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民眾過年:廟宇祈福與網路拜拜

台北行天宮過年虔誠的拜拜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趙婉成

台北行天宮過年虔誠的拜拜

過年期間很多台灣民眾會到廟宇去拜拜,也就是去上香敬神,祈求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好運。不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寺廟,一般人的印象總是善男信女頂禮膜拜,香煙繚繞。但是在台灣,現在卻流行「網路拜拜」。只要滑鼠一按,千里之外隨時都可以向自己所挑選的神明敬拜一番。

*到台北行天宮拜拜*

台北的行天宮是台北著名的廟宇,祭拜的神是關聖帝君,也就是關公。這一天,香煙繚繞,善男信女已經在這裏祭拜,他們帶着水果、餅乾、蛋糕等等,虔誠的頂禮膜拜,向神明祈求自己的願望能夠實現。

台北著名道教廟宇行天宮
美國之音趙婉成
台北著名道教廟宇行天宮

在這座道教的行天宮,記者發現不少信徒特別趕在過年前到這裏拜拜。

記者:請問你來這裏拜拜是求什麼?
信徒:就是還願啊!因為當兵,那是祈求當兵順利,現在已經結束了。就來還願。

信徒:求平安就好了。

記者:過年的時候會不會再來拜一下?  

信徒:會啊。

行天宮有不少年輕香客
美國之音趙婉成
行天宮有不少年輕香客

信徒:過年這邊人太多。我們可能會到別的(地方去拜拜)。

信徒:會年過了一點再來。

信徒:會到離我們家比較近的地方去拜,都是求平安,身體健康。

信徒:最重要的就是這樣。

*行天宮大年初一「整天都是滿滿的」*

在保安宮任職的吳師兄告訴美國之音,過年期間,特別是大年初一,來他們廟裏拜拜的民眾多到無法計算。

台北行天宮內等待收驚的民眾
美國之音趙婉成
台北行天宮內等待收驚的民眾

他說:「你看,各個年齡層的都有。因為行天宮以誠信的目的推廣 給社會,所以接受的程度範圍是很廣的。過年期間很難估計(拜拜人數)。因為整天都是滿滿的。農曆除夕晚上12點會做原始天尊的聖誕,做完聖誕後大家會拜拜,初一整天都是人,整天這邊都是管制,所以你看到外面路口都有路障。整天都是人,很難估計,因為很多信眾根本擠不進來。    」

*在網路上也可以拜拜*

台南縣歸仁鄉有一座道教寺廟仁壽宮。仁壽宮主任委員羅秋川介紹說,台灣道教寺廟可分為觀光廟宇和地方神明寺廟兩類。仁壽宮屬於後者,主神是主管醫藥的保生大帝,過年期間道教寺廟的香客特別多。

他說:「過年在23日會送神到天上去。(記者:送灶王上天對不對?)。對。農曆初三接神。 在過年期間因為靠近玉皇上帝聖誕,而且時間上大家有假日,所以一般民眾都會到廟裏求未來一年的順暢。」

*仁壽宮首創台灣網路拜拜*

仁壽宮雖然是個鄉下廟宇,但是卻在全台首開風氣,於1998年11月在網路上開創了動態虛擬時境的廟宇。進入仁壽宮網頁,人們可以網路上付款請廟方為你點上可以擋霉氣的光明燈,也可以安太歲,或者在網上抽籤算命。另外,在動態虛擬的廟宇里,人們可以在網路上祈福,甚至還可以為考生拔智慧毛。上網人只要滑鼠點擊,就可以挑選自己要敬拜的神明,選擇祭品的種類,甚至可以選那一種敬神用的金紙。

動態虛擬廟宇的構想來自於擁有經營管理碩士學位的仁壽宮主任委員羅秋川。他說:「虛擬的是心誠則靈。宗教要考慮到民眾想點光明燈,沒有錢怎麼辦? 所以我們有虛擬讓你點,讓你心安,得到保佑。」

*網路拜拜好處多*

羅秋川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自從仁壽宮提供網路拜拜之後,上網拜拜祈福的人數直線上升,許多網上香客來自外地甚至國外。進廟上香的人數反而增加了兩倍,香客的年齡比沒有設立網路拜拜之前要來得更廣。

仁壽宮主任委員羅秋川說:「 網路拜拜是集中於外地的比較多,如果以年齡來說比較廣泛。以前差不多是40歲以上的人居多。現在不是,從國小到老人都有,分佈得很廣。有的老人不進入網站,叫孫子你幫我上網,我要到仁壽宮拜拜。  因為他沒有辦法即時來仁壽宮,而且有什麼生活上的瓶頸,他須要心靈穩定的話,他是要馬上進入網站。」

仁壽宮主任委員羅秋川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仁壽宮的網上服務給廟裏帶來不少收入,廟裏用盈餘設立獎學金,急難救助,舉辦活動,今年過年期間,仁壽宮還有許多文化活動。他認為,網上寺廟是一種良性循環,因為民眾能直接受益。

*有人反對網路拜拜*

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同意網路拜拜。

信徒:「我不會做啦,因為太現代化了,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
記者:不是說心誠則靈嗎?
信徒:那看個人了,看個人的感受。

信徒: 我覺得不是很真實,看起來很像,但是就少了那份感覺。

不論是設法擠進洶湧的寺廟人潮親自向神明祈求,或是在網路上依賴電腦進入虛擬的神明境界,大家畢竟有個共同願望,那就是新年歲歲平安。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215/15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