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重慶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 斜度超比薩斜塔

榮昌斜塔百年不倒

一座神秘的清代舍利塔,不知從何時開始傾斜至今,其約30度的傾斜程度遠遠超過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比薩斜塔高55米,目前傾斜約5.5度)。

在當地人注視下,斜塔經歷百年來的地震、山洪和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箇中緣由究竟是為什麼?有人說這座塔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可保塔身永遠斜而不倒;也有人說工匠在建造斜塔時精確計算了角度,故意修成傾斜的姿態……

奇!塔身搖晃竟然不倒

這座神奇的石塔位於榮昌縣河包鎮經堂村白塔山半山腰,距鎮政府0.5公里。

日前,在該鎮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探秘。沿着一條山間小路而上,穿過一片片田地後,路旁的雜草漸多,小路愈發狹窄,不得不動用木棍撥開草叢開路。「到了!」約莫向山上爬了不到5分鐘,廖和林在一片紅薯地旁停下腳步。

記者抬頭一望,在一簇簇半人高的雜草叢中,掩映着一座青色石塔。令人稱奇的是,石塔塔身傾斜,與地面垂直線呈約30度角。

廖站長介紹,整座石塔高約9.5米,基座為2.2米,為11層樓閣八角石塔,每層都由整塊石頭雕刻而成,塔體分地宮、塔座、塔身、塔檐、塔剎五大部分。該塔為舍利塔,地宮在基座下,是珍藏佛舍利等物所在。塔座為八角菱形須彌座,仰式雲紋覆盆上為仿木結構重檐八角亭,每面設蓮台佛龕,內坐佛一尊,共八面坐佛。

走近一看,記者發現石塔八面雕刻着形態各異的佛像,並伴有蓮座、祥雲等浮雕。而石塔的底層大部分掩埋在泥土之中,因塔身整體傾斜,底層與基座間有着巨大的縫隙。

為了證明石塔堅固不倒,記者二人合力推動石塔底部,令人稱奇的是,塔尖輕微搖晃幾十秒後又恢復平靜。「這個塔自我出生時就是傾斜着的,至少上百年了,不管風吹雨打,還是有人去推動,它都一直保持這個樣子,不會倒塌。」86歲的鎮上居民廖桂鮮說。

怪!斜塔處處蘊含神奇

據史料記載,河包鎮,唐代設臨時行州,宋置瀨州鎮,因其群山環抱、景物特殊、人文蔚盛,而被譽為「有武桃園風度」之勝概。

這座河包斜塔為埋藏白塔山報恩寺高僧骨灰之所。當地相傳,宋代一皇帝巡視南方時因飢餓得到河包當地百姓的幫助,皇帝為報恩便在河包鎮修建寺廟及白塔(始建於公元1132年),後人稱寺為報恩寺(大部分毀於文革時期)、塔為報恩塔(至今仍聳立鎮郊)。至清代中期,該寺一高僧修成正果圓寂後,將其骨骸葬於舍利塔,也就是眼前這座斜塔之下。

百多年來,這座默默聳立山腰的斜塔是小鎮居民余飯後的最大談資。得知記者前來探秘,鎮上居民紛紛上前訴說斜塔的神奇。廖桂鮮回憶,在解放前,這座孤獨聳立的斜塔更是被當地人視為擁有神奇力量的寶塔,是聖物,常年香火不斷,十里八鄉的村民都來此朝聖、祈福,香客比附近很多寺廟都多。

也有居民稱,河包當地曾多次發生小地震,但從未對斜塔造成影響。64歲的經堂村老支書雷錫君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白塔山上還曾暴發過一次百年罕見的山洪,洪水夾帶着沙石衝下來,山上的房屋因此被衝垮過半,村民們以為斜塔挺不住了,沒想到山洪過後它依然屹立。

「在上世紀50年代,斜塔周圍生長着各種不知名帶刺植物,讓人不敢隨意靠近,與周圍環境大相逕庭。」居民劉世國稱,在他們小時候,若誰能披荊斬棘走到斜塔旁便是最勇敢的人。

而對於這座傾斜的舍利塔,在居民中更是流傳着一個悽慘的傳說:清代時,白塔山上的一名村姑長期受到報恩寺主持幫助。後村姑帶孕嫁人,其子長大成人後任縣官,他在母親去世前得知自己身世,遂憤怒地找上報恩寺,卻得知主持已死,葬於塔下。於是他命人用粗繩拉倒石塔,眼見塔即將倒塌,天空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縣官見狀只能作罷,而石塔從此保持傾斜,永不傾倒……

不過傳說終究是傳說,那麼斜塔到底傾斜了多少年呢?面對這一問題,身為當地人的文化站廖站長也表示「由於沒有史料記載,不好說」,但鎮上90多歲的老人打小就知道斜塔,可以推算舍利塔至少傾斜了百年以上。

專家實地勘察解謎團

斜塔不倒源於建築米漿

關於斜塔的各種傳說在當地流傳甚廣,但斜塔為何傾斜?又為何斜而不倒一直是未解之謎,居民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人稱舍利塔下埋藏的佛舍利是鎮塔之寶,可保石塔傾斜卻不倒塌;也有知曉力學的人聲稱斜塔應是工匠在建造時故意修成傾斜的,因其傾斜角度並未到達傾覆的臨界狀態,所以屹立至今。

對此,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給出了權威解釋,5年前有一批市博物館的專家來石塔實地考證,得出的結論是,傾斜是由於基座傾斜下沉引起的——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石塔漸漸下沉,由於塔下地基土質有差異,一邊疏鬆,一邊堅硬,導致石塔向一邊傾斜,形成斜塔姿態。

按理說,比薩斜塔很容易倒塌,但從一開始建造時,就採取了各種保護措施,因此一直到現在保持斜而不倒,但河包斜塔的傾斜角度要比比薩斜塔大很多,而且從未進行過任何保護措施,那麼其不倒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於這一點,據榮昌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甘勇經勘察後分析,應該和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有很大關係。古代建築石塔時用米燒成很黏稠的粥,打成漿,以一定比例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這種古代粘接材料很堅固,其韌性接近於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因此成為斜塔不倒的最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重慶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907/14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