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老教材收藏:看看百年來小學第一課學啥

  新學期在即,小兒郎們又要開始背着書包上學堂了。雖然對於孩子們來說,快樂的暑假遠比嚴肅的課堂充滿樂趣,不過,新課本、新知識、新文具,還有新的學年,也有不小的吸引力和新鮮感,足夠讓他們感到興奮。

  在遼寧省朝陽市凌源,有一位名叫王金星的警官,他每天用來擺弄課本的時間比上學的孩子還要多。他家的書架上、電腦桌上、地板上,堆着一摞一摞的課本。不過,這些課本可不是用來給他上課學習用的,而是他花費了10多年的時間一點一點收集起來的珍藏品。

      凌源有個專門收藏教材的人

  



  
    清朝光緒年間《最新初等小學用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第一課學八個大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第二課則是「父母子女、井戶田宅」。


  


  民國時期的理科課本講的不是現在所謂的「理科」課程,而是自然知識,入門第一課的內容是「春之庭院」。

  王金星在凌源第二監獄工作,業餘時間酷愛藏書,藏品主要是民國以前的書,最特別的是,他淘書的主要目標是老教材。

  10幾年來,王金星的足跡從朝陽各市縣延伸到了瀋陽、赤峰、錦州、北京、河北等地,專門奔着各地的舊書市場去,有一年甚至因為到外地淘書,在路上遇到了車禍。現在,他還利用互聯網與全國各地的藏友交流,了解各地的舊書信息,遇到有價值的,就立即搜集過來。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藏品已經形成了以近代教育史料為系列的獨特收藏規模。

  8月24日,記者在他的家中看到了他的「寶貝們」。王金星收藏的課本,涵蓋了清末、民國、偽滿時期、解放區、建國初期等各個時期。

  在王金星的收藏中,年代最早的是清朝道光年間的一套課本,名為《花樣集》;還有 100多年前由清政府頒佈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它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以法令形式公佈的並在全國推行的現代學校教育體制章程。其他還有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教科書、清朝女子教科書、清朝蒙學教科書、南洋公學課本以及清末滿蒙漢合璧的教科書。民國時期的教材,他收藏有全套課本,包括國文、修身、歷史、地理、理科、新手工、圖畫、音樂、體育等,門類十分齊全。 「民國時期的,還收藏了黃埔軍校的課本和少數民族的課本。另外,偽滿時期的課本也有。 」王金星邊介紹邊打開了書架,只見滿滿一書架的泛黃舊書,「解放區時期的,我有陝甘寧邊區國文課本、晉察冀邊區課本等。建國初期的也收藏了不少,其中還有專門針對農民和婦女識字掃盲而編寫的課本。 」

      不同時期的入學第一課

  眾所周知,現在的小學一年級課本,語文第一課是學習「a、o、e」,數學第一課是學習「1+1=? 」。但是,鮮有人知,生活在清朝的孩子們上學第一天都學些什麼,民國的小學生聽的第一課是什麼,而舊時專門給女孩子看的課本又教了些什麼呢?教育的內容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民生狀態,看舊時的課本,就如同在看舊時的人情風貌,若與今天稍加對比,更顯出其中的趣味來。

  王金星收藏的清朝光緒年間《最新初等小學用國文教科書》一套共10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圖文並茂,相當於現在的語文。記者翻看後發現,課本印刷相當精美,裏邊的插圖十分豐富,甚至還有彩色的圖片。第一冊第一課要學的是八個大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第二課學的則是「父母子女、井戶田宅」。另一套同樣由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小學國文教材,是民國期間當時教育部審定的《初等小學校新國文》,這套教材在第一課之前特別註明:「國民學校不分男女,本書兼收女子材料,以便男女共學之用。 」其中,第一課要學習的是一個「人」字,課文還配有插圖,畫的是一家老少7口人。這套國文教材所選用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有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的文章。

  宣統元年出版的《初等小學用女子修身教科書》是教育女子德行的教材,王金星說,就相當於現在的思想品德課。從目錄看來,課文包括「戒妒忌、廉潔、婉順、節儉、衣飾」等內容。每一課都講述一位古代人物的事跡,比如第一課講了班昭,第八課講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另外,民國時期的理科課本講的可不是現在所謂的「理科」課程,而是自然知識,比如動植物,山林草木等,入門第一課的內容是「春之庭院」。

  王金星的收藏不僅包括初等教育,還有高等教育階段的教材。 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史上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大學。王金星收藏了南洋公學的《普通初等教科書》、《初等地理教科書》等多種教材。其中,《普通初等教科書》於光緒三十八年出版,由蔡元培作序,一套共4本。第一課便是「問人類何由而生」。而《初等地理教科書》是我國最早的地理教科書,由中國地理學先驅張相文所編著,第一課講解的是有關指南針的知識。

  如果把每個時期的教材擺放在一起,稍加研究,便會發現它們背後所代表的不同時代背景,同時也可以看出中國的教育在不斷進步、不斷開放。王金星的收藏給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樣本,也給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存證。(王研)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遼寧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827/14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