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調查報告稱80%仿瓷餐具使用有毒材料

調查報告稱80%仿瓷餐具使用有毒材料
     
     核心提示:仿瓷餐具繼11月份被曝光存在安全問題之後,昨日有80%的仿瓷餐具被檢測出違規使用了價格低廉、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昨天(26日),央視《新聞30分》欄目也以《變「色」變「味」的仿瓷餐具》為題,對劣質仿瓷餐具進行了報道。圖為視頻截圖。
    
     市民餐桌上常用的色彩鮮艷、款式多樣、輕巧不容易破碎的仿瓷餐具(密胺餐具)再度被曝存在安全隱患。
    
     繼11月份揭露仿瓷餐具存在安全問題之後,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又與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聯合發佈了北京大型連鎖超市及批發市場仿瓷餐具質量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送檢產品中,有80%違規使用了價格低廉、有毒有害的原材料。此次調查涉及的仿瓷餐具前後歷經了三次檢測,問題越查越多。
    
     首次檢測查出甲醛超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有關負責人董金獅昨天告訴記者,上個月,協會從北京的5家連鎖超市和8個批發市場購買了15家企業生產的15個仿瓷餐具樣品,並將其送至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直屬的檢驗中心——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單位進行檢測。
    
     據董金獅介紹,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依據《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密胺餐具》QB1999-94以及歐盟有關標準,對送檢產品進行了衛生性能、使用性能以及遷移情況的檢測,主要檢測項目為高錳酸鉀消耗量(水)、甲醛(4%乙酸)、耐濕熱性和三聚氰胺遷移量。檢測結果顯示,超市抽取的5個樣品都符合相應的標準要求,但從批發市場抽取的樣品問題較多,只有5個樣品是合格的,合格率為50%。
    
     記者從董金獅提供的檢測報告中看到,批發市場抽取的10個樣品最突出的問題是:在耐濕熱性測試中樣品出現裂紋,甲醛析出及含量超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還在調查中發現,在批發市場所抽取10個樣品的生產企業中,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僅有1家,「這意味着在此次抽樣中,批發市場所售仿瓷餐具有九成為違法產品」,董金獅告訴記者,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從今年1月1日開始,包括仿瓷餐具在內的食品包裝容器生產企業,必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委派機構的驗收,取得工業生產許可證才能生產。
    
     價格懸殊引發二次檢測
    
     「我們接着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在此次檢測中被判為合格的仿瓷餐具,價格差距卻非常大」,董金獅告訴記者,抽檢的同一類仿瓷餐具,價格高的達到10 元,而價格低的只需3元。「這讓我們非常疑惑,於是協會於本月初在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對這些樣品又進行了一次自主檢測」。
    
     據董金獅介紹,調研小組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磁爐、帶蓋的不鏽鋼鍋等器具和日常飲用的純淨水模擬實驗條件,對樣品進行了耐濕熱性測試。「首先將樣品放在沸水中(保持沸水狀態)煮30分鐘後撈出,在室溫中放置30分鐘後再放入沸水中(保持沸水狀態)煮,此過程重複4次。在煮的過程中,發現部分樣品有裂紋、變形和發白現象,且釋放刺鼻、熏眼睛的氣味,」董金獅稱,「以家樂福銷售的由台州市希爾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綠色密胺碗為例,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為合格,但在此次模擬測試中卻發現,樣品在第一次放在沸水中時就有明顯的發白現象,且時間越長,發白面積越大,同時釋放出刺鼻、嗆眼的氣味。從批發市場抽檢由北京佳美密胺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內紅外黑密胺碗也是如此。」
    
     舉報信披露業內秘密
    
     從事過化工研究的董金獅判斷,問題一定出在原材料上。恰在此時,一封來自廣州的舉報信被郵寄到了協會。
    
     舉報信的署名為陳杰,身份為惠州五和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其公司生產「五和」牌仿瓷餐具。陳杰在信中披露了行業內眾所周知的「秘密」——按照國家標準,仿瓷餐具是應該用三聚氰胺樹脂(又稱密胺樹脂)生產的,而一些劣質仿瓷餐具,卻是用不能用於製作食品包裝製品的脲醛樹脂或脲醛樹脂及三聚氰胺樹脂混合料生產的。從外表上看,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兩者的區別,但劣質仿瓷餐具的成本不及正規仿瓷餐具的一半,且在使用過程中會釋放甲醛,長期使用會危害身體健康。
    
     「 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我們隨後向多家國家級檢測機構再次送檢,但都遭到拒絕。最後,北京化工大學某實驗室為我們進行了檢測」,董金獅介紹,北京化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通過核磁共振對15個樣品進行了成分分析,結果證實了陳杰的說法——在從超市抽取的5個樣品中,有3個是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純三聚氰胺樹脂製成的,而由台州市希爾家庭用品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南安市恆盛仿瓷餐具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中,都違規使用了少量脲醛樹脂。從批發市場抽取的10個樣品檢測結果更讓人吃驚,10個樣品全部使用了脲醛樹脂,有些產品甚至全部由脲醛樹脂製作而成。
    
     「也就是說,送檢的15個樣品中,僅有3家使用了符合國家要求的密胺樹脂,而八成企業違規使用了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其中包括部分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未獲證的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則全部不合格。」董金獅表示。
    
     記者昨天聯繫到了實施此項實驗的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張軍營,他向記者證實了上述實驗結果。
    
     行業現狀
    
     98%的企業在違法生產
    
     「 其實我們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也向有關部門反映過。就在前不久,我們還向浙江省質檢部門舉報過,但目前沒有任何回復」,專業從事仿瓷餐具研發、已有15年相關工作經驗的陳杰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透露,其實一些企業使用劣質原料的根源就在於劣質原料價格低廉。
    
     「密胺樹脂材料的價格為1.3萬-1.4萬元/噸,而脲醛樹脂的價格為5000元/噸左右」,據陳杰介紹,三聚氰胺與甲醛反應所得的聚合物,被稱為密胺樹脂。固化後密胺樹脂無色透明,在沸水中成分穩定,甚至可以在150℃的高溫下使用,密胺餐具即是指採用密胺樹脂加木漿填料後製成的模塑製品。而脲醛樹脂是尿素與甲醛進行反應後所得,其反應為可逆反應,即在一定的溫度下,尿素與甲醛又會發生分離,「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劣質仿瓷餐具在熱水中煮過後會出現刺鼻氣味的原因,那是甲醛 」。
    
     董金獅告訴記者,通過查閱國家食品包裝容器原料目錄和食品添加劑目錄,發現兩個目錄都沒有把脲醛樹脂收錄其中,這也就意味着,國家禁止使用脲醛樹脂生產餐具。
    
     「這些違規使用原料的企業都沒有生產許可證,其產品卻能大量充斥市場,原因就在於價格低廉」,董金獅告訴記者,在全國1000多家仿瓷餐具生產企業中,目前只有20多家擁有生產許可證,「98%的企業在違法生產,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市場反應
    
     超市發率先下架家樂福稱要自查
    
     昨天,央視《新聞30分》欄目也以《變「色」變「味」的仿瓷餐具》為題,對劣質仿瓷餐具進行了報道。記者昨天採訪獲悉,報道發出後,超市發昨天緊急下架了問題產品。家樂福有關負責人昨天表示,超市只是正常收貨銷售,而供應商提供的各項檢測報告等手續也都齊全,所以超市方面將會首先進行自查,如果相關產品確實有問題,才會作下架處理。
    
      名詞解釋·脲醛樹脂
    
     脲醛樹脂由尿素和甲醛溶液在鹼或酸催化下進行縮聚反應製得。脲醛樹脂會發生水解,進而釋放甲醛氣體,且水分越多、酸性越強、溫度越高,其水解程度越嚴重,釋放的甲醛氣體越多。而甲醛是一種溶於水的氣體,有凝固蛋白質的作用,其35%-40%的水溶液通稱為福爾馬林。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甲醛為致癌物質。因此,使用脲醛樹脂製作餐具對人體是有害的。
    
     又一次國家標準缺失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檢測結果為「合格」的仿瓷餐具,卻使用了國家明確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而這些產品在被曝光之前總是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在市場上堂而皇之地銷售,究其根本,是不法企業再次鑽了國家標準缺失的空子。
    
     按照正規企業的說法,因為國家明令禁止使用脲醛樹脂作為仿瓷餐具的原料,所以目前國標中並沒有要求檢測脲醛樹脂項目。此次被查出問題的台州市希爾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態度也印證了這一說法。該公司有關負責人洪女士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理直氣壯地直接表示:「質量監督部門給我們的產品報告都是合格的。」與此相似,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前,質檢部門也同樣給三鹿頒發了「國家免檢」等榮譽和證書。
    
     「我們一家企業的聲音太小了」,舉報劣質仿瓷餐具的陳杰昨天對記者無奈地表示。我們不禁要問:對於劣質仿瓷餐具問題,難道還得像三鹿奶粉事件一樣,必須通過媒體曝光,才能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大於天。我們期待有關部門能像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後迅速制定檢測三聚氰胺標準一樣,對仿瓷餐具問題做出迅速反應。  (本文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胡笑紅)

責任編輯: 於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227/11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