心聲,因而同意透過海外學人(他非常重視海外學人)的筆者透露他的「基本原則」。

蔣經國的貢獻

在蔣經國逝世前數年,國府在蔣經國領導下,即開始偏離蔣介石生前所訂定的,違反民主政治的政策,制定一系列的新政策:

?解除黨禁,允許反對黨成立,台灣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因而合法成立,開始監督,批評,制衡國民黨及其政府。

?採行政治開放政策,解除戒嚴,保障人民的權益。

?取消報禁,允許新的媒體(包括報紙,雜誌及電視台)出現,與國營及國民黨營的媒體競爭,對抗,充份發揮獨立媒體的報道,批判,監督及揭露黑暗,貪腐的功能。

·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取消過去的種種限制,保障人民自由旅行的權益。

除上述新政外,蔣經國也改變了蔣介石所制定的反攻大陸,統一中國等國策,改採務實的落地生根,植根本土,建設台灣,發展經濟等新政策,促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台灣因而開始邁向本土化,民主化的大道,台灣的經濟也因此日漸繁榮,民眾的生活大幅改善──蔣經國對台灣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健康惡化來日無多

一九八六年蔣經國(七十六歲)的健康開始急速惡化,但仍然全力為國家奉獻,主持各項會議及決策,並未鬆懈,甚至親自校閱軍事演習。其實,蔣經國當時已知自己來日無多,故必須堅持原則,完成解除戒嚴,報禁及黨禁等歷史性的任務──他要向歷史交代。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突然病逝,去得非常倉促,未留下隻言片語──「向歷史交代」成了他最後的遺言與心聲。

蔣經國逝世後,筆者即接獲台灣方面的邀請,即日飛往台北,參加蔣的葬禮及追思紀念活動,看見蔣的遺容及想起他要「向歷史交代」的決心,不禁淚下,斯人已逝,壯志未酬,但他卻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任務──晚年的蔣經國與其早年迥異,他的歷史性貢獻均是在晚年完成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動向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329/16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