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投資理財 > 正文

「窮忙族」為什麼忙半天賺不到錢?

    同時執行多份Case,腳不沾地,加班無數,犧牲假日,無暇娛樂……這一切換來了什麼?答案是nothing,沒有豐厚的收入,多彩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在職窮人,你就屬於「窮忙族」(Working Poor)。

    「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個專有名詞,被翻譯成「窮忙族」或「在職窮人」,是指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美國都市社會學家卡斯塔爾斯通過對過去二三十年發達國家發展過程的觀察,提出這樣的結論:全球化及勞動市場彈性化發展,導致除了高技術、核心人員的大量增長之外,非典型、邊陲性工作者也愈來愈多,後者在勞動權益與社會安全保障上遠遠不如前者。「窮忙族」的出現,已成為後工業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上海社科院諮詢師劉波認為,在人們越來越關注CPI、收入分配、個人理財的今天,「窮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而在「窮忙族」自己的眼裏,「窮忙」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壓力過大,競爭激烈;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是因為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職業規劃;還有人認為是由於起點太低機會太少。而一位名為「王者歸來」的網友認為,「窮忙族」產生的原因是個人慾望膨脹。 

    階段性「窮忙」

    一項在線調查顯示(11351人參與),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為「窮忙族」,只有12.3%的人明確表示自己不是「窮忙族」。超過半數的人(57.6%)認同「窮忙族」多為「80後」,16.7%的人認為多為「70後」,也有13.2%的人認為「哪個年齡的都有,但人數都不多」。

    「我們『窮忙族』比『月光族』可憐多了。」某私企白領黃燕華很坦率地承認,自己就是徹頭徹尾的「窮忙族」。她說,「月光族」也許多少有些「自得其樂」的成分,而「窮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窮,越窮越忙」。

    由於工作的關係,黃燕華經常要出入高檔寫字樓。「人總得穿得體面精神些,才能見客戶;有客戶,效益才會好。」為此,今年26歲、正值妙齡的黃燕華不得不將每月開銷的大頭安排在穿衣打扮上。「我身邊的『窮忙族』很多,永遠覺得自己只是在『過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過黃燕華確信,「窮忙」是事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國家心理諮詢師王閩認為,「窮忙族」感到壓力很大、前途無望,「主要還是從金錢角度衡量,其實應該從整個職業生涯來看長遠的目標。」 

    怎麼擺脫「窮忙」

    「我是『窮忙』,但我不是『窮忙族』。」在北京某投資公司上班的安泰,極力與「窮忙族」劃清界限。兩年前進入職場的安泰月入3000元,網頁維護的職業只是一個簡單的、打擦邊球的基層崗位,而且義務加班的頻率還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資卡時也不會有多少喜悅感。但我肯定不會是『窮忙族』,因為我能看到希望。」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由於我國經濟社會處於不斷轉型的時期,就業市場化趨向日益明顯。因此,應對風險的能力以及面對風險時及時調整心態的能力比學到多少文化和技術更重要。同時,青年人在初涉職場時,應該優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而不是過分考慮物質條件。當然,國家的社會保障體制也有待完善,並應干預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實現社會公正,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業機會和生活保障,倡導社會階層的合理流動和合作,形成一個積極的、多元的文化。

    總之,「窮忙」在職業人生之初出現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變成常態就應該引起警惕,這樣的職場中人更需要改變現狀的勇氣。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中青在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813/9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