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陸前首富劉永行之子背奶粉映秀賑災險丟命

劉相宇第二次進映秀時撿了一輛自行車查看災情。

赴映秀鎮途中遭遇山體滑坡,幸被解放軍解救;記者同行交往9天不知其身份

-文/新快報特派記者 李國輝

-圖/新快報特派記者 陳崑崙

「我不是什麼單位的。我是以個人名義來災區看看,儘自己的力量幫幫忙。」

「你叫什麼名字?」

「我姓劉。」

這是新快報記者第一次見到劉相宇時的幾句簡單對話。

偏瘦的中等身高,一身黑色的運動衣,蹬着一雙登山鞋,一副黑框眼鏡,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抗震救災的志願者中,除了一口十分流利的美式英語外,他顯得十分普通。他和所有志願者一樣,親切,熱心,勇敢,真摯。他翻山越嶺,攀絕壁,趟泥潭,兩度走進映秀鎮。在他第二次背着沉重的藥品、水和奶粉進入災區途中,遭遇山體滑坡,劫後餘生。

在同行的30多小時,他絲毫未透露身份。昨日記者在無意中獲悉,這位曾和記者夜宿映秀時一同裹着雨衣防凍的普通志願者很不普通,他正是大陸前首富劉永行之子、東方希望集團董事——劉相宇。

-首入映秀

記者一路見證劉相宇樸實熱心

熱心車捎記者上國道

5月14日上午,記者和本報攝影記者兩人從成都搭乘的士趕往都江堰,準備深入受災最嚴重的映秀鎮採訪。抵達都江堰紫坪鋪鎮路段時,當地交警對交通實施了管制。

10時左右,記者下了出租車,在附近商店買了些餅乾和礦泉水,便徒步向213國道沿線的紫坪鋪水庫方向進發。

走出近1公里,一輛豐田V8越野車從記者身後駛來,緩緩地停在了記者身邊。車上坐着兩名青年男子。

「你們準備去哪裏?」副駕駛座上的男子向記者詢問。

「打算去映秀。」

「你們上車吧。我捎你們一段,車走到哪算哪。」開車男子揮了揮手。

車後座堆了一輛自行車和其它物品,記者兩人便貓着腰上了車後廂。

「你們是什麼單位的?」記者表明了自己身份後詢問。

「我們是成都人。不是什麼單位的,只是以個人的名義來災區看看,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開車男子回答道,隨後他說自己姓劉,副駕駛座上的男子姓黃。他們是跟着省交通救援車隊的車進到交通管制區的。看他很年輕,記者便隨口稱他小劉。

臨時決定徒步闖映秀

在盤旋的山路上開了一陣後,越野車駛上了213國道。行至紫坪鋪水庫彩虹橋附近路段時,前方山體坍塌了兩百多米,已無法行車。車上幾人隨即下了車,小劉走到塌方處詳細詢問了道路清理情況,得悉兩三天內道路是不可能清通了。

「你們決定今天走進去?你們準備好乾糧和水了嗎?」小劉問記者。

「我們買了些餅乾,水也背了七八瓶,走到映秀應該夠了。」記者說。

小劉皺了皺眉頭說,沒有帳篷和睡袋,夜宿恐怕會很麻煩。他告訴記者,他們當天只是想來看看通往汶川災區的交通情況怎麼樣,打算了解情況後再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向災區捐送物資,因此也沒做好準備,車上只有一些牛肉乾和水。在確定記者要走進映秀後,小劉臨時改變了主意。

「我先進去看看路吧,災區災情怎麼樣?急缺什麼?需要什麼?等我探明情況後,我再出來和你們會合,這樣我們就能把該準備的物資準備好。」小劉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一起來的朋友黃先生,並交代黃將車先開走,等着他的消息。

之後,記者和小劉徒步走向映秀的入口處——岷江大橋下了車。小劉從豐田車上拿些餅乾和水裝進挎包,開始了艱難跋涉的映秀行。

借車幫解放軍運機器

翻過紫金鋪水庫附近的高山,走過漫長的國道公路,穿過漆黑雜亂的友誼隧道,小劉步行很快,雖然大家負重差不多,但他卻不時將記者兩人甩得老遠。

他主動提出幫記者背包減輕負重。他解釋說,自己上中學時喜歡登山運動,因此對走山路比較在行。他儘量減少飲水,記者遞水讓他解渴時,他總說不渴,說多留點水到映秀備用。

在趕赴汶川的一路上,小劉常常伸出援手,幫助奔赴救災的解放軍戰士們以及趕路回家的汶川老鄉,事情雖很小,卻彰顯着他的熱心。

當天午後,記者一行走到曾家溝大橋橋頭時,一輛轎車被巨石砸中,車主當場慘死。小劉走近車輛觀看,發現了一個公文包,於是打開公文包查看,得悉死者叫劉學貴。隨後,他又拿出自帶的相機給死者拍照,記下公文包內留存的相關電話號碼。

「要把這些記下,等出去了後,打一些電話,通知死訊,至少讓他(死者)的親人朋友心裏有個數。」他一邊抄着電話號碼一邊傷感地說。(記者注:後來撤出映秀後,小劉果然一一撥打電話詢問,證實劉學貴是某電廠職工。在他的知會下,劉學貴的親人也得以為死者入殮。)

在進入汶川水磨鎮途中,奔赴「前線」的戰士們扛着千斤重的發電機以及其它機械設備,走得很慢。

「這段公路還能開段車,應該想辦法找輛車幫他們運運,發電機對災區太重要了。」小劉四處尋找車輛,終於從當地一名村民處借來了一輛微型貨車。隨後他立即駕車往回找,將扛運發電機的解放軍戰士一路送到了道路坍塌處。

之後,他又駕車來往折回三趟,幫助其他負重的解放軍和汶川老鄉縮短前進時間。直到一名當地村民接手擔當「運輸手」後,他才和記者繼續上路。

夜宿工棚裹雨衣抗寒

在記者一行走出友誼隧道停下休息時,他第一次透露了自己的年齡和工作。當時他正微笑着凝視手機屏幕上的女嬰。見記者往他手機上看,他笑着說這是女兒的照片。記者頓時驚愕,他說他1975年出生,已經33歲了,現在上海工作。記者問他從事什麼職業,他淡淡地說了句:「在一家公司上班。」並有意不再多做自我介紹。

在穿過壽江大橋往漩口鎮進發時,記者一行遇到了一位前往災區的外籍記者。小劉隨後走上前和「老外」攀談,一口十分流利的美式英語再次讓記者驚詫。記者贊其英語口語好,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他是成都人,在成都上完中學後就去美國上了大學,在美國呆了多年。

14日晚8時,記者一行終於抵達了映秀鎮。在進入映秀的濱河路上休息一陣後,小劉馬上走進鎮內四處查看,向災區群眾詢問緊缺的物資,有時還幫着救援人員抬送傷者上臨時醫療室救治。

由於整個映秀鎮已成一片廢墟,沒有自帶被褥、帳篷的記者幾人只能席地而睡。記者兩人和小劉先是躺在沿街的一條水泥人行路上。躺了一陣後,夜風削刮臉頰,水泥冰冷刺骨,小劉於是建議一起找找有沒有其它更好的住宿點。晚9時左右,三個人打着手電終於找到了一處臨時搭建的工棚,工棚里幾乎擠滿了災區同胞、志願者和其它媒體記者,只有一小塊地方還空着幾塊木板。一名熱心的志願者給記者提供了一條毛毯,記者和小劉隨即躺下——比睡水泥馬路好多了。

夜越深寒冷越甚。記者和小劉便各自拿出雨衣裹緊而眠。可睡了一陣,雨衣上已滿是露水,當天記者僅穿了件薄外套,凍得醒了數次,在同時被凍醒後,小劉從挎包中拿出了自己的一條褲子,讓記者湊合着保暖。

午夜打手電了解災情

凌晨1時許,小劉再次被凍醒。這一次,他沒有再睡。他爬起身穿上衣服拿着手電走了出去。等他回來時,已是凌晨3時半。當時記者也實在耐不住寒冷,在棚外生火取暖。

「我剛才將映秀鎮走了一遍。」小劉搓着雙手坐在篝火旁對記者說,半夜起身後,他找了一位當地村民領路到處查看災情,「情況太嚴重了,房子塌得太厲害了。這裏現在最缺的就是水和藥品。另外,鎮裏有很多嬰兒缺奶粉」。

「我明天一大早打算出發往汶川走。那裏現在還沒什麼消息出來,我想去看看。」小劉說。記者由於工作需要,必須在翌日撤回成都發稿,這意味着同行的三人可能要分別。

得知記者的打算後,小劉便將兩部對講機交給記者,以方便記者兩人採訪時互相聯繫——因為當時汶川都處於通訊中斷狀態。

路途兇險他無奈返蓉

「我去汶川的話,恐怕要一個星期後才能回到成都。如果那時你們已經離開四川,就將對講機寄到我的公司去。我叫劉相宇。」偶遇15個多小時後,小劉第一次報出了名字。

他隨後給記者留下了他公司的地址,並讓記者在抵達成都後向朋友轉告他的情況以及需要準備的相關物資。

「如果我能順利從汶川回來,並且路通了的話,我會組織大車隊運輸物資到災區。」劉相宇一番「大氣」的話讓記者對他身份更覺一頭霧水,但他絕口不提自己的公司以及職業情況。

15日一早,映秀鎮抗震救災人員緊急通知所有打算步入汶川縣城的志願者和媒體人員——映秀到汶川縣城的路途極為兇險,切莫貿然前進。在記者再三勸阻後,劉相宇最終暫停了北上的腳步。上午,劉相宇再次在鎮內走訪了解災情。近午時,記者和劉相宇啟程離開映秀鎮,並在漩口鋁廠的渡口處各自登上接送災區群眾的船隻返回成都。

當晚9時許,先行回到成都的劉相宇給記者打來電話說,由於道路不通,車隊難行,他打算過兩天背着物資再去一趟映秀。

-再入映秀

腳部受傷仍堅持賑災

5月17日,理縣到汶川的公路打通,記者驅車近千公里,繞雅安、馬爾康,從西線趕往汶川縣城採訪。就在記者啟程的當日上午,劉相宇與兩個朋友也從成都出發,準備背着幾十袋奶粉、10餘箱藥品以及幾箱礦泉水冒險進映秀……

21日晚,記者從汶川撤回成都,並撥通了劉相宇的電話。「我遭遇了山體滑坡,摔了一跤,差點就沒命了。」這是他在電話里跟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劉相宇說,17日上午9時許,他們三人駕着車往映秀進發,一直開車到漩口鋁廠段塌方處才停車步行。

本來,爬下國道走河岸邊的山泥路也可進映秀鎮,但為了節省時間,劉相宇直接從國道上的塌方處翻了過去。這一翻差點送了他的命。

17日15時許,劉相宇三人跟隨着災區群眾翻過第一段坍塌處。「第二個塌方的地方有兩三百米吧。我當時都差不多要走過去了。」劉相宇回憶說,當他走到距離對面的公路僅有10餘米的位置上時,突然腳下一陣震動,當即便聽見前面的解放軍戰士以及後面的人都大聲朝他喊:「快跑,快跑,上面掉石頭了。」緊接着,大片大片的泥土撲了下來,隨後就聽見石頭滾落聲。

「滿天都是灰和沙,我當時眼睛都睜不開了,蒙着頭就往前沖。」劉相宇說,由於石塊劇烈滑落,又來不及低頭看,他跑了沒幾步便踩上了一塊正往下滾的石頭,腳下一空,人就往外倒了下去,重重地摔了個大跟頭。現場所有的人見狀都驚呼成一片。

「我當時腦袋一片空白。」劉相宇說,他本能地撐地站起,也不管有沒有石塊繼續砸下來,再度往前猛衝。此時,一名解放軍戰士跳到了他跟前,一把拉住他往外扯。就在他被扯出坍塌範圍時,幾塊巨頭滾過了他摔跤的地方。

驚魂未定的劉相宇這才發現他的腳上劃破了幾個口子:「幸好保住了命。當時我的兩個朋友也嚇得不行了。」

「本來我們送的東西就不多,這一摔還把我背着的藥品和奶粉甩了一大半。真是太可惜了。」電話一頭,劉相宇的話里滿是遺憾。

劉相宇說,到映秀將物資分發給災區群眾後,他們便離開了映秀。

-受傷返滬

賑災車隊不日進災區

因為受了傷,劉相宇5月19日乘機飛回了上海。

隨着近日通往汶川、茂縣等多條生命線被打通,目前劉相宇正在組織車隊,準備往災區批量運送物資,「聽說這幾天有大餘震,也有暴雨,我擔心有些地方會再塌方。等情況好一些,我們的車隊就會往災區趕過去,會去汶川、茂縣以及臥龍」。

「現在想想進入映秀的經歷,還真的有些後怕,但是我一點不後悔。」劉相宇說,比起那些在支援災區途中重傷的志願者,他已經很幸運了,「儘自己的力量做些事,能做多少做多少」。

-偶知身份

他竟是東方希望董事

得知劉相宇的身份完全是一個意外。

昨日上午,記者上網搜索,因為搜索的文字中有「希望」二字,無意中看到東方希望集團,再翻着網頁往下看,「劉相宇」的名字映入眼帘——「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之子劉相宇」,「東方希望集團董事劉相宇」。此外,劉相宇還是成都、山西多家「希望」字號企業、公司的法定負責人。

在有關的連結新聞網頁上,記者看到了之前有媒體對劉相宇的報道。該新聞頁面上的時間是2002年6月1日,內文有述:大陸首富、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的兒子劉相宇,看上去25歲左右,戴着黑邊眼鏡,人顯得很清純,沒有那種富豪子弟的紈絝氣。他是加州大學米歇爾商學院的學生,據說是高中畢業後去美國加州大學讀書的,學的是企業管理。完成學業後回國……

該段描述和記者見到的劉相宇高度吻合。隨後,記者又上網查詢劉相宇留給記者的上海地址,赫然便是東方希望大廈。

直到此時,新快報記者才得知這位九死一生冒死闖入映秀的志願者不尋常的身份。

截至記者發稿時,劉相宇一直沒有向記者透露具體身份。

相關連結

劉永行旗下至少捐千萬賑災

1986年,劉永行、劉永好兄弟創辦專門研究飼料的希望科學研究所。兩年後,劉氏「希望」飼料試驗成功。1991年,劉氏兄弟在成都組建希望集團,劉永行任董事長。

1995年,劉氏兄弟明晰產權,劉永行利用分得的十多家公司組建了東方希望集團,任董事長。1999年,東方希望集團總部從成都遷至上海浦東。 2001年,劉永行及其兄弟被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成功商人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劉永行被評為「2001CCTV中國經濟十大年度人物」。2002年至2003年,劉永行正式進入第二主業——鋁電複合體產業,分別在包頭、山東、河南等地建設年產規模百萬噸的電鋁項目和氧化鋁項目。

截至5月16日,劉永行旗下東方希望集團通過上海紅十字會已向地震災區捐款1000萬元。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新快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523/8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