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首發:6月4日送終大科學家

我們選擇在6月4日送終戴乾圜老師

阿波羅網來稿首發 http://hk.aboluowang.com


  6月2日晚10點30分戴老師在友誼醫院去世了。由於兒女均不在,只老伴一人,她要求不搞告別儀式將遺體直接送火葬場,我勸阻後同意在醫院告別,但要求儘快,交由我全權代表家屬。我決定後天即6月4日告別,雖然只有一天時間。因為生前我曾問過戴老師對6.4的看法,他當時平靜的說:「我反對鎮壓學生運動,開槍更是錯誤的」;在最後彌留的十幾天前他輕輕地對我說:「我對國家感到失望」。戴老師是科學巨匠:世界癌化學奠基人,歐洲科學院通訊院士。他一生最酷愛的就是研究和發明。

他根據他創立的「雙區理論」《國際上稱戴式理論》研製出低毒高效抗癌藥「銘鉑」和「雙去鉑」,其中銘鉑取得國家專利10年後尚不能列入國家醫藥科研計劃;然而竊取他成果的孫燕和楊旭清,一個成為了工程院士,一個以「雙環鉑」的名義騙得國家巨額資金。他的失望由此而來。我也因此不顧時間緊,確定在6月4日雷打不變。與《工大》聯繫後,工大開始表示只派代表參加,只當天在學校上網發佈。由於下午校黨委決定付書記付校長參加,老幹部處和環化院積極起來。


   6月4日上午9點不到就來了10多人,9點30分竟來了40多人,也不知怎麼知道的,因為絕大多數是40歲以上的人,會上網和天天上網的不會多。而我們文革期間難友《年會》的諸友們只通知及順德和我一起參加。在等候儀式開始期間一件事引起小轟動,起因是我們繳年費的14人送的花圈裏我決定簽名前註明「文革期間的學生和教師」。樓根基夫人劉玉蘭來後看到說:「把我的名漏下了」,上前添上自己的名字,變為16人《註:吳康迪雖然沒參與年費,但幫戴老師將信親自轉到陳部長和徐部長手裏,盡力不小。我特意加上》。輓聯寫着:「真正的科學家,真正的院士永載史冊」見附件照片。一個老師看到後驚喜傳告,引來10多位老師看。

有人說:看,談根林回來了;有的說:嘿,有黃且園,還有朱倩;還有的說:周麗娟還活着呢?「看,楊寄寧,還有高升,他們怎麼樣?」。接着幾個人找到我圍起來,桑宏勛還與我樓起來。我問了問,有焦慶盈,史法奎,王立慧,吳昌國等等,我都不認識了;還有其它系的人向我打聽李銳山,吳艷等。劉玉蘭及我愛人在另一邊同什麼人在說高和的事。此情景把在場的工大書記校長,各《系》院的新舊院長書記都看糊嘟了。我向幹部處處長解釋:我們是文革的難友,我是造反派的頭頭。《註:現在大家都迴避造反派,紅衛兵的名稱,我認為:我們在文革中一沒抄家反而被抄家,二沒有七斗八斗相反被軍宣隊七斗八斗;三沒毀文物,我們沒作虧心事,說是造反派怕什麼》她啊哦一聲似懂非懂的離開了。但時間來不及續舊,我趕快去張羅告別儀式。


    臨別還有人想說什麼,不行了,我上了靈車。火化後將戴老師夫人送上樓,她說:想不到一天時間搞的這麼好,還有這麼多人來,她不悲傷很高興。我也很舒暢,與5月16日《5.16分子們》追悼高和那天無法掩飾的悲痛相反。因為我們幫助戴老師5年,盡了最大努力。

深知:一,在全社會貪污腐敗,剽竊造假的大趨勢下誰也無回天之力,包括胡溫;二,[中共]建國以來最大的系統工程就是「把好人變成壞人」,我們正處於這個進程的後半段。希望只能寄託於時間和上帝。

我們作到了:1,在6月4日火化德高望重的戴老師;2,輓聯內容隨戴老師上天了《還有另一輓聯寫着「世界癌化學奠基人,諾貝爾水平研究的開拓者」》;3,由於及順德阻止我沒能在告別室粘的那頁紙:「上帝會懲罰那些壓制您成果人」也隨着戴老師同時火化了,了解戴老師的心願;3,我終於看到:文革的真相《人品的真相》和強權壓制文革那一代人的心結也如同6.4事件一樣不僅僅是我們十幾個人而是我們那一代人全體的心結。回家的路上飢腸轆轆,但我仍想起高和,對我愛人說:「心裏唯一的難受是高和不會知道這件事了,否則他又會給我email發表他的意見了」。

                                            馬世田 06/06/09

*****************

阿波羅網附戴乾圜介紹(來自北京大學網站)

戴乾圜環境化學家和有機化學家。1929年10月20日生於四川重慶。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在著名化學家邢其毅教授指導下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52年7月到1960年7月曆任北京大學助教、講師和系秘書等職。1960年7月到1984年5月曆任北京工業大學化工系、化學與環境工程系講師、副教授、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1984年任北京工業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系教授,1986年以後兼任癌化學與生物工程中心主任。1984年以後任北京市市政府化工專業顧問。1984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57年戴乾圜在導師的指導下,發明了氯黴素新合成法,但這一成果因為發明人被不公正地指責為走「白專道路」而淹沒無聞。1968年該法被意大利卡洛·埃巴公司用於大規模生產,直到70年代,中國一個考察團到國外考察氯黴素生產,才得知意大利非常先進的氯黴素生產工藝竟是中國人發明的。1972—1975年,戴乾圜應中國產業部門要求對氯黴素合成法再度研究,使工藝和化學水平又有大幅度創新。他在工作中解決了若干重要的立體化學問題,如解答了長期存疑的氯黴素前體立體選擇性還原趨歸的機理。他首先提出的1,3-二氧六環的立體化學,在六七十年代取得廣泛而富有成果的研究。他對硼氫化鋅高度立體選擇性還原的發現,在日本、朝鮮等引起了反響。
 
戴乾圜提出了雙區理論,用化學活性首次合理解釋了各類致癌劑結構性能的關係。他在結構致癌性能關係的研究中,收集了約50個有可靠動物實驗的多環芳烴樣本,通過大量的量子化學計算,力圖逼近多環芳烴的代謝趨歸。他發現:化合物在體內發生致癌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在體內產生兩個活潑烷化反應中心,而兩中心利於致癌潛力的最優距離為2.80—3.00A,這正好與DNA兩股互補鹼對以氫鍵結合的各親核原子間距離相匹配。於是提出假說:當變異使轉錄酶基因以極小的幾率轉變為逆轉錄酶基因時,則通過逆轉錄酶基因感染周圍正常的DNA,經歷潛伏期而使細胞癌變。並且指出:此種機理對化學、病毒和物理致癌作用都普遍適用。雙區理論的轉錄基因致癌說提出8年後(即1987年)被美國科學家的實驗所證實。但在當時卻與占統治地位的致癌基因說相對立。致癌基因說認為:誘發癌變的基因是一種異常有害的基因,它源於一切生物的祖先——病毒,雖經長期演化仍然殘存於正常細胞中。雙區理論則認為:誘發癌症的基因是生命活動最為重要的,即控制轉錄的基因。雙區理論的特定雙功能烷化觀點,成功地定量推廣於烷基多環芳烴非交變烴、N-亞硝基化合物、偶氮染料系和芳胺等,使過去令人迷惑不解的結構致癌性能關係成為合理的結構化學活性關係,在國際上受到廣泛好評。量子化學在成功預言化學行為上不乏先例,但在預言生物現象上雙區理論可能是第一個成功的例子。
 
雙區理論發現DNA互補鹼對的橫向交聯,是致癌的關鍵步驟。因此,設法使抗癌藥減弱互補鹼對間交聯,而強化非互補鹼對或股內鹼對間交聯,可能有利於只殺死修復能力弱的癌細胞,而對修復能力強的正常細胞不引發致癌,從而發展高選擇性抗癌藥。80年代以來,戴乾圜主持新順鉑類似物的合成,發現與預想平行,多數藥物表現高活性和低毒性,這一工作引起國際同行的注意。第10屆國際藥學大會特邀他主持抗癌藥分會並作題為「致癌機理與抗癌藥設計」的報告。1985年他婉言謝絕美國布勒斯特-邁爾公司副總裁道羅斯博士對其赴美的邀請。現在他已得到療效指數優於當代最佳抗癌藥的樣品,經國家藥物檢驗所證明,已可列入開發階段。現在他開發的抗癌藥已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此外,戴乾圜在親電加成反應的量子化學模型、整類化合物的自動人工智能量子化學模型(一攬子分子軌道法)、液態晶體合成和應用、共振論定量地推廣用於激發態和可逆反應行為等,都有顯著的成就。他既能從事理論計算又能從事實驗工作,是位全面發展的科研人才。
 
戴乾圜不僅科研上取得重大成果,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有機化學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他講課不僅生動活潑,而且極富啟發性。主要是他總是走在科學研究新思潮的前列,因此他的講課有很高的科學水平。
 
戴乾圜1995年8月當選為歐洲文理學院(又稱歐洲科學院)通訊院士。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606/13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