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外電綜述:胡錦濤特色的社會主義

共同社:中共十七大將體現胡錦濤特色

BBC:中共冰封十八年的政改無從解凍

觀察家報:中國會不會出現戈爾巴喬夫

德國之聲:十七大開幕鮮有新意

每日電訊報:中國的平等長征看不到盡頭

中央接班人不止一個 遼寧前書記盛讚李克強政治成熟

VOA:十七大核心在解決人事問題

 

共同社:中共十七大將體現胡錦濤特色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從15日起在北京召開為期一周的會議。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64歲)在五年前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接替前總書記江澤民成為最高領導人,而十七大後胡錦濤將迎來第二屆任期。

  在此次大會上除討論修改黨章外,誰將進入新的政治局常委成為接替胡錦濤的候選人,人事和政策兩方面能將胡錦濤特色體現到何種程度是最大焦點問題。

  此次大會上,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將被載入黨章,成為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的黨的指導方針。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都是在其本人引退後才被寫入黨章,因此在政策方面胡錦濤的特色將更加明顯。

  「科學發展觀」是一個抽象而較難理解的概念。其核心內容是,擺脫經濟發展至上主義,以人為本,實現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的均衡發展。中國近幾年來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國內生產總值(GDP)已佔到全世界的5.5%。但是另一方面,能源消費佔到全世界的15%,鋼材消耗佔到30%,高能耗的畸形經濟結構比較突出。

  中國去年取消了農業稅以減輕農民負擔,但是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擴大到3.3比1。農民收入低也成為各地爆發騷亂和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可持續均衡發展的方針是正確的,但實現並非易事。中國的金融、石油和電力等基礎產業均被國家壟斷。約160家這類企業的資產總額佔到GDP的近6成。在共產黨集權的統治體制下,這極易造成腐敗。

  如果不對壟斷企業獨攬財富的構造進行改革,「科學發展觀」可能最終只成為一句口號。在今後5年內,這將與政治改革一樣成為一大課題。

  在外交政策方面,維持與日美協調的基本方針不會有大的變化。溫家寶總理訪日時表示,為防止全球變暖,中國將對「後京都議定書」的框架給予合作,這既符合「科學發展觀」,也有利於與日本的戰略性互惠關係。

  在台灣問題上,本次大會上有可能顯現出強硬立場,但預計不大可能主動「打破現狀」。

-------------------------------------------------

BBC:中共冰封十八年的政改無從解凍

香港中國事務評論人士 林和立

國內外對"十七大"關注重點除了人事安排外﹐就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一直冰封的政治體制改革還有沒戲。很可惜胡溫新政推行五年後﹐北京知識界對政改以至範圍更小的所謂"黨內民主"都不抱任何厚望。

為了樹立自己作為"鄧小平指定接班人"與"第四代核心"的形象﹐胡總和他身邊的政治化妝師在年初已放風﹐說什麼"黨內民主"在"十七大"將有突破﹐重點是增加透明度和讓普通黨員與中﹑下層幹部有更大權力選拔中央與地方領導。但到大會前夕﹐黨的最高層還是黑箱作業﹕胡﹑溫與所謂"上海幫"的代言人﹑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作了大量"台底交易"﹐包括提升只當了七個月上海書記的習近平進政治局常委等。不要說那兩千一百多個黨代表﹐連部長級幹部對於高層的"音樂椅"把戲都蒙在鼓裏﹐無從置喙。

同樣跟改革精神格格不入的是胡總仿效前任江澤民﹐在自己還在位時便把"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等所謂"時代主旋律"放進黨章﹐這違反中共不為自己樹碑立傳﹑不搞個人崇拜的傳統。 而且胡溫執政五年﹐政績毀譽參半。"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建基礎與拉近貧富懸殊和提高社會公義﹔但近年暴發戶﹑包括從商的太子黨與弱勢階層的財富差距不斷擴大﹔同時胡總繼承了江的"三個代表"﹑即提攜"紅色資本家"與其它"新階級"的傳統﹐把理應是國家主人翁的無產階級﹐如農民﹑農民工與工人排除於黨政決策層之外。按照中共傳統﹐在"十七大"選出的200來個中委﹐絕大部份將會是黨政軍高幹與壟斷企業家﹐獨欠真正的工農代表!

如果"十七大"目的之一是彰顯"黨內民主"的話﹐唯一聽到的鏗鏘聲響是遠離"京西賓館"會場﹐來自中共已被邊緣化的左與右翼的"反主流派"抗議聲音。近千名聲稱捍衛社會主義與馬列毛思想的"老左"向中共高層發公開信﹐反對鄧﹑江與胡溫搞的剝削形﹑弱肉強食式的市場經濟。發起人之一﹑前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更不客氣地說中共是"掛羊頭買狗肉"﹐忘了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全心發展只有利於高幹與"紅色資本家"的野蠻資本主義。

另一邊廂﹐"老右知識分子"﹐包括不少曾與胡耀邦﹑趙紫陽共事的離休幹部﹐則呼籲當權派重拾"黨政分開"等政治改革構思﹐不要只在權力高度集中﹑高度腐化的死胡同中徘徊。上書者包括曾任毛澤東秘書與中組部常務副部長的近九十歲老人李銳﹐李老更在八十年代初提拔過胡錦濤。記得在十六屆一中全會選舉完常委與總書記後﹐胡總曾與李老親切握手。可惜五年過去了﹐胡現在唯一感興趣的恐怕只有他的團派兄弟在中委與政治局中可以"卡" 到多少個位置! 改革的步伐不但慢得可憐﹐更有走回頭路的可能!

----------------------------------------

觀察家報:中國會不會出現戈爾巴喬夫


  中國下一任領袖的特徵和目標本身就十分重要:中國已經超越英國,到今年年末,它將超越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經濟體。它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大國,是最大的出口國,擁有最大的外匯儲備。但本周參加黨代表大會的每一位成員都知道,他們的選擇會引起額外而特別的迴響。

  他們在選擇1949年革命之後的第五代共產黨領導人。這些不再是以革命奠定合法地位的領導人,不再有着同樣的共產主義使命感。他們是經理人和管理者,他們想要這個體系保持運作。在蘇聯,戈爾巴喬夫以蘇聯第五代領導人的資格質疑共產主義,他並非單槍匹馬地支持改革和公開化;許多黨政幹部已經認定蘇聯經濟和社會模式機能不良、腐敗、效率低,必須改變。

  在領跑者中會不會出現中國的戈爾巴喬夫?

  胡錦濤本周將再次呼籲反腐敗。麻煩在於儘管有他的言辭,只有3%的貪官被抓,主要是因為反腐運動是由自身腐敗的官員來運作的。

  還有環境,每年多達75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城鄉差距由來已久,而且在日益加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警告說,如果不平等繼續加劇,2010年後將無法保障社會穩定。然後還有經濟,過分依賴出口和投資,依賴農民的儲蓄以及廉價的勞動力。去年,在日本、歐盟和美國三個專利部門獲準的專利中,中國只佔0.3%。

  中國領導人充分意識到包圍他們的危機,意識到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加強問責性、公開性和監督。政治問題是組織更多「社會主義民主」,允許引入好事物,同時確保競爭性選舉的進程不失控。

  胡錦濤在6月表示他將呼籲「解放思想」和政治改革。在過去六個月,他允許黨校的理論家討論民主的優越性。《炎黃春秋》曾自由地辯論這個問題。在黨代表大會的預熱階段,這些是重要的跡象。

  本周將有揭曉。共產黨政治是不透明的,但含義不再僅限於中國。它能否不經重大政治和社會動盪掌握下一階段的發展會影響我們所有人。(原標題:中國的下一任領袖會不會是它的戈爾巴喬夫;作者:Will Hutton)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http://observer.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2190737,00.html

----------------------------------------------

德國之聲:十七大開幕鮮有新意

胡錦濤和江澤民步入會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本周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旨在為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日後發展制定方針政策。此次會議是作為黨總書記的胡錦濤主持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會議,胡錦濤希望藉此鞏固自己的這一地位,並樹立一座個人豐碑。

中共十七大於今天開幕,開幕儀式如同往年一樣。軍樂隊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旁的人民大會堂前奏響雄壯的軍樂。中國領導層成員列隊步入人民大會堂,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國國家主席和黨的總書記胡錦濤,跟隨其後的是其前任江澤民。兩人間保持了一段距離。

胡錦濤隨後在人民大會堂禮堂主席台上面對來自各地的兩千多名與會代表做政府報告,主席台上高掛巨大的鐮刀斧頭黨徽。胡錦濤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胡錦濤表示,這一趨勢已勢不可擋,此言顯然是針對黨內批評家的。在中共十七大召開前,他們曾致函胡錦濤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危險提出警告。這封在互聯網上發表的公開信目前已被有關當局封鎖。

與此同時,胡錦濤還在其報告中強調致力於均衡的經濟發展政策。他說:「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胡錦濤還強調將加強環保領域的工作,但同時指出,經濟發展依舊是中共的首要任務,在2020年前,中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

觀察家們認為,胡錦濤的講話鮮有新意。此次會議是作為黨總書記的胡錦濤主持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會議,胡錦濤希望藉此鞏固自己的這一地位,並樹立一座個人豐碑。由其倡導的和諧社會及科學發展觀等都將被寫入黨章。

對江蘇省人大代表,入黨已30年歷史的丁意濤(音譯)來說這是最為重要的:「我覺得黨章的修改也是根據時代、根據老百姓的要求、根據廣大黨員的心聲。我覺得應該是民生的問題大家最關心,這次來自基層的代表的比例也是比較大幅度地增加,勢必要關心民生問題。」

此次黨代會還將決定預示未來的人事安排,他們有可能在五年後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的新一代領導人。人們尤其對中共最高權力機構——政治局常委新成員多有猜測。多位政壇後起之秀將進入由9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委。據稱,被胡錦濤看好的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很有希望入選。但顯然,上海新當選市委書記習近平也有望進入政治局常委。

但按照西方模式的民主改革似乎是沒有希望的。早在十七大召開前,一名發言人就表示,中國永遠不會模仿西方的政治體制。

 

Ruth Kirchner

-----------------------------------------------------

每日電訊報:中國的平等長征看不到盡頭




  在中國西北寧夏,一群十幾歲的少女在路邊建一條排水溝。攪拌沙子和水泥一天可以賺30元人民幣,對她們以及該地區生活在中國官方貧困線之下的110萬人來說,這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在寧夏中部的同心縣,其偏遠的山區是全國最貧困的部分。人們靠政府分發的大米以及668元人民幣的年平均收入過活。這片土地十分荒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該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如今政府已經計劃把成千上萬的居民遷移到更北的地方。但許多人已經離開了,因此留在路邊辛苦工作的是年輕的婦女。據說村里已經沒有青壯男子,他們都到城市的工地上工作了。

  五百英里之外的北京人民大會堂鋪上紅地毯,準備舉行中國共產黨十七大開幕式,仿佛處於不同的國家。

  五年一度的黨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大事。在未來一周左右,代表們將設計出在2012年前指導這個新興超級大國的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

  當中首要的是把胡錦濤的「和諧社會」寫進黨章。但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和那些受庇護的人們的生活是非常不同的。貧富之間的巨大鴻溝是怨恨的源頭。它可能顯示「和諧社會」的構想不過是空洞的口號。以基尼係數來衡量,中國(世界上唯一重大的共產主義國家)的收入差距比美國(領先的資本主義大國)的大。

  根據最新的《福布斯》中國財富榜,中國有106位億萬富翁(以美元計算),僅次於美國。但在2006年,農村年平均收入僅為人民幣3600元。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9億農村居民的三倍多,但他們是通過長時間的工作來做到的。

  繁榮的股市和高揚的房地產價格助推了中國超級富人的財富。而富人的消費助燃對貧富差距的憤怒。北京健身教師李朋(音譯,Li Peng)表示,他在山西念書的時候,有些同學的父母擁有煤礦,他們入學分數低,但他們的父母「贊助」他們,他們開着寶馬上學,而一些貧困的學生卻沒有足夠的錢購買食物。

  通脹率到達6.5%,上升的食品價格是不滿的另一個源頭,而且黨官員強烈地意識到豬肉價格的猛漲煽動社會動盪恐懼的風險。

  中國多年來是「世界工廠」,如今卻要對付美泰等公司的產品召回的暗示。該國的工廠如今面臨在海外變成贗品、危險商品的代名詞的危險。

  同時,對官員腐敗的憤怒是去年大約2.3萬街頭示威中大部分事件的起因。根據華盛頓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報告,腐敗侵蝕了中國3%的國內生產總值,比2006年花在教育上的還多。

  但普通中國人沒有機會在代表大會上表達他們的不滿。中國13億人口中只有7300萬共產黨員,而只有處於階梯頂部的官員可以參加。

  然而,似乎很少中國人關心誰將是他們的下一任主席。被排除在政治進程之外,他們更關心賺錢,或者像寧夏同心縣的人們一樣,關心生存。(作者 David Eimer)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http://www.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7/10/14/wchina114.xml

----------------------------------------------

VOA:十七大核心在解決人事問題



2007年10月15日

中共十七大星期一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會上做了長篇報告。對於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與台灣舉行和談的建議,白宮星期一表示歡迎。此外,有專家表示,胡錦濤報告中提出實行黨內民主,可能預示着將會推進政治改革。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共十七大要解決的主要不是政策性問題,而是人事問題。

*李成:把政治改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胡錦濤的報告談到很多問題,包括構建和諧社會、注重民生問題、反腐倡廉、科學發展觀以及兩岸關係等。

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李成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胡錦濤的報告大部分是重複他以前提出的一些政策,比較有新意的是提到黨內民主。李成說,這是把政治改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他說:「有一個不同的地方,他12個部分中有個不同的地方是黨內民主或是中國的民主建設。現在還只是剛剛開始,不知道他所講的民主到底是什麼。至少這已經把政治改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在一定程度上講,為未來的領導人鋪了路。」

中國問題專家李成說,中共十七大最重要的問題是人事問題,不僅是誰可能成為胡錦濤的接班人,而且是未來的接班人如何產生的問題。他表示,現在還不清楚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會不會更多地引進選舉的機制。目前,中共中央委員會的產生有10%靠差額選舉。

李成說,路透社的記者在十七大的記者招待會上問了政治局成員是否進行差額選舉這個問題,但是,中共的發言人沒有做出回答。李成說,如果政治局成員通過差額選舉產生,中國的政治選舉制度會有很大的發展。

*何頻:胡錦濤接受習近平更有利*

北美的多媒體機構多維新聞網的創辦人何頻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他感覺胡錦濤的報告大體上是個溫和的、平穩的政策上的指引,是籠統的、含糊的。何頻表示,中國共產黨正在尋找自己最大的生存空間,不會輕易往極端的方向走,維護和保持自己的權力是它的最高訴求,因此,十七大不會出現很大的政策性變化,它要解決的是人事問題。

他說:「十七大表面上是要解決政策性問題,解決修改黨章的問題。但是實質上它所有的核心的核心是要解決人事問題,而不是政策問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波動的空間非常小。」

何頻認為,由於十八大時現在的政治局常委,像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都會退出權力核心,十七大將會有新的人物進入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以便在十八大時接班。何頻認為,政治局常委會保持九人的格局,新人將包括習近平和李克強。何頻認為,習近平的政治資源比李克強豐富,因為他是中共元老習仲勛的兒子。

何頻說,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在胡錦濤所尊敬、仰仗的胡耀邦時期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也是在胡耀邦下台時唯一勇敢地站出來與鄧小平唱對台戲的人。何頻說,由於習仲勛在60年代就被打下去了,他在中共黨內沒有很深的積怨;文革後習仲勛出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最開始的政策制定、經濟特區的建立都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何頻認為,胡錦濤可以接受習近平,而且對習近平的接受程度並不弱於李克強。

何頻說:「因為胡錦濤也需要平衡黨內不同的聲音,因為現在大家都說是共青團(派)當權。過多地提拔共青團的人對胡錦濤也是政治壓力。所以,提拔習近平更有利於他平衡政治矛盾。」

*李成:對台政策未發生什麼變化*

彭博新聞社分析說,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他準備與台灣討論達成和平協議的問題。彭博新聞社引述中國高等政策研究會秘書長揚念祖的話說,這是胡錦濤首次親自向台灣提出和平建議,他也向民進黨提出了這一建議。

不過,布魯金斯學會的李成認為,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李成說:「在台灣問題上,他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在軟的方面就是他願意談很多東西,包括台灣的各個政黨,它們願意談,都可以。但是他以前也說過這個問題。而他更多地強調了領土的統一、主權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這方面是非常硬的,包括軍事現代化,準備打贏信息戰。這些都是針對台灣的。所以,可以看出,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

針對胡錦濤報告中向台灣提出的舉行和談的建議,白宮星期一表示,這是向恢復北京和台灣之間的對話邁出了正確的一步。白宮發言人約翰德羅說:「美國方面注意到胡主席今天在台海兩岸關係問題上發表的聲明口氣溫和。我們相信胡主席的話是朝着尋求恢復兩岸對話的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

---------------------------------------------

日媒:曾慶紅接任人大委員長 李克強任政治局常委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十四日專電日本媒體今天針對預定明天開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導,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將留任政治局常務委員,他並將是新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長的有力人選;另外,中央委員李克強升任政治局常務委員,升格作為總書記胡錦濤的後繼人選,也已近乎確定。

「產經新聞」今天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將維持九人的架構,除已死亡的副總理黃菊之外、可望引退的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主席賈慶林、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吳官正和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羅干。

報導指出,升任政治局常委的有力人選包括:中央組織部部長賀國強、公安部部長周永康、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部長劉延東。這個新人事將確立「胡錦濤--曾慶紅體制」。

另外,「東京新聞」報導,中共黨內就曾慶紅接任吳邦國成為新任全國人大委員長一事,進入最後的意見協調;胡錦濤的親信、統戰部部長劉延東很可能成為首位女性的政治局常委;胡錦濤最有力的後繼人選李克強可望也成為政治局常委並擔任國家副主席。

另外據傳新的政治局的最新安排可能如下:

政治局常委:
胡錦濤: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
曾慶紅:人大委員長
溫家寶:總理
劉延東:政協主席
李克強: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
張德江:常務副總理
周永康:紀委書記或政法委書記
賀國強:紀委書記或政法委書記
李長春" 政治局常委

其他政治局成員:
王剛:書記處書記
李源潮:書記處書記
薄熙來:國務委員(或副總理)
汪洋:國務委員或重慶市委書記
劉淇:北京市委書記
習近平:上海市委書記
張高麗:天津市委書記

-------------------------------------------

中央接班人不止一個 遼寧前書記盛讚李克強政治成熟



【明報專訊】在十七大政治新星中,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李克強的前任、前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認為,李克強政治上很成熟、領導能力強,未來很有發展前途,這是中共十七大上首次有省部級官員面對媒體公開談論李克強。聞世震指出,中共的接班人遴選正在逐步走向民主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在十七屆一中全會上,中央領導層會有一批新人誕生,人數恐怕不止一個。

而李克強本人昨天就拒絕就升官傳聞作出評論。在大會結束時,李克強在上車時被記者追問他是否升官時,李克強說,「我們目前是在討論胡總書記的報告」,在記者一再追問下,他只是說,一切按照大會議程,現在是討論十七大報告。對個人仕途不置一詞。

李是「全黨需要」優秀幹部

作為李克強的前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聞世震雖不願評論李克強今次會否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但他認為李克強是個年輕有為的幹部,政治上很成熟,領導能力也很強,是全黨需要的一名優秀的中青年幹部,「很有發展前途」。對於遼寧省有官員私下反映李克強領導風格不夠鮮明等問題,聞世震指出,李克強在遼寧工作僅3年時間,給人印象是非常敬業、作風實苦幹、求真務實、不擅張揚。李克強在工作中待人謙虛謹慎,擅於團結帶領一班人,總的來說這是個「很好的同志」。

對於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問題,聞世震指出,這要由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來確定,中央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按照民主程序推薦新人上來。他說,「十七屆一中全會將有一批新人誕生,這是我黨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表現,一批新人走向新的中央領導崗位,事實上也是我黨事業發展的需要。」

遴選走向民主化制度化

聞世震透露,十七大後中央領導層新人恐怕不止一個,因為中央領導集體現在是一批人,既然換屆就要新老交替,新上來也是一批人。

04年12月,李克強從河南省委書記調任遼寧省委書記,接替聞世震。

明報十七大採訪組 梁海明 陳小強 陳 陽 譚凱韻 劉進圖 李樹明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議報編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1016/59311.html