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北京日報:追求真理離不開言論自由

北京日報 作者:沈敏特


「言論自由」,是被寫進我國憲法的。但很多同志對此理解並不深入。比如,「荒謬言論」能否享有言論自由呢?這個問題,是人們常問的一個問題。如果您不假思索地回答:「荒謬言論哪能給言論自由呢!」恕我直言,您立刻掉入了「陷阱」——這「陷阱」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請問,您如何判定一個還沒有說出來的話,是『荒謬』言論,使您能事先就剝奪他的言論自由?」我想,除非您能大言不慚地宣佈自己是「洞察一切」的神仙,尚未說出就能判定言論荒謬。


否則,您只能掉入無法自圓其說的「陷阱」。


我在此僅僅是為了提醒人們一個常識:某一言論(這裏指的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言論,而非狂喊亂轟的攻擊漫罵)在沒有公之於世以前,無法判定其荒謬與否,無法判斷其是進步還是反動。為了追求真理,唯一的辦法是讓它公之於世,在陽光下,讓大家來思索、來辨別,才有可能認識它的本質。我想,這就是大家所說的言論自由,也就是毛澤東提倡的至理名言:百家爭鳴。


循此要引出的一個相關的常識:某一言論出來了,大家也着意思索了、努力辨別了,卻常常仍然看不清本質;尤其是那些當時看來有點另類,或為當時的多數人所不能認可的言論,常常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歷史過程,才能成為大家心悅誠服的真理,或成為大家痛心疾首的謬說。在這個過程中,大忌是有「權威」出來當「真理裁判」,用一錘定音的方式作出所謂是與非的結論,然後大家響應號召,一哄而起地「熱烈頌揚」或「口誅筆伐」。之所以稱之為「大忌」,是因為對此常要付出巨大的,包括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永該銘記的突出例證之一是馬寅初先生的人口論。若不是迅速判定其為「反動的馬爾薩斯人口論」,若不是一擁而上的大批判,人口增值至少可以減去三億;而由此帶來的人口壓力也許要延後承受一個世紀以上。如今每日每時要面對的就業安排、教育普及、醫療保障等等,無不和人口壓力相關。


永該銘記的又一個突出例證是張志新對於「文革」置疑的言論。若不是有關領導判定為「惡毒攻擊文革的現行反革命言論」,若不是當時盛行的以言治罪的「條例」,造成割喉槍決張志新的曠世悲劇,而是每個中國人享有言論自由,同時上與下的關係不是「最高指示」和「緊跟照辦」的關係,而是被監督和監督的關係,那麼,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十年浩劫造成的影響,如文化斷裂,道德缺失,以及專制主義的種種慣性,至今在一些領域還處於艱難消除的過程之中。
可見,一種言論荒謬與否,是進步還是反動,不是靠權威來定性的,它需要歷史實踐的檢驗。應該說,這三十年來,中國人的最偉大的精神成果是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這個精神成果,一切其他成果都無從談起。其中的關鍵詞是兩個:一是實踐,排除任何權威;二是唯一,排除其他標準。於是,我們懂了馬寅初的言論,懂了張志新的言論,懂了和他們的言論相反的言論是什麼言論;更懂了如何依靠言論自由,去實現中國人民對真理的追求,去保護中華民族安全、健康的進步與發展;繞過我們曾經走過的路——點滴的進步也要付出巨大沉重的代價。


最後還要點明一事:恰是反對馬寅初、張志新言論的言論,曾經享有了最大的言論自由;而按言論自由的原則,我們今天仍應給予這樣的言論以言論自由。只有一種聲音,真理是不能認識和發展的。一切言論在言論的層面上(而不是付諸行動和實施),都享有自由表述和發表的權利。我們應該認真貫徹我國憲法中關於言論自由的重要規定。


  (沈敏特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

北京日報》刊載文章宣揚言論自由

 

RFA 中國《北京日報》周二刊載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沈敏特題為"追求真理離不開言論自由"的文章﹐在國內引起極大反響﹐認為官方媒體出現如此文章﹐十分罕見。前貴州畢節日報記者李元龍不認為此事表達的是官方信息。(張力報導)

這篇引起關注的文章﹐第一句就說"言論自由﹐是被寫進我國的憲法的"。文章還提到只有言論在發表後讓大家思索﹐辨別﹐才可能認識本質。

前貴州畢節日報記者李元龍表示﹐這篇文章儘管是通過國家媒體發佈﹐但是不代表是中央政府的訊息﹐也不是媒體轉向。他分析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放空炮﹐是掛羊頭買狗肉。他表示在中國建政之前有好多關於自由民主的文章﹐觀點很好﹐即使這次沈敏特的文章都是無懈可擊的﹐但是他往往是只作為一個姿態。他說:表面發表文章﹐但是不會這樣干﹐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真正的言論自由會威脅他們的穩定性。

李元龍表示,第二個原因不排除是中國的知識分子的文章和言論被壓抑太久﹐大家都不滿而爆發出來﹐但是會帶來危險性﹐當局肯定不高興。當局一定會打壓下去﹐杜絕今後有這樣的文章出來。

李元龍表示中國的憲法都有民主人權﹐但是他們如何看待﹐大家是否相信﹐他們根本沒有改變﹐他們的行動一如既往﹐所以這篇文章不能說明什麼。

而另外22位中國學者、律師周一在互聯網上聯名發表一封抵制中央電視台洗腦的公開信。這封名為《抵制央視,拒絕洗腦》的公開信的發起人凌滄州說,發表該公開信的目的是為了表明聯合簽署人對壟斷性的資訊傳播和新聞傳播的立場。

李元龍表示中央電視台的歌功頌德和虛假的訊息﹐較近期政府進行打壓的低俗之風還要低俗﹐國家應該取締。如此多學者、律師聯名對官控主要喉舌說不,在大陸幾十年來屬於首次,不僅反應了眾多大陸公民、網民想表達而無處表達的心聲,而且相信對人們鑑別謊言有一定作用。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114/11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